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对比研究不同寡聚度的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合成了一种Gemini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Malic-2C12及一种三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itric-3C12。通过表面张力技术,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Malic-2C12及Citric-3C12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芥酸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EHS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TAB与EHSB的混合行为接近于理想混合。然而,Malic-2C12或Citric-3C12与EHSB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低于理想混合模型的CMC,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混合胶束中存在协同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优先进入体相聚集形成混合胶束,而在表面吸附层中的排列变得疏松,导致Malic-2C12或Citric-3C12与EHSB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γCMC)反而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另外,结合相互作用参数结果,发现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寡聚度由1(DTAB)增加至2(Malic-2C12)再到3(Citric-3C12),其与EHSB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增强,存在协同作用的比例区间逐渐增大,但寡聚度逐级增加所带来的增效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2.
皂荚素与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天然皂荚素 (GS)、CTAB和 (C1 2 S ,C1 6 S)三元复配体系在 2 5℃ ,纯水及 0 .1mol·L- 1 NaBr溶液中的表面张力 .并用Rubingh和Rosen公式计算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 βm、βσ.结果表明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对三元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 ,遵循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一般规律 ,三元表面活性剂体系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且强度大于CTAB -CnS体系 . 相似文献
3.
通过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考察了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解释了二者相互作用机理,修正并验证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性聚合物相互作用模型,认为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除了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关以外,还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电离程度有关,并提出了粘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胶束电离度之间的相关公式,所提出的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的相符。 相似文献
4.
利用荧光光谱配以通常的表面张力法,测定了水溶性苯乙烯-马来酸印共聚物(SMA)和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SMA)的表面活性,研究了其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DE_9)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具有高表面活性的SSMA与SDS、DE_9之间存在着强的增效作用,添加0.1%SSMA就可大大提高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效果。SMA与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增效作用比SSMA要弱。 相似文献
5.
微波合成羧甲基壳聚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在微波条件下,以氯乙酸为改性剂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探讨了反应时间、投料比和多次羧化等工艺条件对壳聚糖羧甲基化程度及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的最佳反应条件:氨基葡萄糖单元:氢氧化钠:氯乙酸=1:20:12(摩尔比),氨基葡萄糖单元:异丙醇=1:40(摩尔比),w碱=0.45,碱化温度为30℃,碱化时间为1h,羧化时间为30min,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和收率分别达到0.95和95%。研究了多次羧甲基化反应对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的影响,其取代度可进一步提高到1.7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吸入纳米药物在肺部疾病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对吸入纳米药物与肺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了解,吸入纳米药物很少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肺表面活性剂由蛋白类和脂类组成,在肺泡表面发挥免疫和调节表面张力等作用.吸入纳米药物进入肺深部后,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能等因素,容易吸附肺表面活性剂,这... 相似文献
7.
通过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VA与CTAB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异常的粘度行为,显示出一定的电粘效应,并导致其混合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发生了红移,未观察到PVA的加入对CTAB溶液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25℃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的羟丙基壳聚糖(HPCHS)溶液/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3)醚月桂醇(BRIJ3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二甲基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正丁醇(n-C4H9OH)/正辛烷(n-C8H18)体系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羟丙基壳聚糖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1)除B12BE体系外羟丙基壳聚糖的加入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有体系微乳区的形成和稳定;(2)羟丙基壳聚糖溶液在10,10和5g/L浓度时分别使BRIJ35,CTAB和SDS体系微乳区面积达到最大;(3)羟丙基壳聚糖的加入没有明显改变C12BE体系的微乳区面积。 相似文献
9.
阴离子双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具有双亲水基和双亲油基的阴离子双生表面活性剂及其与常规表面活性剂二元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结果发现,单组分体系中,阴离子双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远高于常规表面活性剂;其与常规阳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配体系临界胶团浓度低,胶团组成比高,分子间相互作用强烈,协同作用显著,表面活性明显高于相应的常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相似文献
10.
偶联表面活性剂和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偶联正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2,2Br^-和传统负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液相性质,考察了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对复配体系的表观现象、流变性、电导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同传统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荆复配体系相似,在一定的混合比范围内出现了液晶区和双水相区。偶联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及其与传统表面活性荆的协同作用决定了此体系中液晶相、双水相的独特性质。此外,溶液混合比的变化对溶液的流变性及导电能力的影响很大。冷冻蚀刻技术,负染色技术以及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溶液内部胶束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溶液的混合比影响着胶束的形态从而影响了溶液的粘度及电导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黏度、电导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阳离子Gem in i表面活性剂1,2-二亚甲基-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简写为10-2-10和12-2-12)和右旋糖苷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Gem in i表面活性剂10-2-10和12-2-12存在下,右旋糖苷溶液表现出电粘效应;随着溶液中右旋糖苷浓度的增加,Gem in i表面活性剂10-2-10和12-2-12胶束电离度呈增加趋势,且右旋糖苷与Gem in i表面活性剂12-2-12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强于与10-2-10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钟新仙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88-90
本文改进了用于测定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取代度的灰分分析法.沉淀样品清洗直至用硝酸银溶液滴定无氯离子为止,然后灼烧成灰,再将之分散于10ml 10.1mol/L H2SO4中,用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中和过量的硫酸.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灰分分析法简单、快捷,且精确度与元素分析相当。 相似文献
13.
14.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及其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及其缔合体系在药物载体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药物载体中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应用于药物载体中引起的药物分子的溶解度、稳定性、生物活性、渗透能力等的变化,总结了药物载体中表面活性剂与药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如缔合体系相转变、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以及溶液浊点等)的变化.这些性质的变化,对表面活性剂缔合体系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酰胺 ( PAM)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1 831 )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LAB)混合体系的粘度的测定 ,绘制了ηr- T,ηsp·ρPAM-1-ρPAM关系图。研究表明 PAM与 1 831的络合作用强 ,是较好的增稠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取代度和不同分子量的N,O-羧甲基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细菌的抑菌效果,并同时以壳聚糖和苯甲酸钠做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8.
19.
羧甲基壳聚糖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静态阻垢实验方法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在一定浓度的 CO32-存在条件下对 Ca2+的阻垢性能,并探讨其阻垢率与阻垢剂用量、溶液温度、Ca2+浓度及溶液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Ca2+有明显的阻垢性能,是一种有开发前途的新型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20.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岭石的相互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十二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考察了高岭石的可浮性随pH值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高岭石不同解理面的化学组成分析及其与十二胺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分析,建立了高岭石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与十二胺的作用模型,解释了阳离子作用下高岭石的浮选行为.碱性矿浆中,高岭石颗粒的端面和层面均带负电,各解理面间产生静电斥力而使矿粒充分分散;阳离子十二胺在高岭石的(001)面优先吸附,使高岭石的各表面亲水性不同,从而在亲水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发生疏水絮凝,减少了矿物的疏水表面,使矿物难以被浮选.在酸性条件下,矿浆中存在大量游离的离子,高岭石的(001)面吸附H 而使其表面性质与{001}面性质相似,十二胺能够较均匀地吸附在高岭石的各个解理面上.此外,高岭石颗粒的端面带正电,层面带负电,二者之间静电引力作用使矿粒发生絮凝,减少了高岭石矿粒的总表面积,增加了捕收剂的吸附密度.2种因素共同作用,使高岭石在pH值较低的矿浆中表现出较好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