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冻干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及热稳性 .分别将冻干及液体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注射小白鼠和恒河猴 ,确定小白鼠 7d存活情况及恒河猴的谷丙转胺酶 (ALT)水平、肝脏病理、抗 -HAVIgG水平 .用同等剂量 (12 80EL·UmL-1)的冻干灭活疫苗与液体灭活疫苗初次及加强免疫后 1周 ,2组猴在食欲、活动性、大便频率及持续时间方面均无异常 ;5 2周观察期内未出现肝脏病理改变及ALT水平异常升高 .冻干灭活疫苗与液体灭活疫苗诱发的抗 -HAV水平无显著差异 ,2组IgG水平均在免疫后第 12周达到初次免疫后的最高水平 ,冻干疫苗组为 12 0 47mIUmL-1,液体疫苗组为 11875mIUmL-1.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第 2 4周分别加强免疫同等剂量疫苗后 ,第 2 8周抗 -HAVIgG水平显著提高 ,达到最高水平 ,冻干疫苗组为 412 15mIUmL-1,液体疫苗组为 40 874mIUmL-1.冻干剂型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具有液体剂型同样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病理学形态改变的角度探索薄荷提取液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以昆明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采用灌胃的方法给予不同剂量薄荷油。从病理学角度观察其肝、肾器官形态改变,以了解该植物提取液的毒性和致死量。结果:通过急性实验,发现大剂量薄荷油对小白鼠的肝、肾均有损伤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病理变化随之明显。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也可见一定的损伤,表现为上皮细胞水肿。结论:大剂量薄荷油对小鼠的肝、肾均有损伤作用,肝毒性显著,并对肾脏有轻度毒性。  相似文献   

3.
太原炼油厂广大职工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试制成功了支农新产品——石油助长剂。石油助长剂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其外观为红棕色液体,主要成份为环烷酸的钠盐(RCOONa)。石油助长剂的原料来源广泛,制造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使用方便,对人畜基本无毒无害,增产效果显著。每亩农田喷洒一至二两,只需人民币几角钱。石油助长剂是以煤油为原料,经氧化、分离、皂化、酸化、蒸馏、皂化等工序即得,其工艺路线基本上是合理的、可行的。该产品的主要构成物经光谱分析,其红外光谱谱线与日本的天然环烷酸的谱线相同;八碳环烷酸钠盐(C_8H_(14)ONa)小白鼠 LD_(50)为9.26g/kg,属于  相似文献   

4.
用国产氧化型染发剂对AKR小白鼠染毒实验研究,发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尤其明显,白细胞略有上升。鼠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对小白鼠胎儿有致死、致畸作用。染发剂对TA98有明显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5.
观察银翘解毒颗粒对鸭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将常规饲喂至4周龄的鸭只随机分为4个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40 g/kg,20 g/kg,10 g/kg连续灌胃给予银翘解毒颗粒2 W,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停药后继续观察2W,测试受试鸭只体征、体重、血液常规、肝肾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变化。试验期间各组动物体征、体重、血液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出现组间差异;病理切片观察发现,高剂量组的切片有轻微的损伤,其中心脏的损伤较为明显,而且病变是一种可逆性的变化。银翘解毒颗粒在临床推荐剂量下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偏碱性恩诺沙星注射液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作用,揭示其临床安全性。连续给药70,d后,与对照组相比,偏碱性恩诺沙星注射液试验组大鼠的血常规及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偏碱性恩诺沙星注射液各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除偏碱性恩诺沙星注射液100,m L/kg剂量组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出现轻微的组织损伤外,50,m L/kg和25,m L/kg剂量组SD大鼠的各组织器官均无明显组织病理学变化。因此偏碱性恩诺沙星注射液毒性较弱,连续腹腔注射情况下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对以姜黄、灵芝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药保健食品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30 000 mg/kg BW,急性经口毒性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大鼠生长良好,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组织学检查等均未见与样品有关的异常改变.在试验剂量下,姜黄灵芝中药保健食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对以番茄红素油树脂、葡萄籽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复合营养素制剂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0 000 mg/kg BW,急性经口毒性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大鼠生长良好,血液指标、组织学检查等均未见与样品有关的异常改变.在试验剂量下,该复合营养素制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尿激酶原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单剂量分别经静脉和腹腔注射给药均未侧出小鼠的LD50,因此改作其最大给药量。结果表明,prouk单剂量经静脉及腹腔注射给药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不低于9,000万IU/kg。(2) prouk 36.0万IU/kg、67.5万IU/kg、135.0万IU/kg和270.0万IU/kg四个剂量组连续给食蟹猴静脉滴注14d,每组4只猴,雌雄各半。实验过程中未见动物死亡。prouk36.0万IU/kg剂量组的食蟹猴给药期及恢复期,精神状态良好,一般行为活动正常,体重、分泌物、食欲及摄食量、心电图、血常规、血液生化、体表观察、尿常规和粪便隐血试验等基本正常,无明显变化。给药第14天和恢复期的脏器系数与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动物的脏器、组织均未见由药物引起的异常病理改变,在生理盐水组或赋形剂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而prouk67.5万IU/kg、135.0万IU/kg、270.0万IU/kg剂量组的食蟹猴出现皮下出血、充血、紫癜、尿、粪便隐血反应阳性、贫血以及心率加快等症状。给药期及恢复期,血清中检测出少量prouk抗体。结果表明,prouk的无毒安全剂量不低于36.0万IU/kg。  相似文献   

10.
用GrNPV对鱼、蛙、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兔、鹌鹑、鸽、鸡、鹅、狗、猪、山羊、绵羊、牦牛、猴等16种366只脊椎动物,按国际病毒制剂安全性试验标准作了急性和亚急性感染试验,检测了长期接触GrNPV人员血清中对应抗体.结果表明,GrNPV对人体和脊椎动物无感染性、致病性和其它毒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肝脏形态学的影响,阐明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在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中预防肝癌的作用机理,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制大鼠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模型大鼠发生肝硬化,并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中、高不同剂量(1.5,3.0,6.0g/kg)对模型全程干预,并于第7,11,15周处死大鼠,对肝脏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低剂量组在上述时间段与病证模型组相比,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病证模型组相比,具有肝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减少、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肝细胞水肿程度减轻等病理表现及肝细胞内细胞器分布不均匀、肝糖原和线粒体逐渐减少等超微结构明显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肝脏组织形态改变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普通级及SPF级正常大鼠主要脏器病理切片,为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对动物自身疾病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了解目前实验室内动物自发病状况,为病理诊断提供SPF级饲养大鼠自发病组织学改变类型及发生率。方法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对40只普通级和40只SPF级Wistar种大鼠肝脏、肾脏及心脏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另观察39只普通级40只SPF级大鼠肺脏)。结果普通级与SPF级大鼠均检出自发性感染性病变,且存在较大差异,检出率分别为肝94%、42.5%,肾55%、20%,心22.5%、5%,肺支气管旁淋巴组织增生程度92.31%、62.5%。SPF级大鼠依然存在比较轻微的小灶性感染和非正常组织形态改变。结论SPF级大鼠主要脏器潜在感染明显低于普通级大鼠,因此,动物实验室的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SPF级大鼠感染特点①肝、肺较为明显;②感染检出率较高但病变比较轻微。SPF级大鼠在屏蔽条件下可见非实验因素引起的肺、肝、肾与心脏自发性病理改变,在毒性实验中应与试验引发的特异性病理改变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3.
观察除草啶经口饲喂90 d对大鼠血液、尿液、脏器重,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依据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为期90 d的毒性实验。结果,试验期间各组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无死亡、厌食和其它异常行为;中、高剂量组雄、雌性大鼠周平均体重从第2周开始至实验结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高剂量组雄、雌性大鼠的食物消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学检查可见中剂量组雄性大鼠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无剂量-反应关系。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RBC和HG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雌性大鼠的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改变。血清生化测定结果可见雄性大鼠中剂量组的B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无剂量-反应关系;中、高剂量组的T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高剂量组的GL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受检样品对雄性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有一定影响;雌性大鼠中、高剂量组的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高剂量的A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L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受检样品对雌性大鼠肝功能、糖代谢有一定影响。中剂量的CH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无剂量-反应关系。尿常规检查: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脏器检查和脏器重量系数测定:试验结束进行大体解剖,各剂量组动物大体解剖结果均未见异常。脏器重量系数测定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脑、肝、肾、睾丸重量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脑、肝重量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高剂量组一只雌性大鼠肾小管管型;其它各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除草啶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染毒剂量为215.0 mg/kg bw.d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除草啶原药对雄、雌性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07.5 mg/kg bw.d。除草啶原药对血脂代谢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乙酰氨基己酸锌的一般生殖毒性。方法:采用Ⅰ段生殖毒性试验。设高剂量3.0mg?kg、中剂量1.5mg?kg、低剂量1.0mg?kg及溶剂(空白)对照组,对SD雌、雄性大鼠进行灌服给药。雄鼠交配前连续给药63天,交配过程中继续给药至剖检(约两周);雌鼠交配前连续给药14天,交配后(以孕0天开始计算)继续给药至妊娠8天,对照组灌服溶剂0.5%甲基纤维素。结果:表明乙酰氨基己酸锌各剂量对大鼠的体重和部分脏器有影响,表现为高剂组对雄性大鼠体重增长有所抑制,但未对交配率、生育率有影响,也未对生殖器脏器重量增加抑制;乙酰氨基己酸锌剂量组对雄大鼠心脏、肝脏增长有所抑制;乙酰氨己酸锌低剂组对雄大鼠肝脏增长有所抑制;但对食量、饮水量、交配率、生育率,孕鼠生育率、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死胎数及胎鼠体重、外观、内脏组织、骨骼等各指标均无影响。结论:受试剂量下,该药对雄鼠具有一般生殖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番茄红素作为保健食品的功效。方法:该试验以SPF级昆明种小白鼠为试验对象,以亚麻籽油为溶剂,将番茄红素配制成溶液,设计了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按照小鼠体重给予三个试验组的剂量分别为0.33g/kgBW、0.67g/kgBW、0.1g/kgBW。同时设计空白和溶剂两个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小白鼠受试物30天后开始检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1.受试样品低、中、高剂量组常压耐缺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无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能明显延长亚硝酸钠中毒后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3.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急性脑缺血性缺氧组小鼠喘气时间(P<0.05)。结论:综合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可认为番茄红素有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系遗传毒理研究室,几年来应用国际上七十年代刚建立的人染色体技术,从事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遗传伤害,以及染色体异常与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一、在污染物对人体的遗传伤害方面“石油助长剂的动物毒性研究”(1978年完成),“下辽河水遗传毒性研究Ⅰ—饮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山姜根茎水提物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性.以ICR小鼠为试验对象,将急性毒性试验分为山姜水提物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最大耐受量单次给药5 g/kg;亚急性毒性试验分为山姜水提物低剂量组(1.3 g/kg)、高剂量组(2.6 g/kg)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15 d.给药后观察小鼠的行为特征,体重变化,并记录脏器系数,检测小鼠血样中尿素氮、肌酐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对小鼠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山姜水提物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山姜水提物高剂量组肌酐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山姜水提物高剂量组的肝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余各器官脏器系数,尿素氮、肌酐含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鼠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无异常.实验结果提示山姜水提物未引起明显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吴茱萸醇提物多次给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损害,取大鼠按不同剂量分别灌胃给予吴茱萸的50%乙醇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14 d.于末次给药后60 min采血,检测血清中ALT、AST的水平,计算肝脏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肝脏系数和血清中ALT、AST的水平均明显升高,高剂量组具有极显著差异.病理学检测发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小灶坏死.多次给大鼠灌胃吴茱萸醇提物可对其产生一定的肝毒性,毒性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中药复方药新型坤净栓对小鼠和大鼠的毒性作用,采用大鼠阴道给药和小鼠ig给药两种方法,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长期毒性研究连续大鼠阴道给药12周及停药后2周,检测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等方面各项相关指标.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新型坤净栓对大鼠和小鼠的体重、外观、器官组织均没有影响;长期毒性试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脏器系数中新型坤净栓中剂量组和基质组有显著性差异,大鼠血象指标中阳性组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大鼠生化指标中阳性组的GLU、AKP、BUN,低剂量组CHO,基质组AKP、BUN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新型坤净栓各组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GLU和AKP等存在显著性差异;肉眼观察给药组大鼠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切片检查所观察到的个别动物组织病变均属于动物的自发病变.新型坤净栓对小鼠ig给药及大鼠阴道给药均未见明显毒性,初步表明新型坤净栓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形态学和组织学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影响,探讨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的毒性作用。将中华大蟾蜍随机分为对照组、稻田组、稻田5倍组和稻田10倍组,染毒剂量分别为5、10、30 ml/L,每组15只,分别放入盛有经曝气的自来水和试验用液的实验桶内,溶液的量为浸没1/2蟾蜍体积,分别在染毒后3、6、9 d,从各组随机取蟾蜍5只,解剖观察其肝脏的形态,测量肝系数;应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除草剂丁草胺的染毒时间和浓度均可影响蟾蜍肝脏的组织结构。随着除草剂丁草胺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递增,肝系数增大,肝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溶解。结论:除草剂丁草胺能改变蟾蜍肝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提示使用除草剂应注意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