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不健全、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社会教育薄弱的德育现状决定了当前的德育工作必须建立一种未成年人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转变德育观念,把握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德育工作;加强德育社会实践,拓宽德育途径成为新形势下建立这种德育方式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2.
潘伟仪 《科技信息》2013,(9):327-328
本文在探讨德育工作的现状、特点、原则的基础上,着眼于德育工作中的细节设计,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为策略,从一个个细节入手去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德育主题,于细节之处生成;德育活动,于细节之处开展;德育评价,于细节之处体现,从而形成一个个的德育精品。通过对"学生德育工作要注重精彩的细节设计"的探讨和实践,着力构建精彩的德育细节设计,让学生在在动态的德育细节的教育中自我发展,健全人格。同时,教育工作不断地走向全面、走向丰富、走向生活,走向深刻,也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3.
把情境教育模式与模拟实验方法相结合,运用于德育课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德育实践尝试。这种尝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理论,其提供了模拟实验可以追本溯源的哲学依据;现代脑科学的结构功能理论,阐释了模拟实验有效性的生理物质基础;心理学的移情理论,描述了模拟实验发挥作用的心理情感机制;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显示了模拟实验与现代西方教育学学习理论关于"情境性"学习意义的研究成果相一致;德育方法论的态度形成理论,揭示了模拟实验更符合德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德育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德育对象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以"灌输"现成结论与传授道德知识为主要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德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德育内容严重单一化,功利性趋向过强,以政治教育代替德育教育,忽视深层次的隐性目的,忽视对学生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德育体系应积极加以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以基本道德品质教育为基础,构建高校德育新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大连八中提出"生本德育"。"生本德育"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其实施策略包括建立管理体系、建设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开发多样的德育校本课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以赛代考"教学模式德育功能的分析,提出如何增强"以赛代考"中的德育渗透,以探寻各门课程专业教育与德育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7.
钱玉霞 《科技信息》2011,(11):I0178-I0178,I0420
德育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既是意识运动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养成过程。通过"主体—客体—主体"的转化实现的"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应确立"道德养成"的教育理念、优化德育生态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化道德实践环节,建立坚实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学生的德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本文就先阶段中学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并提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方法与建议,进一步探索了中学德育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敏 《科技资讯》2011,(2):190-190
德育教师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具备德育智慧,正确认识当前变化了的德育环境和德育对象;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德育理念;结合教育内容探索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实效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身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德育本应该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底色,是与教学不可分离、相互融合的.但是,职业院校德育的"普通化"、"去行业性"同职业教育教学的"职业化"、"行业性"之间格格不入,导致两者之间产生鸿沟,进而使得德育退至"边缘化"和"累赘化"的地位.职业院校的德育应当以职业道德和技术伦理为主体,与行业职业规范相衔接,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这样才能打破这一鸿沟,真正实现两者的融合,并践履职教育人的本职.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判断一种活动或影响是否属于"教育"的道德标准.在校园生活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好政治课对学生加以影响使其向善、向上,以达到"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现状,阐述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及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即德育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的成分;心理健康教育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并提出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教委正式颁布试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规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充分发挥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结合教学相关内容和各个环节,有机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  相似文献   

15.
王继青  范瑜 《科技资讯》2011,(13):213-213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汉语教学就学科特点来讲,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汉语教材具有很多好的德育内容这就为"结合课文进行德育"提供了有力条件。其次,汉语教学还能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再次,汉语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德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在汉语教学中进行德育也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只要我们认识到错误,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德育与汉语教学将会结合得更为紧密,教学效果也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6.
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是当前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高中地理课程中德育的目标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国情、国策及爱国主义教育和法规、法纪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芳 《泰山学院学报》2004,26(2):108-11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热点问题之一。两者既有区别又联系密切,彼此结合起来能相互促进: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道德内化的效果,为德育提供新的途径,完善德育内容,改善德育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两者有机结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学素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价值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在公民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政府高度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突出强调公民国家意识教育,德育目标遵循公民认知规律的成功经验。这对我国的公民教育有重要启示,主要表现为:建构中国特色公民教育体系,秉持"以人为本"的公民德育理念,在改进教学中遵循德育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9.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职校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尤为重要。而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是职校德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重点课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跳出旧的德育思维模式,用"双主体"德育观指导新形势下的职校德育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张明 《科技资讯》2014,(1):134-134
素质教育提出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科教学中,并成为各科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英语学习,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充分发掘潜在的德育资源并实施德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创设情境渗透德育,利用英语本身的德育资源促进德育,深挖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创新德育,充分挖掘教材及教学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沐浴在道德教育的春风中,使之成为精力充沛,人格健全,思想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一代新人。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机会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