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低扬程泵站水力损失占总装置扬程比例较大、低扬程大型泵站原模型效率用传统换算方法会引起较大误差的问题,通过对泵装置中各种水力损失及影响低扬程水泵装置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根据泵段及泵装置模型试验所得到的水力特性,由泵段模型水力特性换算得原型泵段性能曲线,提出了用黑箱法求出原型泵装置水力特性的新方法.实测数据验证表明,采用黑箱法进行原模型泵装置效率换算,可提高换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大型轴流泵站双向流道设计及泵装置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双向流道型线设计方法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平面蜗壳双向流道及其设计方法 ,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平面蜗壳双向流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流道流线平顺 ,泵装置运行稳定 ,装置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大型轴流泵站双向流道设计及泵装置特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双向流道型线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平面蜗壳双向流道及其设计方法,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平面蜗壳双向流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流道流线平顺,泵装置运行稳定,装置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新型双向平蜗壳流道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中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双向平蜗壳流道,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双向平蜗壳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泵装置综合性能曲线,结果表明:流道流态平顺,泵装置运行稳定,效率较高,该成果不仅为魏村泵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对今后同类泵站流道的选型设计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江都抽水站变角经济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都抽水站泵站扬程经常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已有的叶片全调节功能实现泵站变角经济运行的方式,即在满足泵站所需抽水流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扬程,以泵站装置效率最高为目标,确定水泵叶片角度和开机台数.江都抽水站实施变角经济运行后,泵装置效率提高最高可达6.84%.  相似文献   

6.
轴流泵与叶片泵的其它泵型相比有其鲜明的特性,设计与非设计工况下差异很大。高扬程下流量小且运行稳定性差;低扬程流量大但汽蚀性能恶化。博湖泵站近两年一直处于高水位运行,个别月份出现负扬程。在低于最低扬程下运行虽然历时不长,但对设备的影响是久远的。在低扬程下运行,确立新的经济运行,从单纯的节电观点出发也是可行的;东泵站建成投运后,可增强博湖泵站对非工况运行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泵站优化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泵站在不同流量扬程要求时,水泵运行组合不合理,导致泵站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以泵站总功率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运行数学模型.此模型以水泵扬程、总供水量和调速泵的调速率为约束条件,利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确定并联运行泵的台数、调速泵的调速率及泵的流量分配,实现泵站的优化运行.该算法引入了不可行度对每代种群做初始选择,并利用不可行度取代传统的惩罚函数,平衡目标函数最优化和满足约束条件这两方面的要求.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本算法在求解泵站优化调度问题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刚性水锤理论,分析贯流泵站的泵装置水力特性、泵机组动力学特性.运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仿真模拟r水泵特性曲线,并将水泵瞬态扬程分解为稳态扬程和惯性水头扬程,相应的水阻力力矩、推力轴承摩擦力矩也分解为稳态力矩和惯性水头引起的附加力矩,建立贯流泵站启动过渡过程计算的有限差分非线性方程组.采用牛顿-莱福森(Newton-Raphson)迭代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利用该数学模型对实际工程中的某大型贯流泵机组启动过渡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9.
东坑神山排涝站为中型泵站,具有扬程低、流量大的特点,设计对一些技术问题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将这些设计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使水文分析、枢纽布置、水泵泵型等应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泵站工程技术集成度高,技术先进,水泵方案的比选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总投资和年运行费。二级坝泵站工程具有超低扬程、装置效率与抗汽蚀性能要求高、年运行时间长等特性,采用灯泡贯流泵装置机组效率高、结构紧凑。本文对二级坝泵站的三个典型水泵技术方案进行了系统分析比选,研究成果已运用到工程中,对国内其它类似泵站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太浦河泵站为特低扬程、大流量的泵站,电机和水泵采用齿轮减速箱传动方式.通过技术分析,确定了齿轮减速箱润滑油系统的方式,对系统最重要的稀油站设备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太浦河泵站选用的斜15°轴伸式轴流泵(以下简称斜15°轴伸泵),为特低扬程、大流量的水泵.它具有叶轮直径大、水泵装置流态复杂、水泵轴承受力大等特点.为此,针对太浦河泵站斜15°轴伸泵,进行了水泵装置从吸入口至出口包括叶片、导叶、弯管段等在内的整体三维粘性流动分析,得到了流道内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如压力、速度分布规律及泵特性曲线,以及流道内部的旋涡分布和水力损失情况.同时进行了导叶和叶轮流动动静干涉引起的三维不稳定流动分析,得到了叶轮在不同工况下受到的轴向水推力及径向水推力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轴承设计提供了比较准确的受力条件.该项研究对其他斜式泵的内部流态及受力分析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介绍具有特低扬程、大流量的大型泵站——太浦河泵站的工程概况,说明经过水工模型试验及一系列优化布置设计,使整个枢纽布置紧凑、合理,运行管理方便,造型美观、大方,极具现代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高差下长输集中供热干线中继泵站的设置条件,中继泵站在供热干线中的理论设置范围,中继泵站位置对长输供热干线上各种泵扬程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的水力计算方法和流体动态模拟分析软件(AFT Fathom10),对山西省阳城电厂拟向晋城市区供热的23 km长距离供热输送管线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在大高差下供热管道内的压降规律.结果 AFT Fathom模拟得出管线压力曲线,中继泵站的设置条件,得出了满足工况要求的中继泵站设置范围为距供热首站3 785~10 222 m.系统循环泵扬程为97.7 m,中继泵扬程为54.6~113 m,系统总扬程为210.7 m.AFT Fathom模拟管道压力可知大高程差对管道压力有着明显的影响;水压图分析可以确定系统中各泵的扬程及运行所需总扬程,且所需总扬程保持定值.结论设置中继泵站与隔压站相结合的供热工程方案,在大高差下可以同时满足输送干线及城区一级管网的压力等级.在满足输送需求的水力工况基础上,在中继泵站设置范围内,可现场勘察选出最合适的中继泵站设置位置.  相似文献   

15.
水泵选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泵与泵装置特性关系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等流量加大扬程选泵,装置达不到最高效应,水泵选型必须同时考虑装置对水泵扬程和流量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加大流量变换程泵的新方法,给出了各种扬程范围选泵时的流量和扬程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出水管差压测流法的原理、装置形式、仪表选择和计算方法;论证了本测流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本测流法主要用于中、低扬程的离心泵站和混流泵站在运行中监测单机流量。  相似文献   

17.
浅析虹吸式出水流道管理对泵站装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能否形成对泵站装置效率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于低扬程、大流量泵站影响更大。文章根据多年的现场测试经验,分析了影响虹吸式出水流道管理的几个因素,提出了改善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8.
低扬程水泵装置起动过渡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低扬程泵装置管道中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泵机组的暂态电气特性和动力学特性以及管道内的非恒定流、水泵的动力性能.并结合水泵的相似理论,提出了低扬程泵装置起动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在构建模型有限差分非线性方程组的基础上,利用牛顿-莱福森法,模拟了拍门后3种不同通气孔大小情况下的泵机组特性参数及管道内空气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气孔大小对起动特性影响较大,无通气孔或通气孔过小则管中空气压力大和泵扬程高,机组易产生不稳定运行;利用该模型可预测不同通气孔大小情况下起动动态参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广大农村选泵时以井的深度为泵扬程的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改变叶轮外径调节水泵工况的原理,并在泵站效率最大时,求出泵站的最优工况点,推导出了改变叶轮外径调节泵站工况时叶轮外径的相对切割量,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具体的工程实例,使该泵站的效率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低扬程泵装置水力特性参数换算方法及性能预测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建立低扬程泵装置水力特性参数换算方法及性能预测本构模型.根据泵内机械摩擦损失、水力摩擦损失、非设计工况“撞击损失”、泵内泄漏损失、不同结构型式进出水流道水力损失机理,建立各分部效率乘积形式的水泵总效率表达式;通过与各种损失性质相关的分部效率计算系数的换算实现泵分部效率及总效率的换算.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从理论上计算出泵装置内各部分损失与流道型式、雷诺数、比转数、过流部件粗糙度之间的关系,为效率换算及性能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