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从资本形态的视角揭示出资本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导致经济的逐步虚拟化。虚拟资本渐渐成为一种支配他人的手段,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式就是对虚拟货币财富的追逐和占有。资本形态与特点发生了各种变化,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以信用为基础的虚拟资本,随着货币支付矛盾的积累、经济的泡沫化,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如果撇开商品经济社会这一特定空间或视域,"拜物教"有着更为宽泛的内涵。它作为"拜神教"的对称是指神灵观念明确产生之前,原始人把某些特定物体当作具有意志的物体而加以崇拜的宗教。拜物教也用来比喻对某种事物或东西的迷恋、崇拜、追逐等。马克思的拜物教范畴既有拜物教的宽泛内涵,又有特定关联域或语境下比喻意义上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社会协作、分工关系中生产出的产品或物,却变成了独立于这一社会关系之外的异己存在。对这一异化存在的迷恋、崇拜和追逐就是典型的拜物教。它从商品拜物教经货币拜物教发展到资本拜物教。基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提炼出拜物教在一个社会中是否存在的三个标准(称为"拜物教判明法"):第一,实行商品经济;第二,经济上存在着剥削;第三,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垄断了行政权力且拥有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的权力,并实际占有财富。  相似文献   

3.
在把握《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及意义的基础上,综述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之所以未完成《资本论》原因的主要观点,总结为:放弃转向论,被动终止论,修改完善论,慢性死亡论,深化拓展论。结合学术界的各个观点,以及在分析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史实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几点认识:首先,马克思有强大动力和期望去创作并愿意继续完成《资本论》。其次,是由于各种因素交错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论》的完成;最后,虽没有达成愿望,但是马克思对真理的追求与不懈努力的精神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出发,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目前的战略选择,并结合马克思《资本论》中对科学发展观相关内容的论述,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商品货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商品拜物教倾向亦不可低估。从人们的贺词“恭喜发财”到人们的顺口溜:“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以及渗透在人们社会交往中的物质利益、金钱意识的浓厚,文化价值的弱化和商品化倾向。这些在价值判断上是好是坏?为什么在私有制经济中充斥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仍然存在,这是必然的还是可以避免的等等。这些问题都重又让我们困惑。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从理论上来认识商品拜物教,认识其性质及产生的客观基础,还是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论》一至四卷中,马克思对历史上的各种资本观进行了考察,并给它们以恰当的评价。与此同时,马克思也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自己的资本理论。本文拟以《资本论》的有关论述为依据,对历史上的各种资本观作一纵的考察,以求我们对资本观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并加深对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在历史上的杰出贡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我们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经济危机的直观现象是商品卖不出去,对这个简单的现象,马克思从商品交换、两大生产部类间的交换、平均利润率下降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经济危机的理论阐释遵循着一个内在的逻辑线索,即从抽象的商品内在矛盾到经济危机的现实爆发。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一直认为,马克思从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的前提出发批驳了萨伊的“三位一体”的公式。因此,马克思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想是加以否定的。然而,笔者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却清楚地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一竞争的原因竞争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有竞争。早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①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它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要实现这个要求必须具备两个条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的市场理论,是资本主义市场运动规律的理论概括,也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市场运动规律的理论概括。因此,研究《资本论》的市场理论,不仅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市场与资本主义市场的本质区别,而且有利于指导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本文就《资本论》中所阐述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功能和市场局限性的理论及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关系作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广义的经济制度。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特别是《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制度经济理论和思想。研究和发掘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是重构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基础工作。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制度等是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语境中,马克思用"意识形态"概念指称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本质上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的、歪曲的反映。而在经济学语境里",意识形态"这一术语则"隐身"于拜物教观念、精神生产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继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新领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新"替身"——拜物教,指明了走出意识形态牢笼的根本途径——建立自由联合体。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语境中,马克思用“意识形态”概念指称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本质上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的、歪曲的反映。而在经济学语境里,“意识形态”这一术语则“隐身”于拜物教观念、精神生产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继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新领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新“替身”——拜物教,指明了走出意识形态牢笼的根本途径——建立自由联合体。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是当今金融经济自由化条件下,尤其是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理论界和政府阶层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金融危机理论通常被认为起源于克鲁格曼的第一代模型,事实上,早在19世纪中后期,针对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经济与金融危机,马克思就对金融危机的生成、扩散与防范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并在其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与货币关系理论即货币信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金融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的有关理论是互相关联和相一致的。但是,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的直接阐述对象不相同,前者来源于对现实金融市场活动的具体研究和探索,而后者多是出现在对货币本身和数量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一些直接的预见,主要有:关于生产资料共同占有为基础的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建立;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物质基础等,这些预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连莉 《科技信息》2009,(24):34-35
金融危机在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人尽皆知的名词,街头巷尾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经济生活中,电视、报纸、网络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每天都在报道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哪个国际巨头又破产了、哪个跨国公司又裁员了、哪个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严重、哪个企业受到一哄而上盲目扩张的教训更为惨痛。总之,这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资本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新兴的一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成为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各学科交叉的热门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分析人的本质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时,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是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立论依据。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又是在借鉴马克思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系理论有所深化和细化,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在深刻阐述劳动主体与劳动所有权关系的变化条件和发展逻辑的过程中,马克思集中、彻底地运用了历史辩证法。在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视阈中,劳动主体与劳动所有权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天然统一——完全分离——重新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其中,作为逻辑中项的完全分离阶段,又内嵌着劳动所有权全部丧失(奴隶)——部分获得(农奴)——全部丧失(工人)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挖掘和阐发马克思历史辩证法视阈中的劳动主体与劳动所有权关系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如何进一步尊重劳动、重视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等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的理论体系,《资本论》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