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金秋季节,是菱角成熟上市时节。 菱角又名菱和水栗,为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原产于我国南方,现已扩种至北京、天津一带,但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韩江、榕江等地栽培较为集中。其品种繁多,以色泽论,有青菱、红菱、紫菱等;从角数分,则有四角菱、三角菱、两角菱、无角菱。经过长期培育,菱的优良品种层出不  相似文献   

2.
秋来菱角香     
正秋天正是食用脆嫩甜美的菱角的大好时节。我的家乡在太湖地区,那里湖水清澈、湖面平静、储水量大,非常适合菱角生长。菱角,又名水栗、菱实、腰菱,是水生草本植物菱的果实。歌曲《采红菱》里有一句"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不过,在我们那儿,去湖里采菱角不是用船,而是用大木桶。采菱人蜷缩在桶里,由于桶内空间狭小,人待久了会感到腰酸背痛。  相似文献   

3.
菱角享有“水上庄稼”之誉.可作蔬菜,也可作水果,还是造酒作醋的原料.菱角营养丰富,含淀粉24%,蛋白质3.6%,脂肪0.5%,成为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的餐上佳品.菱角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一般的河、塘、死水沟等均可栽培.种菱角的水中有丰富的鱼类饵料,可以实行鱼菱间作,做到鱼菱双丰收.栽培技术要点:1、繁殖 在菱的盛果期,选择果大,种纯的菱角作种.菱角不耐干燥,必须置于水中贮藏,最好装入柳条筐内,上不出水面,下不着河泥,吊挂在活水的河里.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生物研究所研制成功“菱角滋补饮料”,于1988年8月通过省科学院组织的技术鉴定。“菱角滋补饮料”是以菱角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滋补强壮中药研制而成,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类等有效成分。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饮料口味纯正、酸甜可  相似文献   

5.
在品种繁多的饮料中,菱角饮料和丝瓜饮料是鲜为人知的。这里介绍这两种新型饮料的制作方法。菱角饮料:取菱角1千克放入热水中煮沸30分钟。从锅中捞出,日晒5天,使其自然干燥。用粉碎机粉碎,粒度要求1—10毫米左右。将粗粉碎的菱角封入非织布小袋中,食用时置入碗中加开水,得淡赤褐色饮料。该饮料具有良好的风味,每小袋可连续冲泡3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利用野生植物菱角生产滋补饮料和淀粉的工艺及实验结果,为综合利用上述自然资源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微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菱角中甾醇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萃取法首次从野生菱角皮和菱角仁中提取到甾醇类化合物,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液中总甾醇含量和其中β-谷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通过实验优选出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以95%乙醇为提取剂,在微波功率为420 W,料液比为1:5(mg/mL)的条件下提取60 s.液相色谱分析采用HRC-ODS(150 mm×4.6 mm ID)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V(甲醇):V(水)=0.96:0.04,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甾醇类化合物在6 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经检测菱角皮及菱角仁中总甾醇含量分别为0.624和0.813 mg/g,其β-谷甾醇的含量分别为0.508和0.716 mg/g.该方法测得菱角皮和菱角仁中β-谷甾醇含量的精密度分别为0.596%和0.268%.  相似文献   

8.
AB-8大孔树脂对菱角壳黄酮提取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弱极性大孔树脂AB-8用于野生菱角壳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菱角壳黄酮提取物的吸附在1 h后基本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为89.2 mg/g,最大吸附率为78.4%,当流速为10 mL/min,样品量为0.052 5 g时,用70%的乙醇对菱角壳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解吸的解吸率为82.3%.  相似文献   

9.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菱角壳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通过优化色谱分析和制备条件,从野生菱角壳的提取物中分离出3个生物碱组分,并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初步的结构分析,确定了生物碱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大型簿壁塔设备现场组装易产生的菱角度超标问题,提出采用应力测试的方法检测应力对材料的影响,从而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菱角度超标对材料的影响进行判断焊缝质量问题,为今后制造同类设备分析同类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采莲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南朝和唐朝时期的文人大量创作《采莲曲》,由于创作主体不同、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唐朝《采莲曲》在对南朝《采莲曲》的继承中有所发展。根据收集的材料比较分析两个朝代《采莲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简约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许多名篇在当时已成为旗亭乐宫争唱的歌曲,时人戏称他为“诗家天子”。他的七绝也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誉为“神品”。《采莲曲》就是“神品”之一。《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是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生活。写采莲的诗很多,但  相似文献   

13.
杨盛贤 《遵义科技》2008,36(2):22-24
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我镇大胆尝试,推广应用了多种以水稻为主体的种植模式,其中以水稻-菱角菜-洋芋是经济效益较好的栽培模式之一,目前我镇带动面积已达1.5万亩。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种植模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突出,进行蔬菜与粮食作物轮作,实行水旱轮作,既能有效解决蔬菜连作障碍而引起的农产品产量、品质、效益下降问题,而且蔬菜收获后种植水稻实行旱育稀植,提前移栽,又能提高水稻产量,稳定粮食生产,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莲河是滇池流域典型的城市河流,是昆明市城区的主要纳污河道,为滇池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为了治理滇池流域污染,昆明市政府于2010年完成了包括采莲河沿岸截污、水生生态修复等系列综合整治工程.以采莲河为例,通过对采莲河水质、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的追踪调查研究,对综合治理后采莲河的水质改善状况和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经过综合整治之后,采莲河水质明显改善,其中入湖口处CODCr,BOD5,NH3-N,TN,TP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6%,48%,50%,47.5%和67.6%,主河段水质已经达到地表水Ⅵ类标准;由于水质的改善,采莲河共检测到浮游动物91种,平均密度为812.29ind/L,平均生物量为821g/L;底栖动物共监测到14种,平均密度为1 008.7ind/m2,平均生物量为13.40g/m2.研究表明综合整治工程对城市河流的治理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滇池流域河流的综合整治工程为高原湖泊河流的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砷和汞在茭白、菱角植株及其生长环境的迁移富集变化,以"浙911号"茭白品种和"水红菱"为实验材料,采用在土壤中添加砷和汞的处理方法,测定处理后18 d内茭白、菱角器官及水体-土壤中砷和汞的积累量.结果表明:随栽培时间的延长,水体中砷和汞出现不断向土壤、水生蔬菜迁移的趋势,一段时间后达到动态平衡;当砷和汞共处水环境中时,汞的存在会抑制水体中砷向土壤、水生蔬菜迁移.茭白叶、茎中砷和汞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是茭白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器官之一.菱角中砷和汞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最终逐渐向杆、根迁移富集,叶、根是菱角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器官.茭白和菱角对水体中砷和汞的富集系数远大于对土壤的富集系数,且对汞的富集能力都大于砷;茭白不同器官富集能力:茎叶;菱角不同器官富集能力:根叶(杆).说明砷和汞在水生蔬菜及生长环境中的迁移与富集能力因蔬菜种类、器官类型及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羊年谈羊角     
羊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头上都长着形状各异的角。早在我国古代先民所创作的原始岩画、彩陶等艺术作品中,羊角就是被重点表现的部位,常常被夸张刻绘,有的羊角弯曲成几个同心圆,有的则异常硕大,甚至延至尾部。羊类的角通常在1岁以后长出,虽然角的形状在各种之间有所不同,但都是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不分叉,外边包着一层坚硬的角质套,套在骨质的角心上,并且随着角心的生长而扩大。家羊主要有两种,即绵羊和山羊,它们的角形完全不同。绵羊的角为螺旋形,山羊①的角则呈倒“八”字形。野羊类的角形虽然多种多样、五花八…  相似文献   

17.
鹿类作为有蹄动物中成功进化的一支,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从赤道几内亚到北美阿拉斯加,从非洲的热带雨林到稀树草原,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它们身姿矫健,体态优美,更加引人注意的是它们头上形状各异的角,角的形状和大小变化多端、各式各样,有的呈树枝状分支,有的细长而尖利,有的如同人的手掌,有的短小如剑.对于这些复杂而怪异的皮肤衍生物,人们充满了好奇,因此关于角的各种疑问也随之产生:鹿角为什么会周期性生长和脱落呢?它们形状上的差异有什么生物学上的奥秘吗?对于鹿科动物而言,角仅仅是简单的打斗武器吗?我们的动物学家们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逐渐展开对鹿角的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18.
蜻蜓佚事     
笔者曾在《大自然》1988年第3期上发表过"蜻蜒揽胜"一文,但还有许多未尽之处,特以此篇,予以补漏.头上长角蜻蜒头部连接一对碧玉般大眼睛的构造叫"头顶"和"后头",有许多蜻蜒的头顶部和后头缘上长有角,有的是一只,大多是两支,个别的更多;或尖或钝,甚至还分叉,形态各异,不一而足,它们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在昆虫世界头上长角的  相似文献   

19.
李坤 《大自然》2009,(2):25-27
鹿类作为有蹄动物中成功进化的一支,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从赤道几内亚到北美阿拉斯加,从非洲的热带雨林到稀树草原,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它们身姿矫健,体态优美,更加引人注意的是它们头上形状各:异的角,角的形状和大小变化多端、各式各样,有的呈树枝状分支,有的细长而尖利,有的如同人的手掌,有的短小如剑。对于这些复杂而怪异的皮肤衍生物,人们充满了好奇,  相似文献   

20.
从2001~2002年进行定田、定期系统调查,并采莲根样回室内分离,检查线虫的数量,统计其各龄虫数。田间消长动态表明莲潜根线虫田间发育每代约1~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