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空间解析几何学的方法研究了断层两盘产状条件下矿层平巷过断层时两盘矿层的空间关系,并建立了过断层寻找断失盘矿层的数学模型。原有的断层两盘产状不变条件下矿层平巷过断层寻找断失盘矿层的方法和数学模型,均是文中提出了的断层两盘产状变化条件下矿层平巷过断层寻找断失盘矿层的方法和数学模型的特例。  相似文献   

2.
断层附近的反牵引现象是正确判断断层性质,准确寻找断失煤层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干扰因素,笔者认为,一期构造力形成的正确层国的反牵引褶曲与递断层上升盘牵引褶曲在形态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沿断面向下滑的,褶曲较开阔,不形成岩层倒转;后者除断层倾向岩层倾向相反时外,是沿断层面向上推的,褶曲较紧闭,且经常形成岩层倒转,两期构造力复合形成的正断层的反牵引现象,前期由挤压力形成递断层附近的牵引褶曲;后期由拉伸力使两盘沿断面产生相对的升降,断层落差后期大于前期。  相似文献   

3.
赵迎春  王小凤  时荫 《科技信息》2011,(23):I0384-I0384
在矿井生产中时常碰见的断层构造致使煤层断失,严重影响了工作面设计和采掘接续计划,因此在开拓中过断层找矿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实例简述复杂地质条件下过断层找矿的基本方法,以层位对比、旁侧小构造判定法和断面特征法判断断层性质和断失翼煤层方向,通过生产勘探法确定断层对工作面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同震库仑应力改变的基本含义,以及基于静应力位错理论求解同震库仑应力改变的边界元方法,对与发震断层相互平行和相互垂直两种典型构造模式下,断层相互作用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获取了相应条件下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不同构造模式的断层相互作用,其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分布图像存在较大差异,在分析和评价断层相互作用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其对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的影响时,应该充分考虑待评价断层与发震断层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断层的性质和产状等特定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龙头锰矿试验矿块的地质条件和试采一年多以来的实测数据,以及室内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果,分析研究缓倾斜多层邻近薄矿体的开采方法。研究表明,矿层群的开采,特别是近距、低品位矿层群的开采,多以分采为宜;只要合理选择凿岩爆破参数,和采取正确的台阶形式,能安全回采多层矿体而又不破坏厚度仅为2.7~2.9米的隔层。  相似文献   

6.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时,由于煤层突然错位,造成剥采比剧变,工程接续困难。因此,过断层期间剥采比合理控制和矿山工程平稳过渡接续是露天开采的技术难题之一。笔者通过建立剥采比与断层落差、产状及煤层厚度数学模型,研究不同煤柱留设宽度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了矿山工程发展速度与同时采煤台阶数的关系,计算确定了过断层期间确保矿山工程平稳过渡接续的动态降深速度和生产能力接续方式。结合胜利东二号露天矿过F61断层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过断层开采方式和生产能力接续方法可有效均衡生产剥采比,保证产量稳定,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东辛浅层主要有平行状断块、环状一放射状断九、羽状断块、帚状断块四种断块模式。断层的输导性主要受断层级别、断层活动的周期性以及断层产状的控制。二、三级断层向下多断至沙三段烃源岩,向上可断至东营、馆陶组、明化镇组,为主要的控油断层;断层活动周期性控制油气垂向周期性运移;东辛浅层断面形态有同向断层、反向断层、地堑状、地垒状和“丫’型断层。断层的封闭性主要受断层性质、落差大小、断面形态及断层两盘地层接触关系、断面能否形成较大排替压力的低渗带等多种因素控制。可以根据断裂充填物、断移地层的砂泥比值、断层面倾角陡缓、是否存在孔隙流体超压、压力系数的垂向变化、断移地层内垂向地温梯度的变化以及泥岩涂抹分析来综合判断断层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8.
李军 《科技促进发展》2012,(4):119-120,123
针对山西省成庄矿3310综放工作面过断层的实际问题,根据对断层的产状分析,提出了过断层期间的技术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过断层期间的事故,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过断层的速度和煤炭回收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地质动力引起岩层移动变异及突变灾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地质动力的作用下,矿山地下开采正常的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将发生变化,甚至会发生突变灾害。本文基于地球动力区划的理论和方法,对北票台吉矿急倾斜煤层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层地板形变、断层活化、动力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区域应力活动是岩层移动变异和地下动力现象的力源,地下采矿活动为地质动力释放提供了空间条件的观点。文中还讨论了矿山地质动力的作用特征、区划方法和对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煤巷掘进过落差较小断层或落差较大但上下盘两煤层的层间距较小的断层的方法。结合断层和巷道夹角对巷道围岩的影响,同时灵活应用煤巷掘进过断层方法,对巷道掘进过断层的速度及其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形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分支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当前配电网接地故障分支定位中算法实现困难,硬件实现成本投入太高的问题,在PSCAD/EM TDC仿真数据的基础上,对配电网接地位置改变与测量端信号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支识别方法。在构造配电网系统传递函数的基础上,获得其分形维数和自相似度,通过分析不同接地故障情况下分形维数及自相似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基于分形维数与自相似度的分支分析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接地位置及不同接地电阻的故障的分形维数及自相似度的分析对比,利用其X-Y平面图能够对故障分支进行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分形维数和自相似度的分支识别方法是有效的,而且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断层落差与生长指数法对比研究,分析了二者应用的假设条件、应用范围及研究断层活动特征时的优缺点,认为在准确地层对比的基础之上,断层生长指数法要求凹陷内不同部位、各时代的沉积速率一致,断层上下盘没有大的沉积间断,而断层落差法则假设剥蚀区内断层上下盘的被剥蚀厚度保持一致,不必考虑沉积间断。生长指数法、断层落差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挤压和断陷盆地中研究反转断层和生长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活动历史;而断层落差法在分析断陷盆地中的生长断层时更为直观、可靠,尤其是上升盘地层缺失及具有相对升降幅度差的生长断层的活动强度。开展了不同方法对比研究,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以期更好地探讨研究区的断层演化或活动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为安全高效回采冬瓜山铜矿盘区隔离矿柱,在充分利用矿山已有巷道工程的前提下,仍需在盘区采场充填体下开挖新的出矿巷道.基于松动圈理论,利用单孔声波检测仪测量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为确定充填体下开挖巷道的顶板安全厚度、选择巷道支护方式提供依据.现场测试表明,冬瓜山铜矿-760和-790m巷道的围岩松动圈为0.8~1.3m.根据圣维南局部效应原理,结合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最终确定采场充填体下新开挖出矿巷道的顶板安全厚度为4m.此外,通过松动圈测定和工程借鉴,确定新开挖巷道支护采用喷锚支护,局部破碎地方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经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总结出新开挖出矿巷道顶板锚杆长度选取2.2m、锚杆网度选取1.0m×1.0m时,能够安全经济地控制巷道松动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复合型外语人才与对外开放的相关关系。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针对宁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力电缆的广泛使用,相应的故障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科学的检测技术可以解决电缆故障位置准确定位以及快速修复问题.本文概述了电力电缆在运行过程中故障产生的原因,总结了现有电力电缆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的方法.介绍了当前两种常用的电缆检测测试系统,探讨现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在大规模组播网络上进行有效的故障定位中手工故障定位效率低的问题,根据组播网络拓扑特点提出了基于图论的网络可达性故障定位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故障定位算法,即基于经验的路径加权法和基于图论的连通图算法。算法可以有效地在大规模组播网络上进行自动故障定位,提高了故障定位的效率。基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 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netw ork,CERNET)组播网络拓扑结构的数据模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从HPM视域下探讨“信息安全与密码”专题的实施策略,以体现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实用性。开设该专题是部分师生的选择,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厚覆盖层下新生的断裂构造难以发现的问题,采集各个时期不同目的的勘探资料,从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河流及其阶地、水化学、水动力特征等多角度多侧面的综合论证了潞安矿区王庄-常村断裂带的存在、新生性特征及其导、富水性,并认定了该新构造断裂带是矿区深部接受地表和上层水垂向越流补给的主通道之一、倾向上是矿区深浅部地下水反倾向流的一条主干通道、侧向上起到汇集更次级空隙水的集水廊道作用,澄清了地下水流向、水化学分布特征、富水性分区等一些混乱认识。指明其导水性对矿区的防治水和确定水源地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滨江大桥主结构首次采用的无风撑三跨连续斜系杆拱(左斜20°)的设计构造,定性分析了该结构的主要受力特点,阐述了稳定分析的类型,采用第1类弹性稳定分析方法,建立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施工阶段、成桥以及运营状态进行了稳定性能的计算分析;同时对正交和斜交、单跨和连续端横梁刚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左斜20°时,对于刚性系杆刚性拱结构体系,桥面系刚度较大,结构的失稳主要表现在拱肋的面外失稳;而单跨与连续2种体系以及正交和斜交时的稳定性相差不大,在具有较多较强内横梁情况下,端横梁刚度对拱肋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