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需要融入这个大文化之中。本文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陶瓷艺术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展望了以传统文化为背景,陶瓷艺术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4.
5.
石东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本文从元代散曲大量俗语方言的入曲、酣畅淋漓的表现手法以及衬字的运用、音韵的变化等方面探讨了元代散曲较之于唐诗宋词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杜书瀛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30(3):52-55
当今时代出现的所谓“审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审美-艺术化”的趋向,并不意味着艺术与生活合一,而只意味着艺术形态的改变、存在状态的改变、价值趋向的改变、艺术手段(媒介、工具)的改变、艺术思维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改变等等。“艺术——生活特异化”的特色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张建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Z2)
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们思想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它是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相结合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离婚》是鲁迅创作的现代题材小说。小说从封建势力的威压和人物自身的局限两方面剖析了造成主人公爱姑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 ;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从深层次表现其精神实质 ,勾画出人物的灵魂 ;运用高超的讽刺技巧 ,对压迫者进行无情的嘲讽 ,对被压迫者灵魂的劣根性给予尖锐的批判 ,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郭鸿燕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3):15-17,37
《离婚》是鲁迅创作的现代题材小说。小说从封建势力的威压和人物自身的局限两方面剖析了造成主人公爱姑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从深层次表现其精神实质,勾画出人物的灵魂,运用高超的讽刺技巧,对压迫者进行无情的嘲讽,对被压迫者灵魂的劣根性给予尖锐的批判,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陶瓷艺术与现代观念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陶艺的内涵、个性和价值,以及现代艺术观念对陶瓷艺术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冯向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关于艺术心理,人们有多种表述,或谓之为情感的濡染,或谓之潜意识的发露,或谓之意象之产物……,但趋于多数认同的是:内心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交流,形成了艺术心理的主旋律。艺术心理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想象、表现及艺术欣赏的理解、判断和鉴赏,都是深奥的心理状态,它是内心世界与宏观世界反复交流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这种境界(是指两个世界的交流)是无休止的,在这种无休止的交流过程中,其结果愈来愈倾向于人化的自然与自由。一、内心世界与宏观世界的交流创造了人与自然共融的境界。我国古代哲学中的老庄哲学的基…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文学理论教材对艺术情感的论述限于它所关注的对象上,而对情感的形式强调不够。这样,由形式创造而派生出的一些美学意义被忽视了,艺术情感和自然情感的分界仍处在一片混沌中。本文旨从形式的探讨上去发掘审美情感的独特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范曾艺术思想,涉及到他的价值观、美学观等多个方面。他的“艺术家出自虔诚和勤奋”、“中国画是即兴神驰的产物”的艺术思想源自于其“心与物交”、“迁想妙得”中国传统哲学的体悟。本文试就此谈谈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杨亚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6):99-101
年画是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艺术品。它是伴随着我国春节辞旧迎新和除邪避恶的活动而产生的。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年画被赋予了多层意蕴。它既是驱邪避恶的神物,又是烘托喜庆气氛的饰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本文将简单阐述年画的由来、特征及影响,进而引起人们对传统年画的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青少年艺术教育与音乐生活的现状,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已的看法,指出艺术教育应根据学生新特点进行适时的改革,进而强调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画与陶瓷装饰艺术的交融给人们的审美愉悦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质所在.本文从用墨、用笔、构图、意境四个方面谈论了国画与陶瓷装饰艺术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20.
王求识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81-84
萧红的小说蕴涵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书写着作家一生的苦难、辛酸和生命意识的解读。她的作品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生”“死”体现的是一种枯索麻木的状态和对生命的冷漠、残酷。其作品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的生命意识影射着作家悲观的厌世情绪和对生命乐观的凄凉。虽然其小说有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但其过于散碎的结构和近乎失真的描写亦是不可忽视的瑕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