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这已成为困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实施。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施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办教育的一种不良倾向。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教育内容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则只能把人陷在应付考试的圈子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的教育事业要取得更大的成效,只有提倡、发展素质教育,彻底转变观念,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应试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有严重的弊端,“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的“应试教育”,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旗帜鲜明地提出“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把学生当作主动生动发展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新事物,发现新问题,使学生面对挫折、面对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因而“素质教育”较之“应试教育”有着极大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阵地的教育学院,今后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实际才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教育学院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 图书馆在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要认识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应试教育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二者是相对而存在的。应试教育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局限性,即面向少数肠胃尖子生,忽视大部分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二是片面性,即在德、…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要认识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应试教育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二者是相对而存在的。应试教育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局限性,即面向少数肠胃尖子生,忽视大部分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二是片面性,即在德、智、体诸能中偏重…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取决于政治,素质教育要依赖于政治才能存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极大的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党和国家的重视,教育观念的改变,加快了素质教育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对考试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素质教育,要求重新科学地认识考试功能。考试具有检测、选拔、导向、发展、调控和激励等多项功能。考试是教育活动的积极手段之一,不是应试教育本身产物。应试教育,关键在考试功能的片面运用,以选拔功能支配教育活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考试制度改革,应从教育手段规范考试方式,淡化选拔功能,注重整体功能,发挥调控数学、激励学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历史的必然。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重在管理,只有切实加强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才能在管理和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甘海英  聂军强 《科技资讯》2014,(26):154-154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呐喊,逐渐代替应试教育,教育方向的改变,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改变,学生全面的发展也越来越迫切,而传统的一些教育方式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着教育的方向,甚至在家长,专家,中小学教育在呐喊减压的情况下仍然屡见不鲜。高分低能,以高分论英雄,考试高分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一个重要砝码。因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现时代教育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1.
高跃涛 《科技信息》2007,(29):37-37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没有考试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高的表现。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也在逐渐减少至最低程度。从这个意义讲,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最热点问题。文章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异化;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水平,就必须加强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在思想教育方面、专业知识方面以及个人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使他们首先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才能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围绕着考试转动,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外语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为了改变这一不良倾向,需要进行中学英语教学改革,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突出语言实践,初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高中期间加强阅读教学;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从应试教育的轨道转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高教改革发展的必然。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市场人才竞争的需要。作为院校的后勤职能部门,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今天.只有充分体现自己的职能,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确立工作中的创新意识,才能全面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只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本文围绕非智力因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着素质教育成败。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素养,不仅懂得教育学生的各种方法,而且懂得怎样为人师表,因材施教,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繁重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并引向以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为中小学教育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操作者是教师。因此,要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得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高等师范院校是人民教师的摇篮,要使高师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这一神圣职责,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提高高师学生的教育素质,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高师…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辨析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要切实克服“应试教育”的偏向。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则是综合提高,单向发展,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或达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求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健康的个性等都得到全面提高,并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对这个转轨,教师应自觉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一、把着力塑造学生品格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应试教育只看重分数,忽视思想教育,以学习好为标准,塑造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有的甚至在环境改变时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