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叙事风格上发生的从写实到反讽的明显转型:当代作家重新调整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叙事立场,从“自赏”转为“自审”。90年代以来,“反右”“文革”小说叙事风格的演变,是作家从政治反思到人格反思,从“感谢苦难”到直面精神创痛的嬗变过程,深刻传达出作家的创作立场、价值取向和历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写作中.由现实真实所构成的语境和创作主体所叙述的文本真实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距和间隔,从而构成语境(现实真实)对文本真实的压力,使读者从中悟出文本中所言非所是的讽刺意味,这便是反讽,也就是说,反讽是现实真实与文本真实间的差距所形成的讽刺。  相似文献   

3.
反讽在西方文论史上被视为召唤真理的一种方式,一直备受推重。对反讽手法的娴熟、成功运用也是孙方友的小小说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陈州笔记》中,孙方友不仅通过反讽大大拓展了其作品的内涵、容量,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一个思想者的姿态对传统文化的种种展开反思和追问,在传统题材的写作中融入了清醒的现代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反讽既是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中运用最娴熟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这部长篇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标题反讽、叙事反讽、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作家是如何娴熟、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在颠倒与错谬中艺术地表现自己对当下乡土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5.
徐坤以90年代知识分子和城市女性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评论的热点集中于她对知识分子精英形象的批判解构的后现代性质,并对此类题材作品呈现的反讽、调侃、幽默的语言风格予以肯定;对她90年代中期以后的女性题材创作,多肯定其对城市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体现出的人文关怀。而对此类题材呈现出的诗意温婉的语言风格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00,(12):28-30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陈晓花 时代背景会刺激人的思维.当一个世纪向另一个世纪过渡的时候,人的思维也开始转型.所以20世纪90年代关于“现代化转型”的话题屡屡皆是、处处皆是.在人文科学领域,学者们开始探讨“古典文学的现代化转型”、“古代文化的现代化”、“知识分子现代化转型”等等话题;白酒行业,贵州醇与茅台酒掀起了一股是实行“白酒复兴工程”还是进行“白酒现代化转型”的浪潮……中医药也需要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小说的反讽意义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实践的一大显征。根据反讽的概念在90年代的演变和反讽艺术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将这一时期的反讽学划分为四种意义形态: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戏仿,据此分析90年代小说的反讽特征。  相似文献   

8.
罗蒂在<偶然、反讽与团结>一书中集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反讽主义者的形象.这个形象既有别于<哲学和自然之镜>中的教化哲学家,又有别于后哲学文化中的描述者.她不仅致力于反对基础的工作,还透过对语汇和自身的再描述,致力于创造一个最佳的自我.与反讽主义理论家不同,她放弃了统合私人完美和公共正义的努力,而是专注于私人的实现.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必然是残酷的.反讽主义者也可以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反讽主义的诗人、小说家、新闻记者在增强人类的团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俗体育文化现代化是现代体育文化形成、发展、转型和互动的过程,是文化要素创新、选择、传播、退出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民俗体育进行文化转型,适应社会发展;部分以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被遗弃或者淘汰.进行文化现代化转型以直步现代化,是民俗体育文化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语言中,反讽修辞方法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本文选取了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小说中存在的言语反讽,情景反讽,浪漫反讽,并讨论了其在这部作品中的作用。正是因为反讽的运用才使得这部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明确,艺术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和文化属性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今天的知识分子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李洱、孙瑜等当代作家通过小说叙事对于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遍化的社会现实: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日常消解,成为现代社会中积郁已久的“文化病”。  相似文献   

12.
论王安石咏史诗对李商隐的接受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咏史诗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王诗接受了李诗强烈的讽时性、善于翻新议论和将身世之感融入咏史之作的特点,又在咏史诗所关注的历史视域与艺术手法方面有所新变.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妻妾群像中的三个典型人物吴月娘、潘金莲、李瓶儿游走在否定主义美学的框架之内,体现出一种审丑的美学视角,三个人物的贪、嗔、痴所昭示出的丑怪的写实主义以及价值观层面的放纵狂欢,具有强大的嘲讽力量,营造出小说自身特有的"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科技信息》2012,(28):202-205
Irony is very complex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reveals an incongruity between reality and expectation of speakers.Scholars began to study i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such as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pragmatic perspectiv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approach.This paper will explore som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about irony study from these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5.
以“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为理论框架。参照心理学及认知语言学的最新成果,从“认知连续统”的角度出发,对反语的认知机制做一尝试性的探索,发现:找到存在于心理模型中的有关某一范畴的正-反相邻连续统是理解反语的关键,它为反语中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的定位,进而为整个反语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提供一个可以解释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6.
源自希腊戏剧的反讽艺术,由最初的修辞格发展成为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写作技法。它具有讽刺、强化的目的和幽默礼貌的功能,可以分为言语反讽、主题反讽和叙述反讽三大类。在梳理反讽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探讨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反讽艺术以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个独特的存在,王小波的创作、思想等方面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颇深,特别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影响.王小波的小说浸透着达利超现实主义精神和历史时空观念理论,在亦真亦幻的梦境书写中体现对权力话语的戏谑和抗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雪"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当代作家刘醒龙在其长篇小说《天行者》中延续着对这一意象的抒写。在他笔下,"雪"被赋予多重的象征内涵:或是高尚人格的寄寓;或是诗意情感的坚守;或是错位现实的反讽。透过刘醒龙笔下的"雪"意象,既可以窥探出中国乡村民办教师的生存困境和苦难命运,又可以展现作者对现代文明在乡村传播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火源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5):33-36,40
以《洗澡》为例,讨论了杨绛小说中大量的反讽现象: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这两种常见的反讽形态都有突出表现;杨绛反讽的特点是针对所有人,连作者自己也成为反讽对象的全盘反讽和触及人类两难处境的深层反讽;杨绛小说反讽的特色源于与作者人生观相关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对李锐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旧址》便是一部传达他对传统文化独特精神感悟的典型家族小说。作品中流露出他浓厚的优患家园意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