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何汉新 《科学通报》1982,27(11):655-655
从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介子交换理论较好地对核力作了解释。强子的夸克模型的成功及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希望有可能对核力的本质作更清楚的阐述。从夸克模型和描述夸克间相互作用的QCD理论看来,核力是组成核子的夸克间交换色胶子(gluon)的剩余相互作用的自然表现。当两个核子靠得很近互相明显重迭时,组成一个核子的  相似文献   

2.
滕礼坚 《科学通报》1987,32(17):1300-1300
近十年来,人们作了许多努力试图从夸克模型(QM)说明NN相互作用。文献[2,7]用单胶子交换势解释NN相互作用的短程排斥,得到了一些结果。但是单胶子交换势能否给出NN相互作用的中程吸引却是一个正在探索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有些人在单胶子交换势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改进夸克模型来获得核力的中程吸引,Maltman和Isgur的工作是沿这个方向探索的代表。他们通过扩大夸克模型的基空间,考虑色、自旋和轨道激发,利用变分原理得到了包括短程排斥和中程吸引在内的等效NN相互作用势,并且指出大部份中程吸引是由带色的核子集团的P-波激发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中子是由三个夸克udd组成的一个集团,因此可以把核理论中处理集团模型的方法——共振群方法用来研究核子-核子的相互作用。把夸克之间的单胶子交换相互作用加上唯象引入的禁闭势与共振群方法相结合,就是夸克势模型。该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核子-核子之间的短程排斥势,这是它的成功之处。根据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中子-中子之间的短程排斥相对应的中子硬球半径为0.45fm。因此在计算高密度中子物质的状态方程时必须考虑到这个  相似文献   

4.
巫光汉 《科学通报》1993,38(1):18-18
我们曾在前文中提出一个新的QCD模型以处理重子相互作用。这模型的核心是夸克蜕定域和色屏蔽,前者有如分子物理中的分子轨道法,后者来自格点QCD计算。这模型得到了核力的中程吸引,实现了核子散射相移的定性符合。在通常夸克势模型中,重子中夸克波函数是s是重子势阱中心,b是这谐振子势阱的宽度参数。在我们模型中夸克波函数取为  相似文献   

5.
李中强 《科学通报》1982,27(24):1488-1488
人们猜测,量子色动力学(QCD)的拉氏量对色SU(3)定域规范的严格对称将有可能最终导致对夸克禁闭的证明。反之,如果这种对称性遭到破坏,禁闭将不复存在,人们将有可能观察到单个的夸克和胶子。除了理论上的兴趣外,近年来所报道的可能观察到分数电荷粒子的一些实验事例也加强了探讨夸克是否真正禁闭的必要性。De Rujula,Giles和Jaffe在  相似文献   

6.
邓胜华 《科学通报》1994,39(3):211-211
QCD理论预言,当温度或密度足够高时,强作用物质系统将经历相变而成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Lee曾多次强调,QGP既可由夸克退禁闭而形成,也可由真空中的集体激发来产生.在通过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形成QGP的流体力学模型讨论中,这两种生成QGP的物理机制都已被采用.关于退禁闭相变已有大量文献讨论,但对于真空激发尚缺乏具体的研究.我们的工作表明,由Friedberg和Lee提出的非拓朴孤子袋模型可以给出由真空激发  相似文献   

7.
何汉新 《科学通报》1996,41(15):1375-1378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实验表明,QCD Lagrange量中的基本参量即流夸克质量与强耦合常数是在高能过程中所显示的。另一方面,组分夸克模型在描述低能强子的基本性质方面获得了相当成功。因此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是:组分夸克模型与QCD理论如何联系?不少理论物理学家为此进行了努力探讨,因为这一问题不仅对我们认识唯象夸克模型,且对理解低能QCD并改进对强子及其相互作用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至今,对上述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是导出了组分夸克质量与流夸克质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郭奉坤 《科学通报》2019,64(22):2263-2264
<正>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束缚到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原子核,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与电子一起形成原子,从而构成了宇宙中的可见物质.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是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 QCD).在QCD中,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夸克和胶子.与质子和电子分别带正负电荷类似,夸克带有3种不同的色荷;与传递电磁力的光子不带电荷不同,在夸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具有8种色荷,从  相似文献   

9.
何汉新 《科学通报》1996,41(16):1457-1459
实验表明,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中的基本客体是在高能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流夸克”。另一方面,组分夸克作为有效自由度在描述低能强子的性质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那么,组分夸克如何与QCD夸克联系?组分夸克有哪些基本性质?近20年来,这些具有挑战性的令人感兴趣的基本问题,一直吸引着不少理论物理工作者为之进行努力探讨。因为这对理解QCD的低能行为,改进对强子结构及强子间相互作用的描述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人们对组分夸克的质量与QCD夸克(流夸克)质量间的联系有了一定认识,但是至今仍不能理解为什么低能标度下组分夸克间的有效耦合强度远大于同一标度下的QCD耦合,更没有很好理解组分夸克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它的形状因子和半径等。  相似文献   

10.
林仲金 《科学通报》1984,29(9):527-527
胶子可能有质量的问题已被不少人所研究。在文献[2]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理论假定,即胶子通过定域规范对称性的自发破缺获得质量但胶子和层子的禁闭或准禁闭性仍然保持。我们把它叫做破缺QCD理论。本文将用破缺QCD理论计算的衰变率。在通常QCD  相似文献   

11.
邱锡钧 《科学通报》1985,30(6):425-425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作者都致力于核物理中夸克模型的研究,这是解决核力短程性质的一条可能的途径。目前研究核力夸克模型的方法一般有两种:袋模型和势模型。后者结合薛定锷方程通常用于研究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夸克模型的提出,人们对粒子物理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有关夸克的禁闭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把真空看作一种完全的抗色电介质,从而解决了夸克的禁闭问题,并且避开了量子色动力学在处理这类问题上遇到的红外发散困难。  相似文献   

13.
量子色动力学(QCD)预期有胶子球存在,但如何将胶子球从由一对正反夸克构成的介子中区分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发现由正反夸克构成的奇特(exotic)态,若  相似文献   

14.
赵光达 《科学通报》1984,29(11):658-658
重子的三夸克模型包括非相对论势模型和口袋模型能较好地解释p,n和A的磁矩,但所预言的其他重子的磁矩与实验值存在着明显的偏离。最近文献[3,4]利用重子的双夸克-夸克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双夸克对重子磁矩的影响,改进了同实验值的符合。本文将在非相对论双夸克-夸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双夸克的效应,特别是胶子交换对  相似文献   

15.
1982年秋,当EMC效应被宣布发现时,理论物理学家的激动难以言状。他们纷纷想阐明什么是EMC效应,借此一瞥核力和核子结构的奥秘。近10年来,各种模型应运而生,但是几乎没有人想到用组分夸克模型来研究原子核中夸克结构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高温高密条件下,夸克将解除禁闭形成全新的物质形态——夸克物质.本文从核物质的基本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QCD)的基本对称性出发,首先简单介绍研究QCD相变的各种方法,阐述相变发生的物理机制和条件,然后着重讨论实现QCD相变的两种物理系统,即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和致密星体.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是制造高温环境的重要手段,核物质将形成全新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QGP).文中介绍了探测QGP的实验信号和高温环境特有的新奇物理现象.致密天体中的高密区则展现了极其丰富多彩的相结构.理论预示了与颜色和味道等自由度相联系的各类超导、超流态存在的可能性.相信在未来更大范围的束流能量扫描和对致密星体的精确观测中,我们将会对高温高密核物质的物态性质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强子结构模型是近代基本粒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主要研究强子的组成及其动力学性质。研究强子结构的这套理论能否推广用来研究核力,这是近几年来核物理学中的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工作不少人已作了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核力研究新进展(二)》一文介绍了国际上核力的夸克模型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作者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刘希明 《科学通报》1990,35(21):1644-1644
高能e~+e~-湮没后电磁相互作用最初产生的一对夸克与反夸克(e~+e~-→q_00),通过强相互作用,最终碎裂成各种强子,形成2喷注事例。按照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q_0与0都  相似文献   

19.
超高能重离子碰撞产生的带色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一种在地球上还未曾见过的新的物质形态,它是未来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超高能重离子碰撞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一文详细介绍了这一前沿课题的研究情况,从中也可见研究超高能重离子碰撞是极其重要的,并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夸克禁闭之谜,一直是当代物理学探讨的问题,正当自然科学家们对于夸克禁闭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哲学家们也从哲学角度对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在物理学微观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类对物质的最小构成单元的认0尺度一下深入到原来的十亿分之一。从原来的大分子、原子、原子核直到新发现的夸克和轻子,正当人类想在基本粒子领域大显身手,向微观更深的层次挺进时,一道神秘的屏障好像故意在跟科学家们捉迷藏,阻碍着六微观粒子更深层次发展。无论我们的科学家们如何绞尽脑汁,动用各种机器设备,也难以揭开其神秘面纱,它就是神秘莫测的“夸克禁闭”现象。于是,围绕着“夸克禁闭”这一科学问题,各种假说、猜测、争论纷至杏来,从而使粒子物理学领域出现了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