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红楼梦》一书,其所以脍炙人口,经二百余年不衰者,它所揭示的封建社会内含之深刻,人物性格的生动活泼是主要原因,但其中所包蕴的人生哲理,也是颇耐人寻味的。本文试就书中人生哲理作些探讨,以就正于同好和读者诸公。贾宝玉是红楼主人公,对人生有一套看法,我们按“贾宝玉是曹雪芹的影子”这个说法来看,贾宝玉对人生世事的看法,可说反映了曹雪芹的观点。贾宝玉对人生事世有哪些看法和理论主张呢?首先是他的“水泥骨肉”说,或“女水男泥”说。他曾道“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这是他的人性论。贾宝玉这种以性别来划分人的善恶好坏的理论,被冷子兴说是“奇怪”的理  相似文献   

2.
引言人究竟是什么?人是用什么材料造成的?这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却使古今多少哲人困惑不解。《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这个问题有奇妙的解答,他将人简单明白地分为女儿和男人两大类,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而已”。但是,要验证贾宝玉这句话是否合乎事实却遇到难题,甚至连贾宝玉本人也感到困惑,因为《红楼梦》诸女儿中出现了一个例外——夏金桂。《红楼梦》摹尽了众生相,不仅写了那么多清净女儿,还提供了一个和大观园诸女儿反差极大的人物夏金桂。我总以为…  相似文献   

3.
关于《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事,诸多红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但均忽视其法律意义。以《大清律例》为视角,时贾宝玉“违反教令”的行为予以法律考察,可以发现贾政杖责贾宝玉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清律》对家长权的规制是这一事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石。由此可以管窥《红楼梦》塑造的法律世界。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的痴与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是古今第一大情人,也是天地间第一大痴人。他的痴是一种对美对生命的追求和眷恋,更多地表现在对大观园内女儿们的关怀上——即他看重的是人。在现实的生活中他经过了情惑、情悟的体验,最终是上了”情绝”——“悬崖撒手”、“归彼大荒”之路。贾宝玉从痴到悟,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那个时代的黑暗与腐朽。贾宝玉的悲剧结局是时代的必然,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与《飘》都蕴涵着家园追寻的母题。面对身体和精神的放逐,“水男儿”贾宝玉退守大观园,审美化地建筑起身体的家园,又用林黛玉的知己之爱营造起清神的家园。当这两个“此岸”家园毁灭后,贾宝玉升入“庄禅”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上的解脱。而“女海盗”斯卡利特则冲入亚特兰大,征服般地建构起身体的家园,并用瑞特.巴特勒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此岸”的双重家园失去后,斯卡利特回到“基督”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下的救赎。中西民族精神和宗教精神虽有殊途.但对“家园”的追寻终究同归。  相似文献   

6.
力图通过对贾宝玉与杜少卿在“爱人”问题上的分析、比较,认为二人虽然在仕宦功名上对儒家思想是背离的,但在“爱人”这一精神内涵上对儒家仁者理想是一种回归与契合。  相似文献   

7.
许多学者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一部情书,或者仅就文本表现层面来分析贾宝玉性格。笔者认为贾宝玉思想的核心是对封建仕途经济、封建纲常名教、封建男权社会的极端厌恶与背叛,而其“女儿论”仅仅是一个厌恶与背叛的表层形态,一个追求与探寻的寄托与象征。  相似文献   

8.
冉会梅 《奇闻怪事》2009,(12):25-26
“谁知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被收录在长春版第三册语文书上。  相似文献   

9.
对真善美的关爱是霍尔顿、贾宝玉、梅思金三人的共同选择和行为的终极目的,但他们的选择、行为的契机并不相同。霍尔顿基于成人世界中恶的力量对小孩世界的吞噬,想去守望只有小孩在玩的“麦田”;贾宝玉基于对女儿先验的超越于肉欲之上的友爱、崇敬、怜悯的感情,产生了保护的愿望并付诸行动;梅思金基于基督教的上帝之爱,去拯救恶的世界。但他们都无可避免地失败了,他们自己的结局分别是精神分裂、遁入空门和精神毁灭。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宝黛爱情结局的叙事处理中,存在着贾宝玉“声音消失”的现象。而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从宝玉“声音”消失的角度入手,可探讨高鹗的创作意图和其所遭遇的困境,亦可观照出其处理方式的得失。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贾宝玉因与柳湘莲言语龃龉,说了对尤三姐不负责任的话,导致柳、尤的婚姻悲剧,这与贾宝玉一贯宽宏大度,与人为善的性格不相符合;第三十一回林黛玉称袭人为“嫂子”,表现了黛玉的庸俗与轻浮,这与黛玉清高、孤傲的性格相抵触;第五十七回,薛宝钗央求母亲将黛玉“聘作媳妇”,即与薛蟠为妻,表现了薛宝钗的自私与浅薄,这与宝钗虽工于心计但表面上却一贯稳重、大方的性格相矛盾.这三个情节因为歪曲了人物性格,有损于人物形象.所以成为《红楼梦》的三处败笔.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女孩,可能上帝在造我的时候特别的滋润了我,也许真的像贾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我爱哭。小时候,为了玩具和游戏而哭;现在,为了学习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而哭。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的大名问题关系到《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的考辨以及现在所见的脂评的可信性。  从《红楼梦》思想内容考证 ,贾宝玉大名是贾瑛。  相似文献   

14.
三、《黄帝篇》:“心凝神释.骨肉都融.”《周穆王篇》:“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力命篇》“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侧谓之都亡所信,都亡所不信.”《杨朱篇》:“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描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曹公的生花妙笔让人在氤氲的气氛中亦真亦幻。“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种亦真亦幻的太虚幻境已经可以由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与鲁迅笔下的狂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一个是温文尔雅的多情公子,一位是狂燥暴烈的“迫害狂”人,似乎谈不上什么联系。然而如果穿越他们性格的外部表征,进入他们心灵的深层世界,则不难发现某种精神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跟人”。《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讲到贾府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儿孙,如今竟一代不如一代时,说贾宝玉“将来色鬼无疑了”。贾雨村罕然厉色地驳斥了他,十分郑重严肃地讲出一通天地生人的大道理来。  相似文献   

18.
刘玉春 《科技信息》2009,(32):I0298-I0298
“教学做合一”源自中国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以“做”为中心,“做”中激趣,“做”中巩固,“做”中培养学生能力,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清初理学名臣陈法性格耿介刚直,不妄与人交往,“而于庭帏、骨肉、族党间,礼数秩然,各得欢洽”。通过对陈法与母亲、妻子、兄弟之间情感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到陈法刚直性格外温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以情爱观为切入点,其最终归宿却在于生命的解脱。贾宝玉的性格与《红楼梦》中的解脱观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贾宝玉身上"正邪两气"相互激荡,必然会导致"正气"最终战胜"邪气",从而走向修行解脱的正路。生命的解脱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它是建立在一定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上的身心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