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初,袭击缅甸的"纳尔吉斯"风暴,是今年的第一个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其强度最大达到59米/秒,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超强度台风."纳尔吉斯"风暴4月28日中午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两部生成.随后缓慢向偏北方向移动,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加强.第一次,29日下午,加强为特强热带风暴;第二次,5月1日,本来已经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再次加强为特强热带风暴:并且方向由向东北移动,转变为向东北东方向移动,并于北京时间5月2日傍晚在缅甸西南部的伊洛瓦底省,内格雷斯角附近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52米/秒,相当于16级台风.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为低气压.  相似文献   

2.
台风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强烈风暴。当这种风暴移近大陆或登陆后,将给人类带来灾害,严重的可酿成巨灾。例如:1958年8月,一个台风在日本伊势湾登陆,使10万人无家可归;1970年11月,一个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引起了汹涌的巨浪和大海潮,吞没岛屿、冲毁陆地,使30万人丧生。可见,台风确是一种重大的灾害性天气。我国是全世界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从辽宁到广西漫长的沿海地区(包括台湾  相似文献   

3.
一位死里逃生的孟加拉农民乔件里描绘1970年11月发生在孟加拉湾的风暴时说:“半夜里从东南方向传来一种越来越大的咆哮声,一片漆黑之中可以看到远处有点发亮。那个亮光越来越近、越来越大,我们才发现,那是一座巨浪的峰巅……”。这次风浪夺去了30万人的生命,使100万人流离失所,损失渔船近10万条,波浪,也许永远是海洋中动荡的主题,但是为什么说无风不起浪,又说无风三尺浪呢?原来,海水是由无数海水质点组成的流体。当海风达到一定速度时,摩擦力会拉址海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但质点问的分子力及自身重力又有使其恢复到原来位置的…  相似文献   

4.
京津及邻近地区暖季强对流风暴的气候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2003~2007年5~8月天津塘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高时空分辨率三维体积扫描数据, 对京津及邻近地区的强对流风暴的气候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对风暴的识别和追踪结果的统计分析, 给出了京津地区对流风暴的面积、体积、顶高、最大反射率因子、生命史和运动规律等定量的强对流风暴气候统计特征. 结果表明: 京津地区75%的对流风暴持续时间小于30 min, 绝大部分的风暴体积小于400 km3; 从对流风暴整体移动趋势来看, 风暴大多从西南向东北移动, 移动速度集中分布在10~30 km?h-1区间; 风暴顶平均高度约为海拔6 km, 但某些强对流风暴的顶高可达到15 km以上; 京津地区风暴的面积、体积等特征具有西弱东强的特点. 与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静止卫星红外亮温的统计结果相比, 使用雷达资料进行气候统计不仅可以给出对流风暴的三维空间信息的统计结果(如体积和顶高等), 还可以给出风暴的生命史、速度等定量气候分布特征, 从而进一步充实了对该区域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认识.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7,(2):7-7
2006年11月,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由卡西尼号飞船最新拍摄的土星超级风暴照片。这场风暴发生在土星南极,这也是首次在地球之外的另一颗行星上发现超级风暴。  相似文献   

6.
伴随台风产生的大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形成的台风灾害链对沿岸地区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台风的形成和运动机理,减小风暴潮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台风影响期间,大气与海洋之间存在强烈的质量、能量交换,风场、流场、波浪场等物理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区域海洋模式ROMS,构建南中国海地区海气耦合模式,针对2012年台风"启德"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观测数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WRF-ROMS耦合模式在对台风"启德"影响下的南中国海风暴潮模拟中展现出较高的模拟精度.通过数值模式计算结果揭示了台风、风暴增水和风生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台风运动过程中台风动力场、风暴增水及流场在空间上均具有"右偏性"的不对称分布特征,近岸风暴增水对台风的响应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风生流场具有较明显的滞后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深海"风暴"     
在人们的印象中,深海底是一个美丽幽静的世界。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说:海底并不平静,类似陆地上飓风的各种激流,一年四季都在横扫海底世界的一切。海洋科学家把这些激流称为“海底风暴”。它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旋转着横扫海底。“海底风暴”的破坏力极强,它会冲掉安装在海底的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信电缆,甚至可能危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20世纪80年代,还很少有人相信海底“风暴”的存在。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海底“风暴”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海底受到上层水的重大压力,表层海流影响不到海…  相似文献   

8.
资讯     
木星表面大小红斑7月近距离接触木星上的2个最大风暴将在7月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天文爱好者利用业余天文望远镜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奇观。风暴一号是众所周知的大红斑,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风速达到了560km/h。这个庞然大物已经在木星上吹动了几百年。风暴二号是新发现不久的卵斑BA,又称为“小红斑”,这个比较年轻的风暴只有6岁。与大红斑相比,小红斑只有大红斑的1/2,只能容纳1个地球,因此其吹动的狂风无论是在强度上还是在范围上都要逊色不少。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的结果,这2个风暴正在逐步靠拢,二者于7月4日靠得最近。最新研究发现,散…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是否导致台风增强: 古风暴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Kam-biu Liu 《科学通报》2008,53(13):1489-1502
近年来台风活动异常, 它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还是处在年代际变化的活跃期, 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争论的焦点和热点. 由于台风器测年限太短, 对台风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复杂过程和机制认识不足, 特别是对破坏力巨大的超强台风活动规律的认识更是有限, 因此亟需延长台风资料的时间序列. “古风暴学”便是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学科, 始于20世纪90年代, 通过研究地质记录和历史文献, 重建器测时代之前几百年至数千年的古台风活动规律. 在对近十几年来古风暴学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代用记录在古风暴学研究中的发展和前景. 古风暴学研究开始由比较单一地依靠典型风暴沉积特征, 逐步发展为综合运用微体化石、有机元素比值和同位素等方法, 进行风暴事件沉积的判识. 近年来又发展了树轮、洞穴石笋和珊瑚礁等年生长微层的氧同位素分析法. 历史文献资料也得到比较系统的整编和分析. 已有的研究表明, 台风登陆频数与全新世气温长周期波动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 台风活动与ENSO的关系是长期的、稳定的, La Niña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数和登陆中、北美洲的飓风数明显多于El Niño年, 这与现代台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另外, 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但二者之间的长周期关系仍不清楚. 这些认识对于理解全球变化与台风趋势性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风暴学研究今后需加强: (ⅰ) 代用记录形成和保存机制的研究; (ⅱ) 不同代用记录的对比验证; (ⅲ) 区分风暴沉积与海啸等其他高能事件沉积; (ⅳ) 古风暴强度的重建工作; (ⅴ) 数值模拟; (ⅵ) 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古风暴学对比研究, 增强台风发生机制与周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与日共存计划和中国空间风暴探测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兴 《自然杂志》2005,27(2):63-66,F002
本文首先概要地介绍了国际与日共存(International Living with a Star,ILWS)计划的目的、组织机构及ILWS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作会议的情况.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03年4月正式参加了ILWS计划,并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作会议.中方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中国参加ILWS的建议,报告了中国新提出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现双星计划已被列为2006年以前的ILWS项目,新提出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已被列为ILWS第一阶段的重要项目.其次介绍了空间风暴探测计划项目的需求,主要目标和研究内容,有效载荷、轨道方案以及空间风暴计划的进度计划等.  相似文献   

11.
趣闻     
有一种鸟可以预测风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于2015年1月5日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以预测风暴的鸟类。这种名为金翅虫森莺的鸟生活在美洲地区,每年冬天会到中美洲或者南美洲过冬,天气转暖后返回北美洲繁殖。2014年4月,科学家观察到,这种鸟在到达北美的栖息地后于27日突然离开。一天以后的4月28日,一场超强风暴就袭击了它们的栖息地。风暴过境之后,它们又返回了栖息地。科学家推测这  相似文献   

12.
新知短讯     
风暴三维照片A-Train“轨道列车”中CloudSat新卫星传回首批云层三维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距离地表30千米高空云层和风暴区内部降雨的详细空间的图像。今年5月CloudSat卫星已经传回一些测试照片,现在获得的照片可以让科学家作研究之用。CloudSat卫星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绘制一幅风暴区域的空间照片,CloudSat卫星仅需要25分钟,这时拍摄的立体照片不仅能提供大气运动轨迹方向的垂直剖面,而且还能提供风暴总视图。现在研究人员能提供北海上空热带风暴前锋、非洲上空热带雷暴、南极附近雪暴等照片。科学家对CloudSat卫星寄予厚望,相信借助…  相似文献   

13.
一场风暴在深夜降落到缅因州的一个小镇上.第二天,身为艺术家的戴维·德雷顿前往镇上超市购物.正当大家聊着这场风暴之际,突然雾锁天地,迷雾笼罩了整个小镇,镇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困在了超市里面……  相似文献   

14.
海底的喧嚣     
Lipkin  R  乔金平 《世界科学》1989,11(1):16-17
人们常以为海底是寂静、安宁的。但是多次的研究表明海底深处常常风暴、席卷海底,带起大量沉积物。了解这种扰动的性质可以影响到环境、军事及公共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科学信息     
1.北极风暴在北极地区,冬季的风暴有其自身特色,它与热带风暴有无共同点?它的产生与形成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引起了气象学家的兴趣。 2.有关真核细胞的探讨对于复杂的复合细胞的生命体来说,真核细胞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但是  相似文献   

16.
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考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登义 《自然杂志》2008,30(5):301-303
翻开亚洲地图,在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条绿色的通道沿着布拉马普得拉河、雅鲁藏布江河谷一直伸向青藏高原东南部.险峻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宛如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一大门户,它面向孟加拉湾,面向遥远的印度洋,为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提供了一条天然的通道.  相似文献   

17.
华北北部晚寒武世碳酸盐岩等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生 《科学通报》1992,37(12):1118-1118
在详细的室内外地层学、岩石学及沉积学研究基础上,作者将本区晚寒武世广泛发育的类型丰富的碳酸盐岩地层划分为五个三级旋回,通过分析对比及对这些沉积旋回主要控制因素的讨论,认为这些对应沉积旋回分别具有等时性意义,通过对对应沉积旋回及其中广泛分布的风暴岩分析对比,认为对应旋回及半旋回沉积及其中的风暴沉积可以作为等时性标志层,并利用旋回Ⅲ下半旋回沉积及其中的一期风暴岩作了高精度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8.
翻开亚洲地图,在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条绿色的通道沿着布拉马普得拉河、雅鲁藏布江河谷一直伸向青藏高原东南部。险峻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宛如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一大门户,它面向孟加拉湾,面向遥远的印度洋,为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提供了一条天然的通道。  相似文献   

19.
海洋学家一直认为海底本质上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心目中的海底是黑暗,寒冷的而且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海底巨大的“风暴”猛刮一次,海底就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这样就把海底刮得干干净净,风暴刮起的沉浆混浊了海水。  相似文献   

20.
<正>太阳系并不是一个平静的世界,那里每时每刻都刮着巨大的风暴。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风暴存在于木星的南半球,它的直径接近于地球的2倍,至少存在了三四百年,人们称它为"大红斑"。没有人知道它还会存在多长久,但有人推测它还将存在8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