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平螺旋管外V型槽强化冷凝传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水平螺旋管管外有纵向V型槽时的凝结换热的强化问题.在相同的真空度下,测试了当V型槽的角度改变或槽的数目变化时管外凝结换热系数随冷却水流量变化的规律,并将V型槽水平螺旋管与矩形槽水平螺旋管及水平螺旋光管的传热效果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V型槽槽深为1mm、槽数为28、夹角为60°时,强化效果最佳;其换热系数是矩形槽管的4~7倍,是光管的8倍  相似文献   

2.
凝结换热试验结果表明,所试验的水平单头螺旋槽铜管管外水蒸气凝结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两倍;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考虑表面张力作用的水平单头螺旋槽的管凝结换热准则方程.  相似文献   

3.
水平螺旋管外V型槽强化冷凝传热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平螺旋管外开有V型槽时的凝结换热强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针对V型槽的冷凝换热特点,将V型槽流动区域分为传热区和液流区两个部分,对其分别建立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学描写.通过分析两个区之间流动和换热的有机联系,得到了螺旋管外V型槽冷凝换热问题的理论解,并给出了能用于工程实际的换热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R22饱和蒸气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氟里昂制冷工质R22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传热管分别采用光管、低肋管及6根不同几何参数的双侧强化高效传热管.试验结果表明:强化管内侧强化换热效果为光管的2倍左右,管外凝结换热系数是光管的5~7倍.在冷凝温度为40℃、管内冷却水流速范围为0.5~3.2m/s时,各强化管总的传热系数是低肋管的1~2倍,是光管的4~6倍  相似文献   

5.
以微型Capstone C30燃气轮机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热源,研究涡节结构强化管、酒窝结构强化管和光管管内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涡节型结构强化传热管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6~2.1倍,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3~1.5倍,总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4~1.5倍;酒窝型强化传热管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2.1~2.5倍,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8~2.0倍,总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9~2.1倍。分析了涡节型强化传热管和酒窝型强化传热管较光管传热性能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螺旋折流板波槽管换热器换热与阻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工质,对螺旋折流板波槽管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及传统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进行了壳程和管程的传热及阻力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和壳程换热系数分别提高50%~80%和90%,壳程阻力减少15%~20%;螺旋折流板与波槽管结合使用,换热能力进一步加强,总传热系数是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的2.01~2.11倍,是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的1.15~1.6倍.  相似文献   

7.
为抑制浮升力导致的超临界压力流体传热恶化,该文采用光管内插螺旋结构,增强管内湍流发展,提高流体管内换热性能。对超临界压力CO_2在竖直光管、内插螺旋管内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热流密度、进口Re、流动方向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讨论了内插螺旋结构对传热恶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浮升力传热恶化作用,流体在光管内向上流动壁温分布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壁温峰值区域随热流密度升高逐渐向入口区域移动;光管内插入螺旋结构可以有效抑制由浮升力产生的传热恶化作用,显著提高超临界压力CO_2管内对流换热强度,内插螺旋结构管相对于光管可以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约200%以上;超临界压力CO_2在内插螺旋结构管内流动与换热时,在热流密度较高情况下,浮升力依然会对换热起到一定的恶化作用,流体向下流动时沿程对流换热系数略高于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8.
在低于大气压下,通过实验研究了水蒸气和不同酒精含量的水-酒精混合蒸气在竖直铜管外的凝结换热特性,同时记录了凝结状态.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酒精含量下,随着过冷度的变化,凝结换热系数均呈现出具有峰值的非线性变化特征;随着酒精含量的减少,凝结换热系数显著增大;当酒精的质量分数为1%时,凝结换热系数的峰值是相同条件下水蒸气凝结换热系数的9倍;当酒精的质量分数为50%时,凝结换热系数与相同条件下的水蒸气凝结换热系数相当.分析表明,凝结换热系数的非线性特征是由于凝结液热阻以及扩散热阻的复杂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温度为30℃时,对纯工质R12、R152a及五种R22组分浓度配比下R22/R152a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水平单管外凝结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五种R22组分浓度配比下R22/R152a混合工质的管外凝结换热系数均低于纯质R152a,但高于纯质R12;(2)对于光管,R22/R152a管外凝结换热系数是纯质R12的1.34 ̄1.43倍。低助管为1.15 ̄1.35倍、双侧强化  相似文献   

10.
对水平光滑管外油的自然对流高压直流电场强化换热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确认了对自然对流换热性能很差的油类工质施加高压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换热强化,同时比较系统调查了换热系数强化率与电场强度、油温、热负荷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发现换热系数强化率基本不受热通量的影响,而与电场强度存在强函数关系,实验中,当外加电压为4KV时的对流换热系数比大空间内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约提高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