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铁摩辛柯各向同性梁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迭合刚度法和Hamilton原理导出了适合于复合材料叠层梁静支力分析的梁理论。此理论能够考虑同剪切变形和旋转惯性的影响,而且便于分析和求解叠层梁的各种静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一阶剪切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叠层梁受轴压的挠曲和屈曲问题,得到该问题的封闭解,并将固支,简支,悬臂梁的屈曲载荷和对应的经典理论解联系起来,统一于一个表达式。就边界约束以耦效应,耦合刚度对屈曲载荷的影响以及经典解的有效范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得到无论在什么边界条件下叠层梁的屈曲载荷不大于等效剪切刚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一阶剪切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叠层梁受轴压的挠曲和屈曲问题,得到该问题的封闭解,并将固支、简支、悬臂梁的屈曲载荷和对应的经典理论解联系起来,统一于一个表达式。就边界约束对耦合效应、耦合刚度对屈曲载荷的影响以及经典解的有效范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得到无论在什么边界条件下叠层梁的屈曲载荷不大于等效剪切刚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求临界力的理论用于求解具有物理和几何耦合变形的复合材料叠层结构时,可能会得出不真实的结果.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求临界力的”非线性一耦合前屈曲二级线性—一级线性”的理论,并为算例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动态松弛法(DR法)研究了拉弯耦合对复合材料叠层板稳定问题的影响。对受均匀单轴压力的碳/环氧正交铺设简支叠层平板和微曲板的数值结果表明,拉弯耦合对不对称叠层板稳定问题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7.
弹性地基上弹性地基梁基础的边界单元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边界单元法分析弹性地基上的弹性地基梁,考虑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较符合实际.分析了有埋深及无埋深地基梁的情况,并通过实例比较了此法与热氏链杆法、双向链杆法及有限元法等的不同,可看到边界元法计算简便,精度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叠层梁弯曲实验的应力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有关文献推导出的上下梁层间无销钉连接叠层粱弯曲应力计算公式是错误的,重新推导出了上下梁层间无销钉连接与有销钉连接的叠层梁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对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叠层粱弯曲实验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节点梁单元对双层叠层梁间接触压力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与文献(2)、(3)一致的公式和结论。分析说明节点--梁单元法在梁间接触压力规律的研究中是一咱简捷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抛弃任何有关应力和位移模式的假定,导出梁的状态方程,采用Cayley-Hamilton定理,有效处理重特征值问题,得出任意高跨比叠层深梁的精确解,并给出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用动态松弛法(DRM)研究了铺层顺序对受均匀单轴压力的不对称十字叠层圆柱微曲板稳定问题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压弯耦合刚皮系数的符号对该类叠层微曲板的稳定特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参数地基模型,运用能量变分法,推导了弹性支承上四边简支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面内压缩荷载作用下屈曲问题理论计算公式;并将结果与现有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对纤维铺层、弹性支承常数及纵横比等参数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屈曲系数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层合板屈曲系数随着弹性支承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纤维铺层角的变化而变化,弹性支承剪切刚度对层合板屈曲系数的贡献不可忽略。方法可为复合材料夹层板结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复合材料多跨连续组合梁按单跨梁来处理,采用铁摩辛柯梁振动理论及Laplace变换导出了复合多跨连续组合梁自振时的振型函数及频率方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八根4米跨度的预应力处合梁的静载荷试验和七组叠合式小试件抗剪强度试验,分析研究了叠会面处的应力情况、抗裂条件和提高叠合面抗剪强度的措施.成果可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奇异函数表示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抗弯刚度,推出了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发生弯曲变形时的挠曲线通解.并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及通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动力松弛法(DRM)求解了两层正交铺设双模量叠层方板在三种边界条件下的非线性弯曲问题。文中对DRM的阻尼系数的确定方法作了改进;指出了使用Bert模型计算各点的刚度时应考虑该点曲率的各种组合情况;给出了受正弦载荷和均布载荷作用的两种双模量复合材料叠层板的数值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用无穷元对地下连续墙、箱基和上部框架共同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