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4月3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欧洲核子中心公布了阿尔法磁谱仪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首批实验结果。实验以很高精度在宇宙射线流中观察到正电子"超出",而这些超出的正电子有可能来自于暗物质。  相似文献   

2.
周谭豪 《世界知识》2014,(19):38-39
<正>乌克兰危机宛如一部好莱坞大片,美国、俄罗斯、欧盟和乌克兰等各方之间盘根错节,剧情在跌宕起伏中进展了大半年,依旧让人猜不着结尾。作为久负盛名的外交大国,法国虽在传统上重心南倾,但也不愿错过这登台露脸的契机,从最初的"看热闹"到"陪吆喝",再到"搭戏台"和"凑份子",也算小有成绩。然而,令巴黎咂舌的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军售合同,竟让自己"如愿"承担起能左右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躺枪"的爱丽舍宫涉事的军售合同是法国拟向俄罗斯出口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  相似文献   

3.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传统氧枪喷头铜体及其冷却水内部流场进行了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发现传统氧枪喷头内冷却水流道中存在着流动"死区",影响了喷头的冷却效果.为了防止喷头变形或烧坏,提出在传统的氧枪喷头结构基础上另加若干条流线型导流筋的改进方案,并对新结构氧枪喷头的冷却效果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了具有旋转流动的冷却水流场分布,同时增加了冷却水的湍流强度,因此强化了喷头的冷却效果.同传统氧枪喷头的冷却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改进后喷头端面整体温度平均下降达10℃,从而可大幅提高氧枪喷头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基于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研究Fe-6.5wt.%Si合金中热空位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电子湮没技术(PAT)是一种无损伤的材料探测技术,它可以反映正电子所在处电子密度或电子动量分布的信息.由于正电子对原子尺度的缺陷非常敏感,所以正电子湮没技术(PAT)是研究纯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中热空位生成的有效工具.基于正电子寿命谱技术对金属间化合物Fe-6.5wt.%Si合金热轧板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缺陷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了正电子平均寿命在673K左右迅速增加,673至1073K温度范围内平均正电子寿命的温度曲线为明显的S形状,1073K以上平均正电子寿命趋于常数,通过分析正电子平均寿命的温度变化曲线,得到了Fe-6.5wt.%Si合金中热空位生成的临界温度值,并计算得到了该合金的空位生成激活焓为HVF=0.54eV.  相似文献   

5.
激光尾波场电子束作用于固体金属靶产生正电子,是一种新兴的获取正电子的实验方法。文章对其实验方案进行详细地模拟分析。利用FLUKA蒙特卡罗程序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激光尾波场正电子实验中靶材料的选择标准,提出引入平均角分布熵产额(mean angular entropy yield, MAEY)函数指标进行正电子的实验可用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原子序数高的固体金靶正电子产额和平均角分布熵产额均较高,正电子的可用性相对较好。对选用固体金靶的实验方案,构建蒙特卡罗物理模型开展模拟计算,研究正电子在输运过程中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数据显示,金靶产生正电子的角分布范围在0°~70°之间,通过准直器后正电子数目减少到原来的1.05%,存在电子、光子和中子等干扰粒子,其中光子干扰最大,在通过偏转磁场后的正电子分布空间,光子密度仍比正电子密度高2个数量级。该文的研究对于激光驱动正电子实验固体靶材料的合理选用以及相关正电子测量与应用实验方案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太阳神春耕会议2月4日,大年初五,太阳神在全国六大区域推出"四季飞歌计划之春耕会议",为伙伴们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打响了冲锋的第一枪。在2014年,太阳神将延续近几年平稳发展的态势,围绕"店铺规范、人才升级、区域递进、全面提速"的工作重心,将各项市场活动全面铺开。注重"区域递进、均衡发展"是太阳神的发展步伐,太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论述正电子湮没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的基础上,评介了目前国外正电子湮没技术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和我国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的现状。为了开创我国正电子湮没技术的新局面,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辐照效应是国内外刚刚开始研究的新课题.它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应用正电子探测高聚物自由体积特性参数的准确度.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在这一研究课题上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1932年,安德森通过对宇宙射线的仔细研究,发现了第一个反物质粒子——正电子,并因此获得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2年恰逢正电子发现80周年,现在回顾正电子发现的历程以及对正电子发现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围绕正电子的发现这一历史过程简要介绍安德森的生平以及狄拉克关于正电子存在的预言,并介绍了中国物理学家赵忠尧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电子湮没技术(PAT)是一种无损的材料探测技术,它可以反映正电子所在处电子密度信息,而电子密度信息能反映材料内部微尺寸变化,正电子对于纳米尺寸缺陷的变化非常敏感. 本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中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分析技术(PLAS),对WK混合粉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烧结后的微尺寸缺陷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明压强对于WK合金的缺陷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而WK合金的微尺寸缺陷随温度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40Li_2O-12P_2O_5-48V_2O_5非晶快离子导体的晶化过程.实验发现,在孕育期正电子平均寿命出现一反常增高,在此之前,正电子寿命是稳定的,在晶化开始后,正电子平均寿命减小并有涨落.这些结果与电子率测量、差热分析曲线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实,中国还是最早发明枪的国家管形火器——枪的雏形据记载,在唐朝末年,我国就有类似枪的物品——"火枪"。"火枪"还出现在一幅丝绸图上,图中有一个头上长着3条蛇的恶魔用"火枪"瞄准别人。南宋时,李横带散兵攻打湖北德安,德安知府陈规组织了一支火枪队,把李横的队伍打得落花流水。陈规用竹管做枪管,在管内  相似文献   

13.
正反物质对称宇宙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量子场论中的狄拉克方程解,认为真空应定义为被负能电子和正能正电子对与负能正电子和正能电子对共同填满的大海,并根据正电子的质量约较电子的小千分之二的精密实验,假定真空中的负能正电子只需吸收2倍于其电场能的正能即可转变为宇宙中的正反电子,电子如此,质子也是这样,即真空的负能正反质子也只需吸收2倍于其电场能的正能即可转变为宇宙中的负能正反质子,据此,本文便建立了正反物质对称宇宙模型,并与当前公认的大爆炸宇宙模型进行了比较,真正从本质上说明了宇宙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W-K合金具有熔点高,抗热冲击性能强,抗氢氦等离子辐照能力强等众多优点,特别是钾泡的形成能稳定晶界、充当钉扎点和细化晶粒的作用,从而改善了W-K合金材料的性能.由于正电子寿命谱分析技术对纳米尺度的空位型缺陷极为敏感,因此本文采用该方法测量了正电子在不同钾含量下W-K合金的寿命值大小和相应的强度,并依据正电子湮没的两态捕获模型,对拟合的正电子寿命成分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对钾泡浓度和尺寸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美国Ortec公司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的工作条件进行了调整,从而提高了谱仪的计数效率,此外,还研究了谱仪时间刻度的线性性质和在不同能窗下的时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方法研究了形变纯铜缺陷产生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讨论了位错密度和形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电子寿命方法研究形变缺陷的适用范围。对试样所作的TEM观测得到与正电子寿命方法定性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英国人乔纳森·柯帕斯发明了一种既能治脚气、又能治龋齿的简便新型医疗器械——离子枪。 这种离子枪,起初是科帕斯为了治疗自己的脚气病而研制的。当时,他在查阅一些医学资料时,发现在一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在负电极中不能生存。于是,他就运用这一原理,自己研究制作了一种像测电笔那样的治疗仪器,并取名为离子枪,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出阴离子。经对着患脚气病的脚趾使用,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了脚气病。 数年之后,柯帕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将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正电子技术研究了辐射交联聚乙烯在不同辐照剂量下的正电子湮灭参数,井与化学交联的聚乙烯样品近行比较,得出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不同煅烧条件下合成的β-C_S正电子寿命谱,按照正电子捕获理论,对实验所得寿命谱参数与β-C_S微观结构缺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此外,还就β-C_S的烧成条件、缺陷浓度和水化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现有GSI-FRS实验测量的300、500、750、1000和1500 MeV/u 56Fe+p散裂反应产物的结果,分析了正电子放射核在散裂反应中产额随入射能量的变化关系.对正电子放射核的半衰期按照时间量级分类统计表明,半衰期在分钟以上的正电子放射核的总截面的总截面随系统能量在50~70mb之间,所有产生的正电子放射核的截面随反应系统能量变化较小,保持在103mb附近.对一些正电子放射核的截面分析表明它们随入射能量指数变化.这对于当前质子和重离子治疗中利用正电子放射核进行实时正电子监测成像研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