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纳米材料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已内酯(MPEG-PCL)将姜黄素包裹形成一种新型姜黄素纳米粒子。然后基于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比较姜黄素和姜黄素纳米粒子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活性.通过激光共焦显微成像观察和检测姜黄素在细胞中的荧光强度比较MCF-7细胞系对姜黄素和姜黄素纳米粒子的摄取效率.结果表明姜黄素纳米粒子抑制癌细胞活性效果比较明显(P<0.01),MCF-7细胞系对姜黄素纳米粒子的摄取量大约为未包裹姜黄素的4倍,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纳米药物的研发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广西科学》2011,(1):33-33
传统放射性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使健康细胞受损,患者接受治疗后常常会产生恶心、头发脱落、疲惫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UCSF)的研究提示,将金纳米粒子粘附于癌细胞特异抗体上可能会使癌症检查更容易。  相似文献   

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纳米粒子对硬墙边双亲分子密度分布的影响。通过组合Rosenfeld的基本度量理论和Schmidt的密度泛函理论,将系统的巨势表示为双亲分子局域密度和纳米粒子局域密度的泛函。结果发现,纳米粒子的加入会促使双亲分子大量向硬墙边聚集。当双亲分子体积分数比较小的时候,纳米粒子的加入会导致双亲分子在硬墙边的分布出现由耗尽到吸附的转变。随着纳米粒子数目的增加,双亲分子在硬墙边的取向具有更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广西科学》2012,(3):208-208
放射性碘化物对饮用水的污染是核电事故引发的众多灾害中的一大问题。由于放射性碘化学性质与非放射性碘化物相同,人体无法通过感官进行区分,这种射性碘化物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在甲状腺中形成沉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便有可能引发癌症。最近美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一种由林业副产品和甲壳类动物外壳组成的新材料或能帮助我们从水中滤掉放射性污染物。这种新材料是一种半纤维素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6.
本期的化学热点论文1和10都以金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论文1向人们展示了金纳米棒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的美好前景,而论文10则介绍了一种全新的以金纳米粒子为催化剂的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直径为10~15 nm的ZnFe2O4磁性纳米颗粒,将ZnFe2O4磁性纳米粒子添加到TEOS中,水解后得到ZnFe2O4@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TEM图像证实了复合材料具有直径约为20 nm的核壳结构.制备出的ZnFe2O4磁性纳米粒子和ZnFe2O4@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都表现出了顺磁性,温度低于800 ℃时ZnFe2O4磁性纳米粒子仍然具有顺磁性,温度高达580 ℃时ZnFe2O4@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还是显示出了超顺磁性,这意味着ZnFe2O4和ZnFe2O4@SiO2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稳定性.由于SiO2壳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抗酸性,ZnFe2O4@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未来可应用于磁疗法治疗癌症.  相似文献   

8.
黄斌 《科技潮》1998,(3):87-87
人类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在人们周围的岩石、土壤、水、空气乃至全宇宙,到处都有天然放射性。一种论点认为,一切辐射都是有害的,辐射量越大,危害也越大。这种被称为"直线无临界"的模式理论还认为,真正安全的辐射量是没有的,因为即使一个放射性粒子都可能损害细胞,也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专家曾明确指出:"我们不断地暴露在周围的所有辐射源里,每秒钟约有6万种辐射会穿过我们的身体。"自然界辐射会穿过地球的大气层,这意味着当你住在海拨较高的地方或乘坐飞机时,人就会在空气中受到更多的辐射。此外,在岩石中的镭也会自然地渗出来,产生一种叫氡的气体,积累在建筑物内,不断杀伤人体细胞;据说食物中也有辐射物质,特别是香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的渗透形成了纳米生物材料,而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是纳米生物材料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常见的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包括磁性纳米粒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碳材料、量子点等,这些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在实现靶向性给药、控释和缓释药物以及癌症靶向治疗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且,集成像、靶向给药和癌症治疗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比常规化疗药物载体具有明显优势.文中综述了近年来上述无机纳米材料尤其是多功能无机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输送中的应用及其载药释药行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纳米细菌是一种超微粒子,已发现其与肾结石、心脏病、癌症等许多疾病有关。纳米细菌具有独特的生物矿化作用。该过程中,他们能形成纳米级的磷灰石晶体外壳来保护自己。纳米细菌的生物矿化作用与致病性间的关系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直径为10~15nm的ZnFe_2O_4磁性纳米颗粒,将ZnFe_2O_4磁性纳米粒子添加到TEOS中,水解后得到ZnFe_2O_4@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TEM图像证实了复合材料具有直径约为20nm的核壳结构.制备出的ZnFe_2O_4磁性纳米粒子和ZnFe_2O_4@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都表现出了顺磁性,温度低于800℃时ZnFe_2O_4磁性纳米粒子仍然具有顺磁性,温度高达580℃时ZnFe_2O_4@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还是显示出了超顺磁性,这意味着ZnFe_2O_4和ZnFe_2O_4@SiO2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稳定性.由于SiO2壳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抗酸性,ZnFe_2O_4@S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未来可应用于磁疗法治疗癌症.  相似文献   

12.
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大因素之一.将纳米粒子运用于癌症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以蜂窝状排列而成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同时在其碳平面上及其片状结构边缘分别含有丰富的羟基、环氧基和羧基等基团.因其极好的理化性质,GO已经在多学科领域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GO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诊断治疗试剂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环糊精(CD)在碱性溶液中原位还原硝酸银制得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pH和环糊精浓度下制备得到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很均一,但是碱性过强(pH12)或环糊精浓度太低(cCD0.025mmol/L)会导致银纳米粒子团聚。在对硝基苯酚的还原实验中发现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而且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高于α-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4.
核壳型碳-铝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铝粉由于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因此在含能材料中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但由于纳米铝粉的高化学反应活性,因而其对所处环境特别敏感,极易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中被氧化而失去活性.碳包覆技术是近年来采用的新型纳米粒子包覆技术,是指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碳包覆层从而可有效地保护纳米粒子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氧化反应或者其它反应,同时也为研究封闭环境中纳米材料的性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采用碳弧法制备了碳包铝复合纳米粒子,研究影响其形貌的因素和室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碳弧法制备的碳铝复合物是20~60nm之间的具核壳结构的球形纳米粒子,内核为fcc结构的Al,外壳为4~10层类石墨碳膜 碳铝比例、放电电压和反应气压都能对碳铝复合纳米粒子的包覆性能和粒径产生直接的影响.铝含量低时碳层包覆性能较好并且粒径较小,铝含量增大包覆性能会下降、纳米粒子粒径会随金属含量增加而增加 包覆性能随放电电流反应气体压强增大会有所下降,在200A时纳米粒子的粒径达到最大值 粒径随反应气压增大而增大.当金属含量为60%、电流为125A、惰性气体气压为0.06MPa时制备的碳铝纳米粒子包覆比较完整,粒径较小,通过对工艺参数调整和优化,可制备出包覆比较完整、大小均匀、粒径较小、纯度高的核壳型碳包铝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5.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巯基乙酸修饰银纳米粒子的光谱性质。实验发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当巯基乙酸用量较大时,会导致银纳米粒子稳定性下降,使其出现团聚现象。实验还显示,使用pH在中性的巯基乙酸修饰银纳米粒子,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同时还确定了巯基乙酸修饰银纳米粒子的最佳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化学方法在五水硫酸铜(CuSO4·5 H2 O)的乙二醇溶液中制备了Cu纳米粒子,通过反应过程中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探讨了反应历程。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分析了产物的形貌、物相、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并研究了光化学法制备Cu纳米粒子的反应参数。研究结果证明了反应仅在隔绝空气,紫外光引发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发现了生成的Cu纳米粒子敞口静置时会被溶解在胶体中的氧气逐渐氧化,再次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用紫外光照射后,又会重新生成Cu纳米粒子的现象,并讨论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而加入三乙醇胺后,同样在隔绝空气,紫外复色光照射的情况下,Cu纳米粒子会优先生长在表面上,采用这种方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得到了Cu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化学方法在五水硫酸铜(CuSO4·5H2O)的乙二醇溶液中制备了Cu纳米粒子,通过反应过程中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探讨了反应历程。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分析了产物的形貌、物相、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并研究了光化学法制备Cu纳米粒子的反应参数。研究结果证明了反应仅在隔绝空气,紫外光引发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发现了生成的Cu纳米粒子敞口静置时会被溶解在胶体中的氧气逐渐氧化,再次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用紫外光照射后,又会重新生成Cu纳米粒子的现象,并讨论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而加入三乙醇胺后,同样在隔绝空气,紫外复色光照射的情况下,Cu纳米粒子会优先生长在表面上,采用这种方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得到了Cu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8.
首次采用甲酸钠为还原剂、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有机溶胶法制得了粒径为2nm的单分散钴纳米粒子.考查了柠檬酸钠的添加对钴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尺寸分布、收率以及晶型的影响.当柠檬酸钠和氯化钴的摩尔比从0增至6时,钴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从200nm降至2nm.同时,柠檬酸钠对钴纳米粒子的尺寸分布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没有使用柠檬酸钠时所得钴纳米粒子尺寸分布很广,从数10nm到300-400nm, 而使用一定量柠檬酸钠后,所得钴纳米粒子粒径在2±0.25nm范围内. 实验也发现使用柠檬酸钠作络合剂会降低纳米粒子的收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格点模型,结合自洽场理论中的能量表达式,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嫁接有嵌段共聚物的纳米粒子进行自组装模拟研究。每一个纳米粒子表面上嫁接有多条相同性质的AB嵌段共聚物,其中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对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体系的自组装结构进行研究。通过模拟发现:当一个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体系只存在A-B组分相互排斥作用时,其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中的A组分与B组分相分离,若同时还存在A-A(B-B)组分相互吸引作用时,其A-A(B-B)组分会相融合。同时还发现随着纳米粒子表面上的嵌段共聚物数量的减少,其嵌段共聚物黏附在纳米粒子表面的现象越明显。还研究了两个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体系的自组装模拟,并对其体系受两个纳米粒子之间距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模拟发现,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的相结构以及其"最适"稳定态受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势和纳米粒子之间的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进步及交叉结合,使得医学控制和治疗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以磁性纳米粒子为载体,进行生物相容性修饰并富官能团化,结合生物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癌症检测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