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培养基中分别或联合添加葡萄糖、麦麸、活酵母,对各组培养基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野生型与残翅突变型发育周期、子代成蛹量、羽化量、体重及性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的加入能提高成蝇体重,却显著降低了子代数量;添加麦麸与活酵母可缩短发育周期、提高子代数量与体重;葡萄糖、麦麸与活酵母三者联合作用显著,使果蝇发育周期缩短、成蛹与羽化高峰期提前,子代数量与体重提高.优化出的配方利于野生型和残翅突变型果蝇的生长,可缩短果蝇发育周期,并获得更多的子代.  相似文献   

2.
NaCl对果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种不同果蝇品系为材料 ,观察不同浓度 Na Cl(0 m mol/L,10 mm ol/L,5 0 mm ol/L,10 0 mm ol/L,2 0 0 mmol/L)对果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浓度 Na Cl(10 mm ol/L)能加快果蝇幼虫生长发育 ,子代数量相应增加 ,高浓度 Na Cl(10 0 m mol/L,2 0 0 mm ol/L)延滞果蝇发育 ,子代数量减少 ;并且果蝇子代中雌蝇多于雄蝇。Na-Cl能缩短果蝇寿命 ,但低浓度组雄蝇寿命却延长。实验结果表明 ,一定量的 Na Cl能够影响果蝇生长发育、子代数量和成虫寿命 ,干扰群体的雌雄平衡。  相似文献   

3.
紫外线,激光照射果蝇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线、氦氖激光分别照射野生型果蝇,经连续3代处理,每代均表现出照射时间延长,后代效应明显的趋势。这些效应主要是子代数量减少,羽化时间缩短,体重减轻等,而且有一定的致畸和诱变效应。但对性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短柄五加叶片总皂苷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 用含总皂苷(0.06 mg/mL、0.12 mg/mL、0.24 mg/mL)和标准培养基饲喂果蝇,在一段时间内统计已羽化的F1、F2代果蝇数量. 结果表明:在处理早期,中、高浓度组F1代果蝇数量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加(P<0.05),其增值率分别为17.15%(0.12 mg/mL)和35.75%(0.24 mg/mL),但随处理时间延长,皂苷处理组子代果蝇数量均比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 F2代果蝇数量统计显示:不论是皂苷处理果蝇全部发育期还是仅幼虫发育期,皂苷处理组F2代羽化果蝇数量与对照组相比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以上结果说明,短柄五加叶片总皂苷具有显著抑制果蝇繁殖力的作用,这一结果可为短柄五加叶片皂苷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灵芝浸提液对果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野生型果蝇为材料,检测灵芝子实体水浸提液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饲料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灵芝浸提物能够改变果蝇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加速果蝇幼虫的生长发育,使由卵-幼虫-蛹-成虫各阶段发育所需时间相应缩短,子代数量也相应增加,但雌雄比例保持正常(1:1),灵芝实验组成虫的飞行能力是以提高,同时延长了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提高寿命。  相似文献   

6.
培养果蝇的最佳生态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饲养空间、温度、光照和饲料成分等生态因子对野生型黑腹果蝇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光照时间外,其他因子对果蝇的生长、繁殖都有明显的影响.果蝇繁殖的子代数量随饲养空间的增大而增加,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饲料中酵母粉最适用量为常规用量的3~4倍,糖含量高或低都不利于果蝇的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7.
镉对果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三种不同品系果蝇为材料,观察氯化镉染毒(浓度分别为0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对果蝇子代发生量,发育速度及平均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染毒能够减少同期内果蝇子代发生量,随着镉浓度增高,子代发育速度延缓并伴随着发生量逐渐减少,成虫的平均寿命相应缩短。子代成虫雌雄比保持1:1。实验结果提示:镉染毒能够干扰果蝇的生殖发育,并能缩短果蝇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醇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方法:将雌雄果蝇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用含甲醇为0%、0.1%、0.4%和1.6%的培养基进行喂养,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果蝇死亡数.三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结果:随着甲醇浓度的提高,雌雄果蝇的最高寿命、平均寿命和半数致死时间都缩短.结论:甲醇的毒性作用使雌雄果蝇的寿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北五味子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重量的北五味子干燥果肉粗粉进行果蝇培养,在一定时间内统计完成羽化的F1、F2果蝇的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北五味子的3个处理F1羽化成虫数量显著增多(P<0.05),其中,添加1%北五味子干燥果肉粗粉的处理果蝇数量较对照增加了45.75%.这表明北五味子能够显著地增强果蝇的繁殖力.本研究为果蝇的高效培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甲醛对果蝇的伤害及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蝇为材料,探讨了甲醛对果蝇的伤害作用以及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分析了在甲醛和维生素C的影响下,果蝇子代的生存率、幼虫体内的几种主要物质(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及细胞内产生的微核数等.结果发现,随着培养基中甲醛浓度的升高,果蝇子代数量逐渐减少;幼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核酸含量变化不明显,细胞内微核数量增高.而维生素C对甲醛的毒害存在显著的拮抗效应.当培养多代后,这些效应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两种食物及混合食物对草间钻头蛛生长发育及耐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间钻头蛛幼蛛在喂混合食物时,其成活率最高,5个龄期发育历期总和最短,二龄幼蛛历期比单喂果蝇和摇蚊的明显缩短.在喂混合食物时,雌蛛繁殖力最强,产卵袋数、卵粒数、单雌产卵量最高;同时,成蛛对杀虫剂氰戊菊酯耐药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张亚  肖保衡  吴明江 《广西科学》2016,23(3):234-240
【目的】研究经热提醇沉得到的羊栖菜多糖(SFPs)对黑腹果蝇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85℃热水煮提,乙醇沉淀,氯化钙去除褐藻淀粉等多种工序提取羊栖菜多糖,并分析其化学性质;以黑腹果蝇为实验对象,研究羊栖菜多糖浓度对黑腹果蝇幼虫体型、体重和羽化的影响。【结果】经热提醇沉得到的羊栖菜多糖纯度较高,总糖含量高达81.93%,分子量和单糖组成较稳定。与对照组相比,经羊栖菜多糖处理后,黑腹果蝇在体型和体重上均有增加。实验组0.1%♀和1.5%♀与对照组CK♀存在显著差异(P0.05),0.5%♀组与对照组CK♀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0.1%♂、0.5%♂、1.5%♂与对照组CK♂存在显著差异,但实验组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其中1.5%♂组增重最为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幼虫孵化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黑腹果蝇从卵至羽化为5~8d,0.1%和0.5%组为6~9d,1.5%组为6~10d。0.1%♀、1.5%♀、0.1%♂组与相对应的对照组相比,羽化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对比羽化成虫雌雄比例,只有1.5%组与CK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经热提醇沉法提取的羊栖菜多糖性质稳定,能降低黑腹果蝇幼虫羽化率,延长幼虫羽化时间,对果蝇后代的雌雄比例略有影响,同时可以增大成虫体型,增加成虫体重。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E对果蝇的毒性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E的培养基喂养果蝇,研究维生素E对果蝇的毒性作用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大量繁殖果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用含有0.15%维生素E的培养基喂养果蝇,果蝇的生长繁殖受抑制,5d内迭半数死亡;低于0.15%浓度的维生素E的几个受试组中.半数死亡时间都达20d以上.用含有0.06%维生素E的培养基喂养的果蝇,子1代数具有极显著差异,且日繁殖高峰期延续时间长、在各种受试组中繁殖的子1代,雌雄的比例都接近1.0.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探究黑米花青素延缓衰老的能力及其作用机制。以2d龄的野生型果蝇模型生物为研究对象,饲喂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1、5mg/mL)黑米花青素的培养基,采用寿命实验、饮食量检测和逆重力爬行实验方法研究黑米花青素对果蝇平均寿命和健康寿命的影响;采用蓝精灵实验检测黑米花青素对果蝇肠道完整性的影响;用荧光实时PCR测定果蝇体内抗氧化基因SOD、CAT、Rpn11 mRNA表达量的变化。研究发现,饲喂黑米花青素后果蝇平均寿命和健康寿命均高于对照组;黑米花青素对果蝇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氧化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Cu/Zn-SOD,P<0.01;Mn-SOD、CAT和Rpn11, P<0.05)。研究认为,黑米花青素延缓衰老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内源性抗氧化基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The injection of purified Rous sarcoma virus (RSV) (Prague strain) into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Oregon R line) eggs changes the fly phenotype in certain cases, and RSV-specific sequences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Drosophila genome (ref. 1 and preceding paper). Here we have used Southern blotting to analyse in greater detail the proviral DNA present in several mutant lines of D. melanogaster produced by microinjection of intact RSV or plasmid DNA containing the viral insert. In certain populations of flies, RSV provirus was found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cellular DNA, and in one mutant family the unintegrated form of plasmid DNA was identified. Generally, the presence of injected genetic material in fly cells correlated with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Drosophila.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