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近年来一系列城市安全问题,引发出城市人居环境、城市安全格局与城市问题的相关性分析,并根据已有的城市安全与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城市社会空间安全格局"的基本概念,建设思路和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找准区位发展新优势,拓展经营城市新理念,开创设施建设新局面,提升城市文化新境界,努力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城市必将进入"智慧生长"的新阶段。城市的好坏和未来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现在与将来、梦想与下一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运动成为全球广为关注的一道奇观,而在城市化运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遇到很多问题、困惑与挑战。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宏大愿景,目前,上海、宁波、无锡、深圳、武汉、佛山等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也渐次推出。2011年,智慧城市将持续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热点,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已蔚然成风、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运用城市发展理论和城市动力学方法,分析城市副中心形成的历史背景,梳理城市副中心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城市副中心与城市中心区的密切联系,剖析当今城市副中心形成特点。从而提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永力 《科技信息》2010,(12):I0059-I0059
城市中心公共设施是城市的组成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活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象征。现在我国处于城市大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城市改造日新月异,利用城市原有基础,规划好城市中心公共设施用地,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拆迁,节省用地、节约资金,以搞好城市中心公共设施建设,使城市成为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城市中心公共设施规划的原则、城市中心设施的组织与分布规划、城市中心的规划布置等方面对城市发展中城市中心公共设施建设进行了论述,对现代城市建设与改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发展理念对城市发展的定位,方向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城市发展理念对城市的管理,建设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其中,对于大连市城市发展理念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大大连”。“筑巢引凤”,这些都是对大连影响较大的城市发展理念。最后得出,正确的城市发展理念可以指导城市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城市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的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主要标志,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城市文明的发展史."智慧城市"预示着城市文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一个进程,"智慧城市"的概念正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介绍南宁市城市森林的发展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指出南宁市城市森林发展中存在缺乏长期全面合理的规划、城市森林体系尚未形成,大量使用草坪、绿化模式单一,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等问题.建议南宁市城市森林建设要与城市空间格局、环境格局相结合,完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城市森林特色;要将城市森林纳入生态网络,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全民城市森林建设意识.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貌是城市开发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地貌既影响城市的城建用地,也影响城市的交通建设和城市的景观带建设.金华市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市地貌的基本特征.金华市地貌地形与城市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影响着金华市城市形态和城市格局的生成和展开,因此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必须重视城市地貌的利用问题.结合金华市旧城改造、交通建设和景观带建设等方面,试图为金华市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并为其他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沈晓平 《科技智囊》2011,(10):66-74
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城市日益重视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各城市的创意产业均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随着国家扶持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不断明确,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描绘了更加清晰的前景。在国家政策的示范带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予以扶持,各地创意产业进入发展机遇期,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城市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尚煜蓉 《甘肃科技》2012,28(13):8-9,34
有着两山夹一河的特定地理位置的兰州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狭长带形城市格局.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速,旧的城市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通过分析当前兰州市城市规划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对兰州这样的狭长带形城市采取立体化城市设计来改善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逐步趋于合理,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景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武汉市城市发展较快的时间段(1996~2001年)的遥感图片作为信息源提取湿地景观信息,采用部分景观格局指标评价5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利用马尔科夫矩阵计算湿地景观与非湿地景观的转化概率,再据此分析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城市景观建设的协调,使得湿地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现湿地景观与城市景观部分与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设森林城市是厦门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唤人类生活的反璞归真,呼唤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呼唤森林的归来,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196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ncjogensen教授在森林生态学讲座中首倡"城市"与"森林"相结合,揭示自然的林业逐渐与工业文明的相融汇.人类期盼能有一种与森林相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终于走上了"园林化城市"→"城市森林"→"森林城市"的发展历程.上世纪60年代,莫斯科、华沙、堪培拉、亚特兰大等森林型城市相继出现.1990年,日本提出了在全国建设10座森林城市的设想,北海道、横滨等"森林城"已初具规模.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也在迅速发展"森林城".我国从90年代开始重视"森林城"建设,势头较旺.经国家批准建设的有长春、阜新和娄底3座城市,大连、合肥、中山、珠海、南京等市已致力发展城市森林,广州也提出了"森林围城、森林进城、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北京、上海、海南都有相应的规划,努力使"城市与森林合理布局,密切结合并协调发展".这已成为各地决策层领导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正式公布。报告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入"内涵发展"的战略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切入点,低碳将引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低碳城市建设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催生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  相似文献   

15.
刘飞  冯广丽  高晓霞 《科技信息》2011,(15):365-365,368
为了减缓目前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将成为21世纪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追求目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及特点,然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所谓"智慧",并非只是一个隐喻说法,而是实实在在的现象。"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更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它要求城市管理者和运营者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命体,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智慧化基础设施,从而使城市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更加协调更加有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正处于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城市规划落后、城市定位混乱等,这些问题已制约了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要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以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全球背景下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国家"和"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将建设"智慧城市"提上了议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4月,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有3个直辖市、6个省份,51个城市。信息化水平和城市化管理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参差不齐。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四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本文通过比较它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共性内容和差异化内容,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劣,以期为我国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战略是近30年来欧美和亚洲先行国家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一般认为,城市的发展历经传统城市、数字城市,最终将会进入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演进的高级阶段,这一理念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成为当前推动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已有累计超过200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国家工信部、科技部、住建部已开始展开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20.
周浩 《工程与建设》2011,25(4):454-456
交通条件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京沪高铁和杭甬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这将对余姚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格局演变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立足于高铁的开通,在综合分析高铁对余姚城市建设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