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熊岳地区地貌类型及成因的分析研究,着重阐述该地区地貌发育的自然环境和地质基础,进而根据成因和地貌特征将该地区的地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旨在为熊岳地区地貌类型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可可西里地貌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可可西里地区地貌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地貌区划进行研究。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分为中海拔、高海拔和极高海拔三级,其中高海拔地区占据69.38%的区域。研究区夷平面广泛发育,根据地势起伏度可划分为丘陵、平原和台地3种类型。除东部三江源地区外,研究区主体未受到青藏高原强烈隆升造成的河流溯源侵蚀影响,坡度类型以小于15的微斜坡、缓斜坡和斜坡为主,地势平坦。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地貌类型组合和地貌成因的差异性原则,可可西里地区可划分为4个地貌区:羌塘高原地貌区(Ⅰ)、东昆仑山山地地貌区(Ⅱ)、三江源丘状山原地貌区(Ⅲ)和柴达木高原盆地区(Ⅳ)。其中,羌塘高原地貌区又可划分为可可西里高原地貌亚区(Ⅰ_1)和唐古拉山高山地貌亚区(Ⅰ_2),东昆仑山地地貌区可划分东昆仑南部极高山地貌亚区(Ⅱ_1)和东昆仑北部高山地貌亚区(Ⅱ_2)。地貌要素研究可以直观、量化地反映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地势起伏度及坡度特征,地貌区划研究可以反映可可西里地区高原、山地、山原、盆地的地貌格局和水平分异,对研究地貌特征、地貌类型及开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庐山地区发展地质地貌旅游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庐山地区地质历史并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探讨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条件,提出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地貌形态、第四纪沉积和地貌作用过程等三方面,论述了小秦岭地区的地貌第四纪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地貌信息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貌发育过程热力学分析和地貌信息熵计算方法讨论的基础上,对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的地貌信息熵进行了计算,进而分析了该地区地貌发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野外地貌实习是地理专业野外地理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地区发育的各种地貌的介绍,对秦皇岛地貌实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在党提出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指导下,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伟大号召的鼓舞下,1961年我们在进行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地貌调查研究工作中,注意了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地貌问题,曾分别作了阶地地区与平原地区的典型区农业地貌调查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深感地貌工作为农业服务的门径是十分广阔的。这里仅就地貌工作与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平原地貌与农作物布局的关系以及平原地貌与农田水利化的关系三个问题作一初步总结。文内部分资料系取自当地政府机关提供的工作总结及群众的工作总结,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8.
选取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地貌典型的神木县贺家川镇作为研究区域,从沟道地貌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沟道整治的坡度组合思想着手,以DEM地貌信息自动提取为技术支撑,绘制出沟道地貌特征区域分布图和沟道整治潜力区域分布图,定量化掌握研究区沟道地貌的空间分布和面积情况,并针对不同地貌类型进行沟道整治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9.
前言1960年7、8月间,作者曾在嫩江、孙吴、黑河和三道卡一线进行实地踏勘。通过野外工作,对小兴安岭北端地貌的认识,初步形成了一个规律性的概念。因而想在这里介绍一下该地区地貌特征,并对其成因试图给以解释。作者认为,文中所涉及的地貌问题,对了解相邻地区的地貌特征亦将有启示意义。由于踏勘线路的约束,文献资料的缺乏,尤其是个人水平的限制,对现象的描述可能不准确,对成因的解释甚至会有错误,敬希各位读者指正。一、小兴安岭北端地貌概观本文研究地区大体上包括:由嫩江镇至孙吴一线以北,嫩江主流以东的黑龙江右岸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上属于小兴安岭北端(见图1)。  相似文献   

10.
周原地区新生代地貌特征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原地区新生代的地貌特征可由其现代地貌和基岩古地貌表现出来。其现代的地貌特征是西北升高向东南倾斜。由于(氵韦)河分割,周原地区分成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属于周原本身地区而缩小破碎;南部属于分割后的积石原地区,而其南北两缘又有“稍稍隆起”或突起的特点,原面略呈瓦状浅凹平形由西北斜向东南。这是大约在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它又是由新构造运动的“波浪式发展”所造成的,并反映了“有怎样的黄土塬地形就有怎样的基岩古地貌”原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头屯河组进行连井区域对比,分析车排子地区侏罗统头屯河组厚度变化和地层尖灭线位置。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层拉平方法研究头屯河组古地貌特征,分析古地貌构造单元。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平面图分析古地貌演化和被改造后的特征。开展地震属性与沉积相分析,并结合井下岩性特征,分析古地貌对沉积和岩性的控制作用。车排子地区头屯河组古地貌呈坡—沟—隆—凹组合特征,斜坡的陡缓程度对沉积相的类型和岩性及其沉积物的粗细有一定的影响,沟谷既是输砂通道,也是聚砂的重要场所,现今砂体的分布与沟谷展布方向关系密切。结合古地貌、构造演化和沉积相特征分析了车排子地区头屯河组油气藏地质和分布特征,指出了该地区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基于330户的问卷调查从10个方面通过主成份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住综合指标,对研究区调查户的居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此得出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住宅的总体水平情况;再根据评价结果,运用泰尔系数分析各地貌区内的住宅空间差异情况,探讨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分异的规律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差异和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一致,高原峡谷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差异和住宅空间差异最大,高原山地区次之,高原盆地区差异最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居住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是关键,使得各典型地貌区的居住总体水平与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不一致,加剧了住宅空间分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基于330户的问卷调查从10个方面通过主成份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住综合指标,对研究区调查户的居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此得出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住宅的总体水平情况;再根据评价结果,运用泰尔系数分析各地貌区内的住宅空间差异情况,探讨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分异的规律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差异和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一致,高原峡谷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差异和住宅空间差异最大,高原山地区次之,高原盆地区差异最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居住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是关键,使得各典型地貌区的居住总体水平与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不一致,加剧了住宅空间分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经过两年多的实际野外考察撰写的,目的在于揭示渭南地区地貌类型组合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以便合理地利用山水等自然资源,为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服务。文章结构分四部分: 一、区域地貌概述:宏观地概述了区域地貌结构的图象及特点; 二、地貌类型划分:扼要介绍了各类地貌的特征; 三、地貌分区:指出了地貌类型分布的空间差异性; 四、地貌发育特征:综合分析了区域地貌产生的成因及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沂、沭河中游地区的突出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区内的地貌演进过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论地貌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以渭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业地貌出发,分析论证了地貌与土地类型的关系,依据不同地貌上的土地类型的差异性,结合国土整治及经济效益对渭南地区三种基本土地类型提出了合理利用的途径。同时也为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提供土地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地质遗迹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并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等特征, 将太行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共5个大类, 其中以地貌景观中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石地貌以及水体景观中的瀑布地貌最为突出。结合太行山新生代后的演化发展, 系统地研究该地区夷平面、峡谷地貌、瀑布地貌、岩溶地貌等主要地质遗迹的成因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对提升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太行山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边大风顶区域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国家的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区的地貌环境特征,阐述了地貌对大熊猫生存的影响。认为层状地貌,其相对高差愈大,竹的生态环境稳定性愈强,愈有利于大熊猫的生长栖息;而陡峭山坡和喀斯特地  相似文献   

19.
沙坪坝地区城市地貌分类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重庆市沙坪坝地区1:20000城市地貌试验样图为例,试图就城市地貌的分类原则,编图思想及其图面内容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径流特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文地貌流域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与枯水径流的关系,并作枯水流量频率分析计算,按地貌形态组合类型把流域分为喀斯特流域、喀斯特化流域和非喀斯特流域3种类型,初步建立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影响的回归方程并检验,揭示喀斯特地区枯水径流的规律,为分析和预测枯水径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