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明确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种子库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浇水方式对种子库特征的影响结果,采用室内萌发的方法,对千湖湿地不同类型湿地,河流湿地,塘库湿地和沼泽湿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千湖湿地平均种子库密度为4446粒/m2,其中以沼泽湿地种子库密度最高为(6135±984)粒/m2,其次为河流湿地(3803±1286)粒/m2,而塘库类型湿地最低为(3401±556)粒/m2;千湖湿地种子库共萌发38种植物,隶属于18科36属,其中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数分别为29种,26种和32种.千湖湿地萌发物种以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不同类型湿地种子呈现垂直分布的特征,0~5 cm土层的种子密度显著高于5~10 cm土层.不同类似湿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不同浇水方式显著影响湿地种子库的特征,水淹处理和干湿交替处理显著降低湿地种子库的密度和萌发物种数,而在水淹处理和干湿交替处理萌发的物种主要以沉水性水生植物,诸如金... 相似文献
2.
通过幼苗萌发法研究了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大湖池、中湖池、沙湖、象湖等5个湖泊的不同水位湖滨带土壤的种子库特征,并比较了土壤种子库与秋季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库中共计萌发了52个物种,其中沙湖最多有35种,而蚌湖最少只有21种.种子库中萌发出的幼苗以牛毛毡(Heleocharis yokoscensis)、沼生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刚毛荸荠(Eleocharis valleculos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等数量最多.地表植被中则出现了68个物种,以红穗薹草(Carex gotoi)、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蚕茧蓼(Polygonum japonicum)、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物种的盖度最高.5个湖泊的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相似系数都比较低,平均相似系数为25.22%,这表明在秋季退水后,鄱阳湖湖滨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立主要依赖于根茎等无性繁殖体,土壤种子库的贡献较少. 相似文献
3.
以塔里木河流域上中下游典型河流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典型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各湿地类型的植被群落物种匮乏,伴生种较少,各典型湿地萌发的物种数为10-13种,土壤种子库密度为240-933粒/m2,属于较低水平;2)不同河流湿地断面土壤种子库密度为上游湿地最高,中上游其次,下游最低;3)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为:上游各土层间无差异,中游和下游0-5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水平分布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种子雨的季节动态及土壤种子库特征,以阐明其种群更新和演替规律。【方法】以江苏溧阳大石山3种林分密度(1 050、720和525株/hm2,代号依次为C1、C2、C3)青钱柳人工林为对象,对其种子雨季节动态及种子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在江西九岭山5个青钱柳天然群落设样方调查,并对样方内的土壤种子库分枯枝落叶层(Ⅰ层)和土壤层(Ⅱ层)进行种子筛选和分析。【结果】根据青钱柳种子雨密度,将落种时期分为3个阶段:落种前期(8月20日—9月20日)、落种中期(9月21日—12月10日)和落种后期(12月11日—12月30日);种子雨出现2个高峰(9月10日和12月20日),落种前期和落种后期其单位面积落种量分别占全年的42.4%和43.5%;不同落种阶段的种子雨密度和具生活力的种子数差异显著,但其他种子性状差异不显著。林分密度显著影响青钱柳饱满种子数和种子千粒质量,但未影响其他种子性状。青钱柳天然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均呈现为Ⅰ层(37.4粒/m2)>Ⅱ层(17.9粒/m2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9年、1995年、2000年和2009年4期洪泽湖地区的TM图像,基于专家分类器从光谱和空间特征多方面制定规则,分析遥感影像上洪泽湖湿地及湿地内部各种类型的分布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用专家分类器可以更好的提取出洪泽湖湿地及湿地内部耕地、养殖场、湿地植被和敞水区等分布及其变化;②在研究期内,洪泽湖湿地面积总体上呈现一种先降后升的趋势.1989-2009年间洪泽湖湿地内的耕地和养殖场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40倍和2.64倍,湿地植被和水体面积在研究期间分别减少了18%和15%.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中国湿地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和湿地科学的研究成为国际众多学者和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学科,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在这一基础上,本文论述了中国湿地的现状及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中国湿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但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使湿地资源不断丧失,进而对中国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以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析.同时对中国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相应措施及建议,旨在为管理部门制定法规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溪源湿地秋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秋季在浙江景宁望东洋溪源湿地对5种代表性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望东洋溪源湿地的土壤动物隶属4门7纲17目,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双翅目、膜翅目,常见类群为蜱螨目、线虫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翅目和半翅目,其他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群落复杂性指数(C)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稀疏小乔木林>五节芒草丛>白茅草丛,Shannon-Wei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呈显著负相关;望东洋溪源湿地土壤动物的表聚性现象明显.根据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聚类和二维非度量标度排序(MDS)的结果,可将土壤动物分为3种类型,即湿润江南桤木林型、干燥乔木林型和杂草型,反映了土壤动物群落对湿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并依此推断含水量和植被的盖度,尤其是灌木盖度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向海湿地内选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碱草(Leymus chinensis)、碱蓬(Suaeda glauc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4种植被,以其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4个不同深度(0~10,10~20,20~40,40~6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碳代谢相关酶的活性,运用单因素多重分析及相关分析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环境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植被下的土壤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性大体呈现为黄花蒿植被土壤最高、芦苇植被土壤最低的现象,3种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芦苇和碱蓬土壤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从土壤表层至深层(0~40 cm)逐渐升高,芦苇、碱草和黄花蒿土壤淀粉酶活性从土壤表层至深层逐渐递减;土壤含水量:芦苇土壤>碱草土壤>碱蓬土壤>黄花蒿土壤,土壤电导率:碱草土壤>芦苇土壤>碱蓬土壤>黄花蒿土壤,土壤pH值:芦苇土壤>碱草土壤>碱蓬土壤>黄花蒿土壤,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和pH值逐渐升高但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3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土壤种子库是种群地上植被更新的基础,对入侵植物种群形成和危害起决定性作用.方法 本文通过研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1~6年土壤种子库和地上种群数量的关系,分析土壤种子库对其种群建立、增长和维持的作用.结果 (1)土壤种子库密度随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传统层次分析法在人工湿地类型优选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从技术、经济和环境3个角度评价表面流、水平潜流和垂直流3种湿地类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人工湿地类型优选模型,并采用模拟生物自然进化法则的加速遗传算法统一求解各模糊判断矩阵,得到各种人工湿地类型的权重排序值。实例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两种人工湿地类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具有较大的优势。文章建立的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人工湿地类型优选模型,提高了人为主观判断的准确性,为人工湿地类型优选提供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1.
割草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与组成的影响Ⅳ群落生物量的组成与种子数量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典型草原群落生物量的组成与种子数量的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在割草干扰下,割一年休一年和一年割一次的群落生物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5.58%和25.31%;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数量分别较对照下降11.35%和27.33%。种群相对生物量与相对种子数量没有一致的关系,表现为5种形式,即生物量较高而种子数量较低;生物量较低而种子数量较高;生物量与种子数量相近;在生物量而无种子数量和无生物量而有种子数量。不同科植物生物量与种子数量有一定的差异。禾本植物生物量较高,而种子数量较低;菊科植物生物量较低,而种子数量较高,豆科植物生物量一般高于种子数量;其余科植物均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生活型植物生物量与种子数量也有差异。多年生草本植物生物量最高,而种子数量较低;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生物量较低,而种子数量占总量的一半以上;灌木和小半灌生物量和种子数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割草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与组成的影响——Ⅲ 12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与重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典型草原12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及其重量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20种植物分属于29科80属.据12组20粒种子重量的平均值,黄蒿种子的重量最轻,为0.758±0.361mg;芯芭种子最重,为1625.616±806.434mg.草原植物以小粒种子为主,50mg以下的种子占总量的66.67%;从1000到1700mg的种子仅占1.67%.植物生活型(生长型)与种子大小、重量和散布形式有关,在典型草原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数的77.50%;其次为一年生草本和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别占8.33%和6.67%.种子数量与种子重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水位变动对消落带种子库分布格局的影响.试验采用萌发法,以直径为15 cm的培养皿作为萌发器,控制温度20℃、光照12 h/d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萌发物种为一年生植物,种子库种子密度在111.12~1 889.04粒/m2,萌发物种数量介于在1~8种之间;随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Ⅱ型曲柄摇杆机构在两极限位置时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各构件长度尺寸之间的参数方程,推导出了其六种不同已知条件下的解析综合公式;进而给出了两类曲柄摇杆机构在运动、尺寸及动力性能(最小传动角的位置及计算公式)方面的五个差别。这不仅有效地克服了图解法的缺陷,而且完善了曲柄摇杆机构的解析综合法,并为两类机构的选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杉木多世代连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在南平溪后安曹下的杂木林、1代、2代及3代杉木人工林中设立标准地,对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及随杉林多代连栽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及连续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保水和供水能力下降,土壤大部分全量部分全量养分含量减少,土壤供肥和保肥能力下降,导致杉木林分生产力下降,这是杉木连栽后衰退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27个鹅掌楸交配组合种子饱满度、生活力、发芽力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杂种鹅掌楸平均种子饱满度、平均种子生活力分别为9.00%、5.11%,17.57%、10.76%和29.44%、16.95%.鹅掌楸种子活力种间差异明显,变异趋势为:杂种鹅掌楸>北美鹅掌楸>中国鹅掌楸;同时,同一种源不同个体间种子活力差异明显;不同交配类型种子活力差异显著,控制授粉明显优于自由授粉. 相似文献
17.
采集了青岛市胶州大沽河下游咸水入侵区砂样,以及大沽河河水、李哥庄镇当地居民饮用地下淡水和雨水。通过室内土柱驱替实验,对不同类型的淡水驱替咸水的过程中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水驱替咸水的过程中,多孔介质渗透性均发生突变,不同类型的淡水驱替咸水时含水介质渗透性降低程度不同:河水驱替海水时渗透性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66%;雨水驱替过程中渗透性降低幅度为46.2%;地下水驱替过程中渗透性降低幅度较小,降幅为17.5%。说明天然条件下的驱替不能达到防治海水入侵的目的,选择大沽河河水回灌效果会更好,可以为海水入侵治理中驱替水质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皇甫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乔木林地(人工油松林)、灌木林地(人工沙柳灌丛)、草地(自然恢复草地)三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类群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类群多于乔木和灌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越高,放线菌的白抱类群越少,土壤质量越好;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多少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优势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京东板栗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失水规律。结果表明:板栗烘干、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的失水特性主要表现为降速干燥过程,干燥过程属于内部扩散控制。烘干和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为Page方程;真空干燥为单项扩散模型。不同切片厚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对干燥速率的大小影响程度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