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目的 :AJCC/ UICC TNM分期公布已 13年 ,国际上已得广泛应用 ,但国内至今未见用引分期文献报道。这种分期也不太严谨 ,未规定淋巴结检查数目和每枚淋巴结切片数。因此 ,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L NM)数目与预后的关系可弥补其不足。方法 :用自制的病理检查规范检查结直肠癌的淋巴结 ,分期采用AJCC/ U ICC TNM系统 ,同时作 Dukes分期 ,比较两种分期。结果 :76例共查淋巴结 3885枚 ,每例平均 5 1.5 2± 2 3.15枚。 4 3例有 L NM,L NM率为 5 6 .5 8%。N1 和 N2 病例 5年生存率有高度显著差别。L NM≥ 10枚和/或顶端、主干血管旁 L NM病例的预后极差。结论 :AJCC/ UICC TNM分期优于 Dukes分期 ;AJCC/ UICCTNM分期也有不足 ;提出一新的结直肠癌分期  相似文献   

2.
探讨△CTP评分评估肝硬化患者6个月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168例患者,分别统计入院时、入院1个月CTP评分并计算△CTP评分,同时计算MELD评分,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统计各评分肝硬化患者6个月生存率,绘制工作特征曲线并统计各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10分≤△CTP0分患者6个月生存率92.3%(12/13)、0≤△CTP4分患者6个月生存率84.0%(100/119)、4分≤△CTP≤10分患者6个月生存率27.8%(10/36),各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P评分、MELD评分、△CTP评分的AUC分别为0.885、0.828、0.939,△CTP评分与CT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8,P0.05),△CTP评分与MELD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4.406,P0.05)。△CTP评分可作为肝硬化患者6个月短期预后预测指标,其准确率较CTP评分、MELD评分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肝细胞肝癌中PSF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SF1在肝细胞肝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PSF1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在肝癌细胞系MHCC97-H、HepG2、SMMC-7721和肝细胞系HL-7702中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SF1的表达情况。在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通过siRNA特异性下调PSF1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PSF1对MHCC-97H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PSF1在90对肝癌癌旁组织中有67.7%(60/90)的样本高表达(χ2=28.611,p0.01)。统计分析发现PSF1高表达与患者有无肝硬化(χ~2=4.703,p0.05)、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及门脉侵犯(χ~2=6.939,p0.05)、肿瘤分化程度(χ2=4.293,p0.05)、TNM分期(χ~2=16.987,p0.01)显著相关;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无关。在肝癌细胞系MHCC97-H、HepG2、SMMC-7721和肝细胞系HL-7702中,其表达逐渐降低,提示PSF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侵袭进程。在MHCC97-H中采用siRNA技术特异性下调PSF1的表达后,其侵袭能力降低。PSF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远处转移及门脉侵犯、TNM分期相关,抑制PSF1的表达后MHCC-97H侵袭能力减弱,PSF1可能作为治疗肝癌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V感染模式与肝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检测HBV5项血清学标志的肝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以非癌肝病180例作对照.结果 120例肝癌患者HBV感染以HbsAg75.1%(90/120),抗 Hbe70.2%(84/120),抗 Hbc80.5%(97/120)为主.与对照组58.9%,48.3%,66.1%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癌组HBV总感染率高达98.3%.感染模式以HbsAg,抗 Hbe,抗 Hbc;HbsAg,抗 Hbc;抗 Hbe,抗 Hbc;HbsAg,HbeAg,抗 Hbc四种为主,占83.3%(100/120).肝炎、肝硬化、肝癌的HBV感染主要模式一致.结论 HBV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4种感染模式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定期随访复查是发现早期肝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61例肝癌患者的非癌肝组织进行了病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4例伴有肝硬化,27例无肝硬化。34例肝硬化中,活动性肝硬化32例(占941%),2例静止性肝硬化中仍可见单个和灶性肝细胞坏死。27例无肝硬化患者中,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者26例(占963%),1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由此提示:肝癌的临床发展中,既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个阶段,也存在慢性肝炎—肝癌的两个阶段过程。积极治疗肝炎,阻止肝细胞坏死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是肝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有部分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肝脏不发生硬化,肝硬化和非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尚不明。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差异,旨在为乙肝相关肝癌的个性化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对941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肝癌患者进行筛选后得到乙肝阳性肝癌患者731例,其中肝硬化病人584例(79.9%),非肝硬化病人147例(20.1%),进一步通过软件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差异。结果表明:肝硬化组病人男性比例(89.7%vs.78.9%)、年龄(51.6±11.8 vs.47.4±11.7岁)、ALP值(98.0 vs.89.5 U/L)、ALT值(43.0 vs.36.0 U/L)、TBIL值(15.3 vs.14.1μmol/L)均比非肝硬化组病人高(P<0.05),但肝硬化组病人的ALB值(41.1 vs.42.1 g/L)、PLT值(171.0 vs.214.0×109/L)比非肝硬化组病人低(P<0.01);两组病人腹水人数(19...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3(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临床特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Egfl3基因在2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5株迁移、侵袭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BEL-7402、Huh-7、HepG2、Hep3B)和正常肝细胞系HL-7702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fl3蛋白在4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RT-qPCR结果显示,Egfl3基因在20对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7±0.15)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0.25±0.10)(t=2.904,P=0.006).Egfl3在5株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也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系HL-7702(P<0.05),且在侵袭迁移潜能中等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高于侵袭迁移潜能较低的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Huh-7,后者又高于侵袭迁移潜能最低的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l3蛋白大多数表达于肝癌细胞或正常肝细胞的胞质内,并在62.5%(25/40)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且其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4).结论: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其上调与肝癌的TNM分期及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潜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吉西他滨为主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疗效。方法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组成的化疗方案对13例原发性肝癌/胰腺癌患者进行全身化疗,并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13例患者中,有效率(CR PR)为30.8%(4/13),SD率为30.8%(4/13),CR PR SD率为61.6%(8/13)。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1.6%;13例患者中,在前2个周期的化疗后13例患者的CA199、AF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3例患者均出现血液学毒性,白细胞下降最为明显,表现为Ⅲ~Ⅳ度骨髓抑制。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F-кB在肝癌介入治疗后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特点。方法:建立VX2肝癌模型兔59只,分为A组(肝癌组)29只,B组(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介入组)30只、C组(对照组)20只,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NF-кB表达。结果:A组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21/29)、37.9%(11/29),肝癌介入治疗后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82.4%(24/30)、60%(18/30),C组NF-κB阳性表达率为10%(2/20),各组与对照比较,除A组癌旁肝组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癌旁组织,其内NF-кB的表达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介入治疗后的癌旁肝组织的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等因素可能会导致NF-κB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患第二原发癌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将19例患第二原发癌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19列单纯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TNM分期、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及生存率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6例(31.58%)再发妇科系统恶性肿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诊断年龄更大(P=0.02),实验组比对照组乳腺癌TNM分期更晚(P=0.008).对照组比实验组的存活率更高(P=0.017).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更易再发恶性肿瘤,第二原发癌患者的原发乳腺癌的TNM分期较高.患第二原发癌的患者比单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多原发肿瘤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第二原发肿瘤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本研究收集本院病理科12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80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BMI、甘油三酯等指标两两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生存曲线和生存期描述采用Kaplan-Meier法;胃癌单因素及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BMI分别与肿瘤浸润深度(T)和临床分期(TNM)呈负相关,TG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T)呈负相关;(2)与BMI正常及以上体重患者比较,低体重患者预后最差(P0.001),术前TG水平较低者预后比较高者差(P=0.005);(3)Cox分析结果表明,BMI(hazard ratio,HR=0.462,P=0.021)和细胞分化(HR=3.733,P=0.008)分别是预测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由此可知,术前BMI指数和TG水平与癌浸润深度和/或远处转移、临床TNM分期呈负相关并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两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案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燥症的情况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选择放疗后满3年复查的鼻咽癌患者91例,按照单纯立体定向照射和面颈联合野联合立体定向照射分为A组和B组.复查时进行面对面访谈方式的口干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干燥症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A组1年局控率91.80%(56/61),l、2、3年累积生存率为96.72%(59/61)、93.22%(57/61)、91.80%(56/61).腮腺受照剂量16.69~32.67 Gy(20.21±5.36)Gy,口干燥症的发生率为6.56%(4/61),中度发生率为3.28%(2/61),无重度发生.其中3.28%(2/61)的患者吃饭时需饮水,无患者夜晚经常喝水或说话时感口干,3.28%(2/61)的患者认为日常生活明显受影响.B组1年局控率96.67%(29/30),1、2、3年累积生存率为96.67%(29/30)、93.33%(28/30)、90.oo%(27/30).腮腺受照剂27.47~40.28 Gy(28.25±10.19)Gy,口干燥症的发生率为46.67%(14/30),中度发生率为23.33%(7/30),重度2例(6.67%).其中33.33%(10/30)患者吃饭时需饮水,13.33%(4/30)患者夜晚经常喝水或感到说话困难,43.33%(13/30)患者认为日常生活明显受影响.两组比较1年局控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干燥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可以保证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减少放疗后口干燥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检测朊蛋白在头颈部正常粘膜、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HNSCC)以及其各亚组之间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NSCC(212例)和正常黏膜(84例)中Pr 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组织病理分期、临床分期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Pr P在正常黏膜、HN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71%(9/84)、66.51%(14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 P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36%(19/67)、68.12%(47/69)、98.68%(75/76),即阳性率随分化程度下降而升高(P0.05)。Pr P分别与病理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发生部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中,Ⅰ、Ⅱ期Pr P表达强度随分化程度下降而明显升高(P0.05),但与Ⅲ、Ⅳ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头颈部正常粘膜,I+Ⅱ(早期)和Ⅲ+Ⅳ期(晚期)的总体表达差异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Pr P在HNSCC中的高表达与HNSCC的发生、病理分期、及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能为HNS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于分期重要性早在1932年的Dukes分期中就已明确,有淋巴结转移就列入C期。此后众多修正案均无实质进展。直至1984年胃肠道肿瘤研究协作组(GITSG)第一次引入定量病理学内容,1~4枚淋巴结转移(LNM)为C_1期,≥5枚LNM为C_2期。AJCC1986年、UICC1988年按TNM系统分期,凡淋巴结转移皆为Ⅲ期,并将N项再分,N_1为1~3枚肠壁旁LNM,N_2为≥4枚LNM。究竟N项再分亚期是以3枚LNM为界抑4枚为界,颇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TNM分期优于GITSG分期,我们病例的经验也证实这一点,并且提出淋巴结转移度与分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认识及早期影像诊断能力.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合并PFO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隐源性卒中(CS)组和非CS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表明,共收集37例由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两项检查确诊的PFO和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不明原因脑梗死(23例,62.2%)为CS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13例,35.1%)和心源性脑梗死(1例,2.7%)为非CS组.CS组患者脑动脉狭窄例数和血同型半胱氨酸(HYC)浓度分别为0例和14.26±8.53 mmol/L,显著低于非CS组(13例,24.39±14.82 mmol/L,P<0.05);反常性栓塞风险量表(RoPE)评分为6.65±1.58分,显著高于非CS组(5.50±1.69分),P<0.05;CS组患者PFO直径、中和大PFO总比例(2.73±1.62 mm,56.5%)明显高于非CS组(1.41±0.87 mm,14.3%),P<0.05;MRI单发梗死灶发生部位依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比较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累积复发率、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组1、2、3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0%、54.4%、24.2%,阴性组相应的分别为84.3%、77.8%、56.1%。与阴性组相比,p53蛋白阳性组有较高的术前AFP浓度(P=0.005)、有较大的肿瘤最大直径(P=0.042)、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者多见(P=0.023)。结论 p53蛋白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未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具体原因。对519例患者经术前系统检查和沟通后未行手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519例中主观原因未行手术者占56.3%(292/519),客观原因者占43.7%(227/519);其中心理因素占53.4%(156/292),手术动机占35.3%(103/292),经济因素占6.8%(20/292),年龄偏小占4.5%(13/292);角膜厚度不足占56.8%(129/227),最佳矫正视力不良占13.2%(30/227),可疑圆锥角膜占10.6%(24/227),眼底病变8.8%(20/227),干眼5.7%(13/227),高眼压占1.8%(4/227),其他占3.1%(7/227)。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严格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8.
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活跃的病毒复制与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发展为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硬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抗病毒治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失代偿性肝硬化或HCC的风险,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建议使用有限疗程的干扰素作为一线用药,对于有干扰素禁忌症或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及早使用核...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3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联合检测并分析KRASBRAFPIK3CA突变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及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08—2009年入院治疗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提取DNA行PCR扩增后,采用焦磷酸测序法联合检测KRASBRAFPIK3CA基因的突变率,统计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Dukes'分期、TNM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及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0例患者中,KRAS突变率为32%(48/150),BRAF突变率为8%(12/150),PIK3CA突变突变率为12%(18/150),其中9号外显子突变率为6%(9/150),20号外显子突变率为6%(9/150)。KRASPIK3CA的突变与患者的Dukes'分期关系密切,KRASBRAFPIK3CA的突变与CR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学分型之间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