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间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基 《信息化建设》2005,(10):44-45
对于间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头戴礼帽、架着墨镜、穿着花呢西服、嘴里叼着烟卷是电影里典型的传统间谍形象。曾几何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无数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间谍战。间谍活动的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各国重视,有时间谍甚至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与以往传统的间谍相比,网络间谍不再需要化装,不再需要格斗训练,不再需要复杂的装备,不再需要承受昼伏夜出、上树攀房的风险。一台电脑和一条电话线,再加上他们魔鬼般的大脑,喷云吐雾间就可以将世界搅和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2.
一场间谍革命正悄悄逼近我们,掀起这场革命的魔手是“精巧科技”,在它的导演下,地面伸出了顺风耳,空中悬挂着千里眼,草丛间暗藏间谍虫,大街小巷飞临元名飞行器……一个未来的间谍世界画面已初步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上极少数几个间谍博物馆之一,国际间谍博物馆收集了最为广泛的间谍工具。下面,就让我们见识一下国际间谍博物馆收藏的十种设计最为精巧的间谍  相似文献   

4.
2002年12月6日,日本照相机博物馆举办间谍照相机展,共展出了200台五花八门的各种间谍相机。上图为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世界上最小的间谍相机。(摘自《科技日报》)世界上最小的间谍相机  相似文献   

5.
洛华 《科技潮》2000,(9):78-80
7月27日,莫斯科一法院作出裁决,判处俄前外交官普拉东·奥布霍夫11年徒刑。罪名是背叛国家,为英国从事了大量的间谍活动。对于该案,俄罗斯各大媒体都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因为,在4年前,这一案件曾引起了震惊世界的俄英间谍大战,而这场间谍战,被认为是冷战结束后东西方最严重的一次间谍纠纷,并一度给俄英关系笼罩了阴影。才俊青年沦为英国间谍奥布霍夫东窗事发是在1996年的4月。当时,他才28岁,在俄外交部北美处工作。奥布霍夫出生于外交世家,其父阿列克谢曾在前苏联时期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并且是1987年美苏中导条约谈判苏方的主要谈判代表。奥布霍夫曾是一个“有为”的青年,但在英国情报人员的  相似文献   

6.
葛方新 《世界博览》2010,(14):27+26
一种说法认为,间谍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职业。《圣经》中记载,摩西曾派遣间谍侦察古老的伽南以获取情报,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也早有"兵者诡道也"之论。为了获取情报,尤利乌斯·恺撤、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等英雄豪杰都曾使用过间谍并精心设计过密码。  相似文献   

7.
当从黑暗的地狱进入明亮的世界;当心灵不再沉伦、希望不再飘渺,内心便总会被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所感染…… 王玉便是一位为人开启心灵之窗的使者,他没有传奇,却时时让人充满感动。他先后在国家级专业杂志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完成科研成果10项,其中2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虽已年近不惑,但却仍以炽热的情怀向科研的更高领域进军……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0,(14):35
今年7月6日,美籍华裔地质学家薛峰因窃取中国石油机密被判处八年监禁,中美间"谍战"风波又起。在过去数年中,中美之间针对间谍问题摩擦不断,既有北汔工程师被控窃取福特技术的商业间谍案,又有美国国会报告渲染中国网络间谍的风波。让我们一一回顾。  相似文献   

9.
马耀良 《奇闻怪事》2012,(12):30-31
在许多间谍影片中,常常把间谍描写成慌里慌张、东张西望或刨根问底的人。实际上真正的间谍大都有超人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他们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善于伪装自己,一般是很难识破他们的。中国有句俗话,说"傻瓜当不了将军和间谍"。在英国也有一条铁的原则,叫"间谍是最高级的知识分子,非绅士不可为"。  相似文献   

10.
KJC浏览器     
《科技潮》2003,(4)
日本防卫厅决定在今年预算中拨款2.6亿日元,研制滞空型无人驾驶间谍飞机。该滞空型无人驾驶间谍飞机可以连续36小时观测地球上的某一目标,而目前的地球侦察卫星一天只能对地球上的某一目标拍摄一次。自卫队装备这种间谍飞机后,可以任意连续观  相似文献   

11.
在共同的敌人消失之后,法美间的矛盾也表现在窃取工业机密的间谍战上。今年4月初,美国中央情报局截获了法国国外安全局的一份绝密文件,内容为在1989一1990年期间拟订的针对美国进行工业情报刺探行动的规划。  相似文献   

12.
加纳美人计     
正斯坎内奇被这些没有其他西方人参与的豪华生活迷住了,从精神到肉体都被索斯索迪斯诱惑。她于是透露机密情报给他。美国媒体一般把1985年称为"间谍之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司法机关逮住了大量的外国间谍。间谍之年抓获的8个主要间谍分别是约翰·安东尼·沃克,理查德·凯利·史密斯、莎伦·斯坎内奇、金无忌等。这8个人中,中国人最熟悉的当属金无忌,据说此人作为中国间谍在美国情报机构潜伏37年之久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  相似文献   

13.
政府门户网站往往通过一台或几台服务器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服务,这种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这种开放式环境也提高了信息安全的风险性、容易造成信息丢失,给心怀叵测者可乘之机。黑客、行业间谍、疯狂的电脑技术爱好者能通过各种方式截获网络传输数据、入侵数据库,对信息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全方位地保护信息安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领域的间谍活动越来越频繁,所窃取的情报已不再是导弹发射密码等军事情报,而是关于高清晰度电视、电动汽车以及新型计算机等方面的高技术情报及科技信息。另外,遣送间谍的对象也不仅仅是敌对国,而且越是友好的国家,间谍活动反而越多。  相似文献   

15.
新奇照相机     
烟盒照相机:英国研制。这种相机外形酷似一包香烟,是间谍用的相机。使用时只需要推出三支烟头上带有铝质的香烟,再扳动快门的解扣装置,软片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从间谍软件的定义、分类入手,分析了计算机感染间谍软件的征兆,论述了间谍软件存在的必然性和不合理性,最后给出如何防范间谍软件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奇闻怪事》2013,(10):58-61
据英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的一份250多页的文件显示,二战期间,英军曾招募了一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和同时期的其他女间谍机智缜密的行事风格不同,这名美女间谍在形势紧迫的二战时期却常被冠以"糊涂、大意、急躁、笨拙"等形容词,在危及生死的间谍工作中频频出错,却又几乎每次都化险为夷,简直堪称"史上最笨和最幸运的间谍"。更令世人惊奇的是,揭秘文件中所披露的这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还有另一个极其特殊的身份——印度公主努尔·艾娜雅特·汗。  相似文献   

18.
纵览古今中外的战争,其中都不乏对间谍的使用,多少军事家、政治家都对间谍钟情有佳,而且他们也往往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因此,间谍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谍就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中国古代兵家对于间谍的使用更可以说是升华为一种特殊的智慧艺术,它是将兵者智慧的集中表现,是作战双方计与谋的较量。  相似文献   

19.
艾敛菲 《世界博览》2010,(11):76-78
一个英国茶叶间谍彻底改写了全球茶叶生产版图,致使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逐渐丧失了对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的垄断。  相似文献   

20.
国际间谍博物馆是美国最现代化、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馆之一。它也可以被称为“失误”博物馆,正是由于“失误”,许多间谍的名字被公诸于众,而后被博物馆收录。因此,因失误而暴露身份或被人告发的间谍的资料、五花八门的间谍器材及轰动一时的间谍案件,填满了博物馆。博物馆最新收录的大“鼹鼠”——奥尔德里奇·埃姆斯,曾是一名可以接触绝密情报的美国中情局高官。1994年,当他被逮捕并被美国法庭判处终身监禁时,他的名字才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