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旱育秧抛栽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农科教结合推广水稻塑盘育秧抛秧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塑盘抛秧是国家重点推广的栽培新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重大改革。梅州市从1992年晚造引进该新技术后,经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已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并为广大农民所接受。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塑盘育秧抛秧质量和栽培技术,1996~1997年梅州农校与梅州市、梅县、梅江区、蕉  相似文献   

3.
4.
5.
为研究水稻播种期及秧龄对产量的影响,在淠史杭灌区灌溉试验总站进行了试验.试验资料分析表明,水稻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和秧龄的增长而明显减产.并提出大型灌区在受引水能力的约束下,可根据供水能力选择合适的育秧方案,通过合理安排育秧,达到提高总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中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探讨农业发展前景的讨论十分活跃,众多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提高作物生产的新技术资源。植物激素系统化学控制技术是当前农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据报导迄今为止,应用化学药剂调控的增长速度已达到10%~15%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高寒稻区水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热量资源。由于生育期仅105~120天,有效积温为1900℃~2300℃,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受温度制约。为了提高秧苗素质加速寒地水稻的生育以实现亩产千斤,我们选用了几种生长调节剂进行对比,以寻求耐冷效果好,促进水稻…  相似文献   

7.
8.
陶海霞  关欣 《甘肃科技》2010,26(13):175-176,100
选用辽宁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育成的主栽品种和新育成的品系为试材,研究水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为水稻超高产栽培和超级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表明:随品种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产量性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穗粒数逐渐增多,亩穗数在逐渐减少后,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经过精心培育出的水稻早育壮秧,具有根系发达、分蘖早、穗大粒多、产量高等优势,一般较水育秧增产7—15%;然而,少数农户往往在育秧及管理过程中,由于关键性技术环节做的不够好,容易形成弱苗,影响水稻高产。根据多年实践与研究,现就早育秧弱苗形成原因及防治补救对策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覃征  邓楚洪  谭立斌 《科技信息》2009,(27):I0372-I0372
水稻抛秧要求秧苗素质高。秧苗必须具备苗壮,根系多,落泥好。抛秧易操作,省工省力,投资少。达到分裂多,抽穗早,产量高,效益好为目的。因此.湖北省利川市农业局退休职工杨再松老先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在水稻旱育塑盘抛秧基础上,创造发明了一项高寒山区水稻抛秧的新型育秧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操作规范、流程化,苗床小,用种量少,出苗整齐,苗期立枯病轻或无,带土均衡,易抛秧,立苗稳。近年来利川已累计推广万余亩。  相似文献   

11.
抛栽深度对水稻立苗发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设置不同抛栽深度处理的试验表明抛栽深度1.0~2.0cm有利于立苗发棵;抛栽深度0~3cm范围内与产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最适点为1.5cm, 抛栽过深过浅都不利于高产. 秧苗入土越深植株的抗根倒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
黄德社  梁亚平 《江西科学》1993,11(4):226-231
笔者于1982—1992年对58个水稻品种(包括杂交组合和制种亲本)进行的观察结果表明:水稻外观形态特征——双零叶、葫芦叶、植伤叶和伸长叶枕距是判断水稻叶片叶龄的依据.在秧田期间可用数记法和种谷方向来判断秧苗的叶龄;在水稻移栽后返青分蘖期,可根据第一双零叶、第一类葫芦叶、植伤叶来判断叶龄的变化;在幼穗分化期,可根据第二双零叶、第二类葫芦叶和伸长叶枕距来判断最后3片叶.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996-1997年,对双季双交稻盘育抛栽的适宜组合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于双杂交稻盘育抛栽的新组合模式为早稻K青A/402配晚稻K优17,在早稻抛栽30-37.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遵义市杂交水稻保灌区(稻油两熟区)在管水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何进行田间水肥调控?结果表明: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晒田好,产量最高,可作为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采用隔寒增温超早育秧栽培技术秧苗素质好,植株秧苗基部粗扁,叶身清秀,挺直不披,植株充实度高,生长整齐,能争抢有效积温150~200℃左右,使水稻生育期达到140天,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近10天.  相似文献   

19.
20.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稻牡98-1230为供试品种,采用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的产量、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味度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全程深施肥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是一种良好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