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学文本是一个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多元价值系统.作者创作出的文本还只是一种处于潜势的文本,经读者的审美阅读与阐释,其意义才得到显现.文学接受的过程可以说是作者赋义、文本载义、读者释义的统一,是以语言为媒介、以文学文本为载体的读者和作者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文本意义的产生是读者和作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苏俊安 《科技信息》2012,(26):43-44
接受美学翻译观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强调对译文读者语言审美特征和译文读者语言习惯的关照,南京青奥会外宣文本翻译以读者为出发点,采用译写的翻译策略,简洁明了地传递了主要信息,较好地迎合了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的视角反思了作者、读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作者的不在场和文本的中介性所产生的滑动,并探讨了文本的意义所在。认为读解的任务不是解决文本究竟有没有终极意义,其任务是作为语言客体的文本与人与现实世界如何联系起来,以辩证的态度去对待文本,在开放的文本体系中,使读者在读解的实践中获得体验。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对旅游文本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文化、语言和审美习惯的差异及译文读者(旅游者)的期待视野,重视对其认知心理、语言习惯、审美情趣、文化心理等的关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方可为读者(旅游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以"语言"问题为线索,通过"语言对语言的解构""行为对语言的解构""身份对语言的解构"三个方面阐述了"语言"这一要素是如何造成了文本含混的特征和读者理解的障碍;同时通过"夏洛克语言的胜利和失败""求婚情节中语言的欺骗与反转"两方面论述了"语言"如何建构文本的深层结构,力图阐明"语言"在分析人物、探求主旨方面的作用,并通过这个角度对围绕此剧的一些长久被争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视野融合是接受美学的另一条重要原则。译文一旦形成,只有在目的语读者能动地参与中文本才有意义。目的语读者接受文本,也就是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实现、文化增殖的过程。在对外宣传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才能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以福建土楼...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对于词汇的把握是学习者理解信息文本的必要条件.传统的语言教学以语言本身为研究重点,随着功能学派和语用学的发展,非语言语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进入语言学的研究视野,进而应用于语言教学.在法律英语教学中,运用语境理论,结合法律文本用词特点,使学习者建立语境意识,有效地学习法律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8.
交往式教学是指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和文本为中介,通过对话与合作等方式实现的师生在知识、情感、精神层面的交流和相融的活动.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文本、语言和环境构成.交往式教学一般分为表层、次层、深层和最深层四个水平.其生成机制包括:共同目的、对话合作、语言运用与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9.
张静 《科技信息》2010,(12):132-132
本文通过文体分析剖析狄更斯小说《圣诞颂歌》中的精灵角色,旨在论证文体分析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的效果。既然任何形式的文学都是由语言构成的虚构世界,那么通过分析和评价语言元素及其特定的文体效果,读者能够获得对文本的艺术价值更好的欣赏和理解。换言之,采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语言使用的特征,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取得对文本意思的更深刻理解,也有助于利用客观证据挖掘文本的审美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体分析。以语言学的描述为基础和手段来帮助我们解读文章,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阐述如何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具体的意义,其中包含语言描述和语言解释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文本分析至少可以帮我们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文章的意思是什么?(2)文章是如何体现出这种意思的?(3)为什么文章本身的价值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读者反应理论与文学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反应理论对高职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有重要报导意义,要把单纯的语言学习与文学欣赏结合起来进行文学素养培养,强调读者在文本意义构建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文学教学中,只有提高审美主体的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真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得到一定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体裁分析模式是语篇分析发展的较高阶段。它可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语篇建构的内在规律,深入透彻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挖掘和揭示语篇的交际目的及其社会功能,有助于语言交际,同时对外语教学也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裁分析模式是语篇分析发展的较高阶段。它可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语篇建构的内在规律,深入透彻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挖掘和揭示语篇的交际目的及其社会功能,有助于语言交际,同时对外语教学也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32-134
根据关联理论。原作和译作的核心关系是一种解释性相似的关系,而这种解释性相似其实是明说和暗含的共享。译者通常要将暗含意凸现出来并提供跟译语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但在诗词翻译中,中国古诗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决定了原语中的许多暗含意和空白不需明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效果也正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14.
语篇分析能够让读者通过与语篇的互动更加有效地建构文章的意义,更深刻地理解语篇。本文介绍了阅读中对语篇结构和联结手段进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列举了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主要通过分析读者和文本的相互关系,来剖析读者的阅读活动。以阅读危机为背景,以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从阅读理念、阅读教学及文本选择三方面解读俄语教学大纲及标准中有关阅读部分的内容,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外加状语在语篇建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语篇衔接手段,能够引导读者与作者一起参与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建构。一个语篇的生成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是他们共同努力从无限的语言资源中做出有限的选择的结果。外加状语使得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有了沟通的渠道,所以它是构成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是语篇命题之间的动态衔接枢纽,对于建构一个衔接连贯自然的语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红 《长沙大学学报》2004,18(3):113-117
本文从篇章的衔接、连贯、意图性、情景性、可接受性和跨篇章性的角度出发,以<实用英语>综合教程lUnit Ten Text ASurveys,Surveys and More Surveys为例,探讨一种将篇章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认为运用篇章语言学理论进行英语教学,从语言的动态功能入手,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这一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秦洁 《科技咨询导报》2012,(32):252-253
词语相关性是在语法逻辑基础上的词语相互匹配的频度,该相关性可以作为文字勘误的来源考证、信息检索以及机器语言学习的要素或工具。为现代文字出版工作提供巨大的便利,该文着眼于将词语相关性的理论性知识浅显地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兴趣,以"韵语教学"为主题,借鉴文言诗词句末压韵,把化学知识点编写为更容易识记、记忆保持时间更长久的韵语,推出"韵语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