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隐身涂敷小球的双基地雷达截面积测量值,计算了双基地雷达对隐身涂敷小球的探测面积,得到了探测面积与基线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图。该结果对双基地雷达的优化配置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无源雷达定位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郑福军 《科技信息》2011,(16):119-119,121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源雷达的研制背景和定义,定性的分析了无源雷达的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并以多站长基线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为例,简要说明了无源雷达的定位技术,最后指出了无源雷达的发展趋势,提出MIMO雷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雷达隐身原理的基础上,列举实例分析了利用外形设计技术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的方法,并就几种新型雷达吸波材料对雷达隐身技术的实现进行了综述。指出必须综合运用各种隐身方法,再辅以一些有效的电子干扰措施,使雷达隐身技术向着宽频带、全方位、全天候、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对抗隐身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推导了雷达观测误差与目标距离及隐身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对雷达组网的反隐身性能进行计算机仿真,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论述了数据融合技术对抗隐身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飞机尾流是空气动力飞行器飞行时产生的特有流体力学特征,具有强烈、稳定、持续时间长、空间尺度大等特点,因此可被雷达、激光雷达、声纳等传感器有效探测。飞机尾流的湍流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电磁散射特性,尾流的雷达探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价值。本文从尾流的电磁计算与模拟、尾流的测量实验、尾流探测的理论体系3个方面,梳理了尾流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该项技术在民航飞行、反隐身探测、雷达抗干扰、航母起降、目标跟踪5个方面具有的应用潜力。尾流探测雷达的研制和原理性验证试验的开展,可进一步推动中国在机场航空、雷达反隐身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等离子体对雷达波的吸收、衰减问题,采用求解波动方程的方法,计算了非均匀等离子体覆盖的金属目标对雷达波的反射。选取非均匀等离子体的最大电子数密度为5×1016~1018m-3,碰撞频率为10-1~103GHz,等离子体厚度为0~0.5 m。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能够增强对高频雷达波的隐身效果,但同时需合理提高碰撞频率以保证对低频雷达波的隐身能力;有效增加等离子体厚度,可降低对等离子体源电子数密度的要求几倍甚至数十倍;当等离子体密度梯度较大时,出现非线性衰减,此时增加等离子体的厚度不再改善隐身效果。计算了在不同电子数密度和碰撞频率下,达到10 dB雷达隐身要求所需要的等离子体厚度。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受限时,通过对等离子体的碰撞频率和厚度的参数优化,可以达到最佳的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7.
未来战场,将是隐身武器的较量,不论是有人机、无人机,还是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都朝着隐身化方向发展.传统雷达在对付这些隐身目标时存在无法突破的性能极限.笔者将被动雷达与量子技术结合,提出被动量子雷达,分析其对隐身目标探测的机理.采取超导电路技术实现对微波光量子转换处理,并使用SVI和PSA量子增强接收技术,以及JPA技术实现高灵敏度微波信号接收,被动量子雷达可将系统灵敏度最大提高大约4个数量级.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被动量子雷达的隐身目标探测原理可行,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相控阵技术能够使雷达、导航、通信以及电子战等功能在一个系统内实现,解决密集设备相互电子干扰的问题;能有效抗高密度饱和攻击;电子隐身、自卫和抗反辐射导弹(ARM)攻击;能对付隐身目标和电子攻击等等。相控阵技术必将是电子息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结构外形隐身技术和物理光学法(PO),分析计算某型坦克的炮塔体、车长门、炮长门以及车长瞄准镜等炮塔主要外露外挂部件强散射源的雷达截面(RCS),研究了这些强散射体外表面的空间位置对其RCS的影响,并据此进行了雷达隐身优化设计.提出了满足战术技术要求的炮塔体和炮塔主要外露外挂部件的隐身设计方案,评估了部件新的设计方案及其连接条件对整个炮塔雷达截面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炮塔外露外挂部件的外形及其连接部位进行适当的雷达隐身整形处理,可显著降低炮塔在雷达主要威胁角域内的RCS.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探测隐身目标的实现方法.以双基地雷达为例,通过讨论雷达的有效散射截面RCS与雷达作用距离的关系^[1],将接收机部署在探测隐身目标的前沿,使整个探测系统可在较远的距离上发现隐身目标.对于接收机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比较微弱,噪声相对较大,对于隐身目标的信号检测,可以采用对小信号的预处理,数据采集,进行分析处理^[2].文中给出了理论依据,建立了模型,并通过MATLAB语言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给出一些结果,说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目标的电磁散射计算中,图形电磁计算方法(graphicselectromagneticcomputing,GRECO)可以克服其他方法的缺点,实现电大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实时计算.然而目标实体模型的建立需要依靠各种CAD软件,计算对CAD软件依赖性很强,本文提出的OpenGL技术,可以使计算和造型分开,形成独立的软件,同时还可以通过模型数据文件同CAD软件保留接口.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现有领域在自适应方法中忽略了整个数据域内部结构的信息和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差异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低秩交叉重构的领域自适应方法.通过对源域和目标域的交叉重构来构造新的源域与目标域,使得同类数据相互交织,缩短了同类数据之间的距离; 通过对重构矩阵施加低秩约束,将2个域的同类数据对齐,以此来充分挖掘源域和目标域同类数据之间的内在结构信息,并利用该结构信息来学习分类器,从而取得更好的跨域识别效果.在5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跨域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法计算任意截面形状二维介质覆盖导体柱的雷达散射截面,对介质柱内、外区域分别应用有限元和边界元法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场的连续性进行耦合,形成待求矩阵方程,最后应用内观法结合多波前法求解该方程.作为算例,分别计算了无限长介质覆盖导体方柱和圆柱在平面电磁波照射下的雷达散射截面,结果与有关文献一致,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两层介质覆盖导体方柱和圆柱的雷达散射截面.结果表明,由于使用了内观法结合多波前法求解非对称稀疏矩阵,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领域知识地图构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过载现象普遍存在于产品设计过程中,而提升信息和知识检索的准确性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 领域知识地图能够为知识检索引擎提供领域知识关联信息,以提升知识检索的准确性. 针对领域知识地图的构建,提出了一种半自动化的领域知识地图构建过程. 该过程采用领域专家定义领域特征集的方法来提升领域特征集的全面性和独立性,进一步采用潜在语义分析技术(LSA)消除领域特征集中存在的语义交叉. 通过分析领域知识相似度的分布,采用优先去除中距离的策略构建最终的知识地图. 最后给出数控领域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区域分解时域有限差分(improved adaptive domain decomposition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IADD-FDTD)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检测面上的电压值进行自适应边界检测,消除了检测面上电场值不稳定而带来的计算误差;还可得到更多分区,提高...  相似文献   

16.
微波暗室低散射目标RCS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微波暗室低散射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测试精度,采用设置吸波墙、扫频RCS时域测量、匹配滤波和合理选用窗函数的方法测量了低散射目标的RCS,得到了目标宽带RCS数据和精细的频率特性。设置吸波墙的方法使小金属球的回波信杂比提高了20 dB,扫频宽带RCS时域测量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实测数据分析表明,扫频时域测量目标宽带RCS能减弱杂波叠加导致的不利波动,设置吸波墙和匹配滤波能显著抑制目标近距离处的转台和支架杂波,窗函数的平坦通带特性能减小数据截短影响,从而有效提高低散射目标RCS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7.
任意横截面形状波导本征值的FD—T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任意横截面形状波导TE、TM模本征值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分析方法.通过对多种横截面形状波导主模和高次模截止频率的计算以及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证实了该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一类区域-Liph-扩张域,得到了它和一致拟凸域之间的关系和证明了一致拟凸域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三类硬磁畴畴壁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硬磁畴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性质,发现具有相同数目VBL的硬碰畴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形式不一定相同,从而揭示了三类硬磁畴畴壁结构的一致性,证明了直流偏场作用下硬磁畴缩灭时VBL间的平衡间距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