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Ni(Ⅱ)的一个配合物Ni(Nica)2Cl2(Nica表示尼克酰胺)。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及量热分解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运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推断出该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3/2(1+α)^2/3[(1+α)^1/3-1]^-1。  相似文献   

2.
以焦磷酸根(P2O7^4-)为配体,二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MABr)为鼓泡剂,对Cu(Ⅱ),Pb(Ⅱ),Cd(Ⅱ)等4种金属离子的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H值,氮气流速、P2O7^4-的浓度、CTMABr的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对浮选率的。到了其最佳分离条件,对Cu(Ⅱ)-Cd(Ⅱ),Pb(Ⅱ)-Cd(Ⅱ),Zn(Ⅱ)-Cd(Ⅱ)等二元组分进行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异羟肟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了一系列异羟肟酸L^1H~L^6H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M(L^1)2~M(L^6)2(M=Cu(Ⅱ),Co(Ⅱ),并以元素分析、IR、^1HNMR和MS进行了表征,考查了它们的铜(Ⅱ)配合物对异丙苯氧化生成氢过氧化异丙苯(CHP)的催化性能,与其未取代(R=H)的对照样Cu(L^7)2比较,讨论了配体芳环上取代基及其末端基团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TG、DSC和XRD等手段研究了多酸层柱双氢氧化物Ms2Al-XW11Z(M=Co^2+,Ni^2+;X=Si^4+,Ge^4+,B^3+;Z=Cu^2+,Ni^2+,Co^2+)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解过程,得到了Co2Al-XW11Z系列化合物的三步热分解机理和热稳定性序列,而对于Ni2Al-XW11Z系列化合物,则表现出不同的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5.
吉保明 《河南科学》1996,14(1):40-44
以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乙酰基二藏铁2,6-吡啶二甲酰基腙(H2L)为配体,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五种金属醋酸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2L(OAc)2.nH2O(M=Pb^2+,Cu^2+,Cd^2+,Co^2+,Ni^2+,n=4,6),配体在配合物中以烯醇式参与配位,所有的配合物在DMF中均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表征了苯甲醛缩氨基酸硫脲和3-硝基甲基醛缩氨基硫脲与Cu(Ⅱ)Co(Ⅱ),Ni(Ⅱ),Zn(Ⅱ),Mn(Ⅱ)的9个配合物,并用体外试管法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HL^1和HL^2是通过亚氨基N原子和S原子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这些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均强于配体,Zn(Ⅱ)和Cu(Ⅱ)配合物对腹水癌细胞的杀死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7.
采用ab initio CID/MC-311G方法计算了HCl^+(X^2П)和HC^-(X^2Σ^+)的势能函数值,并根据光谱数据导出了HCl^+(X^2П)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了HCl^-(X^2Σ^+)的解析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锌(Ⅱ)-草酸盐-水杨基荧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形成四元混配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9.0的硼砂-HCl缓冲溶液中,形成摩尔比为Zn(Ⅱ):C2O4^2-:SAF:CTMAB=1:1:2:4的紫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560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560为1.1×10^5L·mol^-1·cm^-1,锌(Ⅱ)含量在0 ̄8μg/25mL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Cu(Ⅱ)在存在下,Al(Ⅲ)-PAN「1-(2-吡啶偶氮)-2-萘酚」络合体系的荧光强度下降,铜量在10^-8-10^-6M范围内,荧光强度的变化值与其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用pH电位法研究了3-苯基偶氮-5-磺基水杨酸与过渡金属Cu(Ⅱ),Ni(Ⅱ),Co(Ⅱ),Zn(Ⅱ),稀土Nd(Ⅲ),La(Ⅲ)和Mo(Ⅵ)二元体系以及与Nd(Ⅲ)-EDTA混配体系在25℃,离子(ClO4^-1)强度为0.1mol·L^-1时的络合行为。用SCOGS或SCOGS2程序计算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络合质点的累积生成常数;并讨论了滴定曲线,络合物的稳定性及络合质点平衡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报导用连续变化度法在非水溶剂DMF溶液中测定一种瓣合成的配体,N,N’-bis(8-quinolyl)malonamide和4种过渡金属离子Cu^2+、Zn^2+、Co^2+、Ci^2+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按共对数值的大小排列有如下顺序:Cu^2+(5.62)〉Zn^2+(4.03)〉Ni^2+(3.82)〉Co^2+(3.79),配合物的配位比为1:1。实验表明,它们的稳定性较之在水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分别测定了PAC电极(Pb-Ag-Ca新型阳极的简称)在MnSO4-H2SO4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及阳极极 线,从图中求得:icor=15.85μA/cm^2,ψωr=-0.095V,Vcor=2.95Kg/m^2ann.7.90%(电极重量每年消耗的百分数)i。(2)=54.70μA/cm^2及i。(3)=1.10μA/cm^2;讨论了PAC阳极的腐蚀机理即反应(2)受反应(3)的动力学参数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Cr2(Inic)3Cl3(H2O)3.5H2O配合物进行了热分解脱水反应非等温动力学研究,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n法,推断该热分解脱水反应力三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0.5(1-α)^3,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1nA=0.3027E-1.2979。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对称的八齿(N6O2型)双核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两种含锰(Ⅱ)双核配合物:(Mn2EGTB(OAc)2)(BPh2).3H2O(I),(Mn2EGTB(OAc)Cl)Cl2.2CH3OH.H2O(Ⅱ),对(I),(Ⅱ)进行了^1HNMR,UV-Vis,摩尔电导,中远红外,EST和循环伏安研究,初步推测配合物(I)和(Ⅱ)分别具  相似文献   

15.
硅基取代环戊二烯基二羰基铁负离子[η^5-RC5H4Fe(CO)2]^-(R=SiMe3,I;Si2Me5,Ⅱ)与铁碘化合物(η^5-C5H5)Fe(CO)2I反应,除得到新的Fe-Fe化合物外,还分离到另两种母体Fe-Fe化合物;桥连化合物(η^5,η^5-C5H4SiM32OSiMe2C5H4)[Fe(CO)2I]2(6)与铁负离子[η^5-C5H5Fe(CO)2]^-(Ⅲ)的反应,仅分离到各  相似文献   

16.
D—氨基葡萄糖β—萘酚醛席夫碱及其Cu(Ⅱ),Zn(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导了D-氨基葡萄糖与β-萘酚醛形成的席夫碱(NG)及其铜(Ⅱ)「Cu(Ⅱ)NG」、锌(Ⅱ)「Zn(Ⅱ)NG」配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元素分析、IR、UV-Vis、^1HNMR、^13CNMR等手段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推配合物具有准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Cu〔2-(COO)C6H4CONH-2-C6H4Cl〕2配合物的热重数据运用Zsako法、Coats和Redfern法、MacCallum和Tammer法进行了计算。用3种方法计算的每一反应的表现分区分解活化能Eα、频率因子A、活化熵△Sm^≠分别十分接近,两个热分解反应的反应级数均为二级,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第一个反应为A3机制,服从动力学方程Avrami方程Ⅱ:〔-1n(1-α)〕^^1/3=кt;第二个反应为A2机制,服从动力学方程Avrami方程Ⅰ:〔-1n(1-α)〕^1/3=кt,速控步骤均为随机核化。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导出了CaO-Fe2O3混合层内反应初期铁酸钙生成的动力学模型:1-k1(1-k2BRv)^2/3-k2(1+k1BRv)^2/3=(2k1Mf/ρfrf^2)·DcΔCt。其中k1=(ρf-ρcf)/(ρf-ρc),k2=(ρcf-ρc)/(ρf-ρc),B=1+Mcρfm/Mfρc。经1160℃和1190℃下的基础实验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同时得到该两温度水平下氧化钙在铁酸一钙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分析了1-酰胺基-3-芳酰基硫脲(I)环化的可能方向、环化方向的确定、环化方向的解释及反应条件对同一环化的影响。I的碱催化环合得到三唑啉环系(Ⅱ、Ⅲ),其方向取决于N-的稳定性,I的酸催化环合,当有Hg^2+、Cu^2+等存在时,因促进-SH离去生成恶二唑环系(IV);无Hg^2+、Cu^2+等存在时,得到噻二唑环系(V)。酸、碱强度改变对环化产率的影响符合反应活性与选择性的一般规律。MS对环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双-N香兰素亚胺合锌(Ⅱ),Zn(mosen)2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热分解动力学,标题配合物Zn(mosen)2属三方晶系,空间群为P31,晶胞参数α=1.1467,c=1.3242nm,v=1.507nm^2,z=3;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6,Rω=0.0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