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作为邓小平科技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萌生、形成与发展的.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从本质论、演进律、价值观、体制说与人才学等方面,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根本属性、巨大功能与产生发展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对我国科学技术决策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与研究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进步道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格物致知论的源流及其近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认知理论。它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起源及发展早期,基本是以道德化诠释为主。到宋代时,心学派基本沿袭了早期道德化的诠释方向,但理学派则强调其中的理性精神,对宋代科学的兴盛影响重大。在明清之际,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实证化的取向更加显著,使格物致知论发生了重大的理论转型,为近代中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对接铺平了道路。而到近代之后,格致论几乎完全成为西方科学技术的代称。对格物致知论历史源流的梳理,从中还可以发现其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委员会、《中国工程师》杂志社和华中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技术史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24日至30日在湖北宜昌葛洲坝工程局党校举行。大会中心议题是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共收到论文36篇,参加代表38人。提交本次会议的论文涉及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许多方面。1.综述性论文有《试论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论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五四以来“科学救国”思想初探》,《论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论中国技术发展战略》,《从中国兵器发展史谈战争与科学技术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等。2.比较技术史研究,论文有《中日近代技术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4.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从古到今的思想家,科学家都在思考的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潮的发展,人地关系思想也在发展。古代天命论的人地观认为人和自然界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文艺复兴后的进步思想家看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环境决定论从种族的生理,心理特点着眼来看这种作用,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环境影响论则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力,并指出人类社会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或然论是对决定论的修补,但也没有正确解释人地关系。工业社会的巨大成就使征服论盛行,怛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随之出现。现在人们把人类和自然界看作是统一在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伙伴,二者必须协调互利,这就是协调论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蕴涵有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本文的考察指出,李约瑟的观念、方法、哲学思想都是西方的。在这样的观念、思想指导下,用西方特有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难免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也很难揭示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西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相比,各有千秋,它们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中、西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解近代科学在欧洲的产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衰落(李约瑟难题)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科学思想与道家、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是李约瑟用以说明道家有机论自然观对中国科学技术有促进作用的三个典型之一。这三个典型中 ,朱熹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最多的。朱熹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思想 ,直接渊源于沈括 ,而指导沈括作出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思想则来之于道家、道教。这促使我们深入研究朱熹在具体科学领域的思想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本文考察了宇宙演化与宇宙结构、生命科学与医学、气象科学等领域 ,指出 ,这些领域中朱熹的思想 ,与道家、道教确实有渊源关系。指导朱熹得出这些思想的道家有机论自然观 ,既对西方有影响 ,也对朱熹身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大会于1980年10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哲学、史学、文博、图书、出版、新闻等一百五十余单位的二百七十多位科技史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古代和近现代科技史论文、报告二百四十余篇,分十一个专业组进行宣读、讨论。会上宜读的论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部分有较高的水平。在金属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等方面讨论了一些新的较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感应论——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应论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对古代科学认识活动有过广泛的影响。本文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自然感应论在古代各个科学认识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它的基本含义、基本特点及历史价值,并指出了它与天人感应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百炼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钢工艺,它的主要特点是制炼过程中要反复加热锻打、千锤百炼。由于制作艰难,产品性能较好,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许。我国是古代炼钢术比较发展的国家。鉴于钢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关心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冶金史的学者中,许多人都对百炼钢进行过研究;其中有  相似文献   

11.
吴晓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103-107,110
当前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需要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曲解和贬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思想迷雾及其对国内理论界的影响,在把握恩格斯逝世后百余年来世界科技和哲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时代精神重新解读恩格斯的理论遗产,可以发现恩格斯关于融入人类历史活动及其价值判断的辩证自然观、凸显主体能动性和反对狭隘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认识论、社会文化开阔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依然是波澜壮阔的现代科技哲学潮流奔腾不息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使用西方的观念体系来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将其纳入经验科学的范畴。而对所谓“李约瑟难题”的解析,也简单地认为是中国缺少实验科学的基础。对指南针的研究表明,使用西方概念来研究中国问题,既不客观也很不恰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与欧洲迥乎不同,亟待依照本国的文化体系传承、科技发展路径,并借鉴西方研究成果,建构自己的一套观念体系,以便树立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并梳理出民族文化和科技传统,促进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规划便成为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模式,曾经并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截至目前,国内科技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本文首先构建了科技发展规划的基本模型,进而,以此模型为基础,认为科技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公共政策学理论以及科学技术哲学与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以保证科技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先生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向西方圆家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他的西方科技文明观很深邃,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采看,它今天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农法看循环农业技术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是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自然农法是生态化农业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农法的思想体系以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和物质循环观为基础,对建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具有深远的现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界面与高校技术创新中的界面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在对物理化学、界面工程、信息科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界面含义进行分析和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界面的一般特征和界面的内涵;进而提出了高校技术创新界面的新概念,分析了高校技术创新界面问题出现的原因和高校技术创新界面的内涵和类型.  相似文献   

17.
戊戌维新时期,以鼓动维新变法而著名的<知新报>、<时务报>等维新派报纸,也是科学技术的宣传阵地.它们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态,介绍最新科技成果,阐述科技进步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揭示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事实证明,维新派报纸对科学技术的介绍和宣传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8.
王强  王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4):86-89,102
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科技体制和制度措施不够健全、科学道德教育的缺失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建设的核心。科技工作者要以求实创新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要加强科学道德规范的约束,强化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教育,完善科学道德硬件建设,改革我国现行的学术体制,淡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媒体监督,纯洁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9.
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这两个时期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为现实需要和国家建设服务。其原因在于:在这两个时期共产党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同时延安时期培养的科技干部在建国以后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一强调科学技术功利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指出:延安时期就已萌发的对科技工作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思想,在建国初期吸收了苏联的科技规划工作经验后,终于使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了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还论及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领导科技事业而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和利用所作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