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和Ucinet等分析工具,探究了辽宁省地级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辽宁省各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提升,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2)各市旅游经济存在不均衡的空间结构,但网络密度增长明显;网络中心度也有一定的提升,沈阳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余城市;旅游经济核心区数量变化不大,但区内联系逐渐增强,边缘区区内联系不强,与核心区的联系也较弱;3)为了使城市间旅游均衡发展,需要强化核心区城市对边缘区城市的"渗漏效应",不断强化边缘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整体网络空间结构以增强辽宁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Ucinet 6.0)探索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相互关系及结构形态,继而运用QAP相关分析(二次指派程序)与地理探测器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逐渐增强,旅游经济联系整体网络逐步完善;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弱化,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两极化现象明显改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发展受旅游资源丰度、邮电业务总量、空间邻接关系、固定资产投资、专利授权数以及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等多种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各驱动因子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以黄河中下游四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城市群政策实施前后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发展特征及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各城市群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出“中游弱下游强”、“以点带面”的发展特点;城市群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各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网络格局表现出“整体稀疏,局部紧密”的特点;四大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但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群政策实施后四大城市群网络密度增长2.7倍以上;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内部各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兰州、西宁、西安、郑州、开封、青岛是支撑黄河中下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核心节点城市;结构洞与核心-边缘分析发现,兰州、西宁、西安、郑州、开封、洛阳、青岛、潍坊等8个城市受到限制最小,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社会网络分析和功能多中心性等模型与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2002~2012年间淮海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多方面的动态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淮海城市群的城镇体系较为完善,空间结构较为紧密,集聚作用与扩散作用相对均衡,并已处于城市群的快速发育阶段,且有向成熟城市群过渡的趋势。其空间结构演化呈现以下特征:淮海城市群的内部联结度逐渐增强,网络结构趋于稳定;处于极化态势向均衡态势的过渡期,空间多中心性特征初现;存在着显著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修正的引力模型为基础,对黄河沿线河南段8个节点城市2010年、2014年、2018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借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核心-边缘模型、中心度三个方面衡量黄河沿线河南段节点城市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沿线节点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旅游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2)沿线节点...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既是一种地理空间结构,也是一种社会空间结构,其发展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城市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即沿着时空路经而变化,因时因地而异.文章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内涵、中国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演化阶段与实例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城市居住区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窦开龙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7(2):112-120
基于耦合理论,在分析入境旅游与城市经济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建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中国典型旅游城市桂林,根据2006—2017年入境旅游与城市经济系统各个指标的统计数据,对两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大尺度演化态势做了实证分析。测评数据表明:桂林耦合度与协调度指数均出现大幅度上涨趋势,耦合协调发展态势不断得到优化,但不足之处是整体协调等级依然不是很高,处于“拮抗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尚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原因是城市经济滞后。桂林需要在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的同时,继续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城市经济,使耦合度与协调度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8—2018年海南省入境旅游数据,运用年际变动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分析海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省入境旅游规模小,1998—2004年港澳市场入境游客数量年际变化幅度大于台湾和国外市场,2005—2018年港澳市场入境游客数量年际变化幅度小于台湾和国外市场;(2)1998—2018年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明显下降且趋于平稳,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港澳、台湾、俄罗斯、韩国,欧美国家市场占有率较小,市场多样性不足;(3)1998—2018年海南省入境旅游强亲景客源市场增加,弱亲景客源市场减少,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亲景度发生了较大正向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入境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亟待提高在研究中的被关注程度.而关于入境游客对西部旅游热点城市的旅游认知研究,是西部入境旅游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对西部城市国际旅游形象的树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等方面极具参考价值.基于此,本文以2008年5-10月在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13个旅游热点城市所... 相似文献
13.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51-356
发展入境旅游是国家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落后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1995—2012年中国大陆入境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作为衡量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指标,对大陆32个省市间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时序演化态势和省际差异进行分析.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绝对集中度指数对中国入境旅游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指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a来中国入境旅游获得了快速发展,省市间的相对差异不断减小,而绝对差异则呈现出持续增大的趋势;入境旅游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的趋势明显,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成为入境旅游的增长极.最后提出中国入境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系统收集2000—2008年福建省9地市入境游客数据,利用市场占有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对福建省入境旅游地域分布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入境旅游具有较高的空间聚集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和高级别旅游景区(点),如福州、厦门和泉州等城市;港澳台游客占主导,外国游客以日本、美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居多;入境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在逐渐下降,而空间均衡度在逐渐提高,反映出旅游发展地域分布正在逐渐扩展.福建省近10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作为原始数据,建构时间序列模型.研究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进而利用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16.
17.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1)
旅游业是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运用DEA模型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旅游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变异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马尔科夫链、标准差椭圆等模型分析旅游效率空间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西各地的旅游效率发展水平较高,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平均值都在0.800-1.00之间,综合效果良好;(2)旅游效率空间特征总体差异不大,相对差异较为明显,各地区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3)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现有发展格局仍然会维持较长的时间,可能出现“俱乐部趋同”和“贫困陷阱”现象。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旅游立省"战略的提出,河南省旅游产业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运用SPSS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变化以及河南省市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并就如何发挥地域特色、协调区域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21,39(1):132-139
选取2009—2018年截面数据,借助ArcGIS10.2软件,运用重力模型、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局域关联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探究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并选择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其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研究表明:①2009—2018年东北三省旅游经济重心在辽宁省内且向东北方向偏移.②东北三省旅游经济表现为空间依赖性.旅游经济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低-低集聚区集中在黑龙江.另外,辽宁、吉林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二元结构也较为显著.③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发展由"西南高、东北低"逐渐演变为"中间高、两端低"的空间格局.2009—2018年旅游经济的发展以热点区为主.④居民生活水平、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经济等一级指标对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影响较为显著;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等二级指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