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突破性创新成为企业竞争中致胜的利器,而突破性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等特点,使企业倾向于通过获取组织外部创新知识资源来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活动。而突破性创新联盟知识共享能够有效降低独自创新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与投入。应用演化博弈方法来分析突破性创新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问题。研究结论:通过减少成本投入量、增强惩罚系数、扩大知识投入量、提高知识吸收能力均可有效地促进突破性创新联盟间的知识共享,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2.
实验类课程对于生物类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实际教学过程往往受到仪器、资金、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有效地突破了客观世界的现实壁垒,借助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各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高危险、高成本、高能耗类实验的模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可以解决高校实验教师往往缺乏信息技术背景的难题,有效提高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利用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网络平台的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功能与应用也将进一步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3.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经济指标进行筛选分类,建立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指标体系,并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四个维度,且知识应用能力贡献率最大,根据中国省域数据求得区域吸收能力,并与凯尼尔斯模型溢出吸收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指标建立较科学完备;两吸收能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吸收能力不平衡性严重,中西部有待提高,东部吸收能力较高主要来自其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等数学教学在概念引入、理论深度和知识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难以应用等问题。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高等数学教材应该从数学背景知识、应用案例、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等角度,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应用知识等模块充分引入各种相关模型,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搭建一套垂直管管内鼓泡吸收可视化实验平台,探究工作参数变化对以R124/DMAC为工质的管内鼓泡吸收过程流型变化及吸收高度的影响情况.吸收高度表征鼓泡吸收器的吸收能力,在相同的工作参数下,吸收高度越低表明鼓泡吸收器的吸收能力越强.实验结果表明,吸收高度与气、液体积流率,溶液入口温度、质量分数,喷嘴孔径,吸收压力及冷却效果均有关系.增加液体体积流率、吸收压力与增强冷却效果,降低溶液入口温度、质量分数及喷嘴孔径,均能降低鼓泡吸收高度,提高吸收器的吸收能力.经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给出R124/DMAC鼓泡吸收高度的估算式,误差约为±20%,.  相似文献   

6.
复杂产品开发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工作.研究了复杂产品设计知识产生和应用特征,建立了基于本体的复杂产品设计知识脉络统一表示,包括设计知识、设计过程、产品、人等表示,研究开发了产品设计知识应用开发工具,实现设计知识概念定义、产品设计过程定义、产品结构定义以及知识应用等功能.以滑膜摊铺机产品设计知识应用开发为例,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产品结构、关键词搜索等产品设计知识的快速导航获取,实现知识的管理和知识的传承,支持企业实施基于知识的精益产品创新开发.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依据教学改革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组织过程、实施效果等方面,论述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机械制图课程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案例教学及其在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品 《科技信息》2011,(10):I0356-I0357
知识地图是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解决知识模块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相关性和知识区分不够清晰明确等问题,本文以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为例,针对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中以文本形式大量存在的显性知识和当今分布式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知识地图结构查找理论的发展,采用一种基于层次分类体系的知识地图结构,并以层次分类方法为核心的知识地图构建方法,讨论组建符合中学信息技术知识体系需求的知识地图。  相似文献   

9.
知识地图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方式可以通过共同理解的“地图”概念,实现知识共享。从定义、功能、构建、应用、研究现状等方面对知识地图进行介绍分析,并探讨了其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兰宏  聂鸣 《科技与经济》2013,26(1):95-99
借鉴流体力学的井群渗流原理,引入集群集聚度、知识粘性、知识位势、知识距离和吸收能力等变量,构建了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模型.其中,集群集聚度、知识粘性和吸收能力相对其他因素更具有可控性,将提高集群集聚度、降低知识粘性、增强企业吸收能力作为提升集群知识溢出效率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受到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企业吸收知识的能力,企业转化知识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所在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通过探讨这些因素,界定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并归纳其主要特点,整理出分析框架。最后,将评价因子分为五类指标,进而建立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的测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中通过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对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结合教学经验,作者分析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实施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提出了实施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事实证明,文中研究的结论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也为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知识管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管理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新课题,在日趋复杂的管理变革中,知识管理、信息技术(IT)的应用,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内部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该文以资源学派理论为依托,提出创新影响要素的实证研究模型和各项概念的测量指标,利用结构方程和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知识管理水平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组织内部环境和IT应用通过知识管理水平间接地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未来性战略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较强的正面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紧紧围绕国家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针对数据结构课程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对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采用案例导学的讨论模式进行教学。案例在精而不在多,适当的案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并使他们积极思考。通过案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趣案例导学的方式也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在企业内外能否完整、及时、准确地得到传递、变换、吸收和运用,实现知识学习和知识共享,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起决定性作用。研究了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在集群中的地位是不对等的,通过集群企业地位不对等下知识溢出的Stackelberg博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集群整体视角,并不是核心企业知识溢出越多集群收益越大,还取决于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对溢出知识的吸收能力。从核心企业视角,并不是政府奖励越大核心企业知识溢出越多,还取决于奖励的具体程度,只有足够的奖励才能促进核心企业增加知识溢出。从配套企业视角,配套企业并不是完全被动,也可以通过提高知识吸收能力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王国辉 《科技资讯》2014,(8):247+249-247,249
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不仅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替代手工劳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政府管理手段的创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因此,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政府结构、决策方式、运行方式、管理和服务模式、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建立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息息相关,知识吸收能力所带动的企业知识创新与经济增长、产业创新等核心因素相互作用,将企业的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形成一种知识吸收和知识溢出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聚已戊二酯重金属复合污染处理对香樟吸收营养元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重金属可以增加根部对Ca2+、Fe2+吸收,增加叶片对Ca2+、Mg2+的吸收,但降低了香樟根部对Mg2+及叶片对Fe2+的吸收。与有机浓度100mg/kg处理相比,根和叶在有机浓度为50mg/kg对Ca2+、Mg2+的吸收能力有所增强,但对Fe2+的吸收能力有所减弱。根部吸收重金属离子与吸收营养元素离子间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但叶中重金属吸收和营养元素吸收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隐性知识是通过经验获得的,来源于个体与个体长期互动中的主观感受。图书馆的隐性知识存在于馆员个体和图书馆内各级组织中,同时还能通过流动与共享等方式从图书馆外部获取。通过采取激励、岗位转换以及多渠道交流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措施,加强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有效挖掘图书馆员的潜在知识功能来提高隐性知识的可见度,达到知识共享和创新,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