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层建筑组合隔震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高层组合隔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对高层隔震体系上部结构设计和隔震层设计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高阶振型和高阻尼对隔震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竖向构件布置的基本原则,分析了隔震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各类隔震装置的配置方法.根据以上基本理论,将基于性能的组合隔震设计方法应用于目前国内最高的高层隔震设计中,充分考虑纯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的性能特征,将其按照相关组合原则配置于隔震层中.通过分析表明各类隔震装置充分发挥了设计性能,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各项性能目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最后对高层隔震结构的相关构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被动控制中的基础隔震技术,并说明了隔震结构区别于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的特点,最后提出隔震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层隔震和非隔震结构的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隔震效果以及减震机制。结果表明:高层隔震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层间位移反应比非隔震结构明显降低,隔震效果明显;在高宽比为4的情况下,试验隔震支座未进入受拉状态;高阶振型对非隔震结构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隔震结构的情况,隔震降低了结构基本振型反应的同时有效抑制了高层结构高阶振型的反应,这成为长周期高层隔震结构仍然能够取得较好隔震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防灾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隔震技术即安全又经济,是较好的减震措施之一.本文从各种隔震体系的本质特点入手,分析了它们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将该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高层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标准的研究还不十分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通则及规范,以及国内学者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态的设计方法的研究,依据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高层结构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设防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功能分类、性态目标及抗震设计类别;将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性态分为五个水准:充分运行、运行、基本运行、生命安全、接近倒塌;最后将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设防目标进行量化,为高层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隔震技术将建筑物和强烈地面运动隔开,使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平地震力降低,从而提高了结构安全性或降低建筑物造价的原理.并主要对美国,新西兰和日本这三个走在抗震研究前沿的国家的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隔震材料和隔震体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从业主的认识误区、生产工艺和工程师的设计观念几个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使用隔震技术的原因,并对怎样推广隔震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础隔震体系隔震效果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隔震技术目前已逐步得到应用,为了避免滑动减震的盲目性,需要预先判断结构的减震效果,针对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多层和中高层基底隔震体系,提出了以隔震系数定量评价结构隔震效果,并给出了隔震系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组合隔震体系是指隔震系统采用多种隔震支座,达到最优的减震效果。对于高层或小高层结构,在结构中轴力大的位置处设置弹性滑板支座,在其它位置设置橡胶隔震支座,可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对一个实际的1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分析对比了一般隔震体系和组合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组合隔震体系比一般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SIMULINK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仿真计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了一种在SIMULINK环境下对建筑结构基础滑移隔震体系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的新方法,给出滑移隔震结构隔震动力方程,分析了含滑移隔震层的剪切型多自由度串联体系模型,并给出模型的状态方程,根据模型状态方程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多质点滑移隔震结构的仿真程序,并将其应用到经平移后采用滑移隔震减震加固的江南大酒店工程中,计算结果与其他计算方法所得结论一致,证明了该方法对滑移隔震体系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SIMULINK的仿真分析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土木工程其他主动与被动控制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层隔震结构的动力性能,尝试用隔震层上部子结构前两阶频率和前两阶振型与悬臂等截面直杆剪切相似且考虑上部结构总质量不变的准则推导高层隔震结构3质点等效模型.所推导的上部子结构2质点模型和全结构3质点模型较好地考虑了高阶振型的影响,分别较好地等效了剪切型高层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同时发现高层隔震结构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无...  相似文献   

11.
断层剪力墙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高层结构,对它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还不是很清楚,有必要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理论.文中介绍断层剪力墙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以及其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结构弹塑性动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价的新思路.该理论可用于断层剪力墙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及研究,也可进一步发展应用于分析解决结构减振耗能、振动控制和基础隔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近 10年来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的建筑结构抗震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控制研究与应用、基础隔震研究、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墙的研究、结构 -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等 .这些研究工作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大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底盘双塔结构在地震时底盘与上部塔楼连接处的薄弱层易遭到破坏。为解决竖向刚度不均匀造成的地震破坏,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在大底盘与上部塔楼之间设置隔震层,减小传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层间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对其进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幅值,层间位移,底部剪力都相应地减小;隔震结构的变形主要由隔震层承担,隔震结构加速度和层间位移在隔震层处达到最大值,层间剪力在隔震层处大幅度减小,起到了相应的隔震效果,为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减震技术主要集中应用在基础隔振和消能减震体系中,有较好效果但使用条件也受限制。结合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和调谐质量阻尼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超高层结构中应用非线性"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减震技术。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地震作用下采用了非线性"TMD"减震技术和不采用减震技术的某高层结构的地震反应,发现了非线性TMD技术对超高层建筑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该技术对超高层结构的减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高层框架结构为对象,提出一种结合分段隔震和相邻建筑物连接阻尼器耗能的新型混合被动控制体系,能有效应对宽频地面运动,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冗余度.通过对同一高层建筑结构分别采用无隔震形式、分段隔震形式和混合被动控制形式进行数值模拟,考察短周期波、含滑冲效应脉冲波和长周期波作用下分段隔震体系和混合被动控制体系的减隔震效果.研究表明,短周期波作用下分段隔震体系控制效果较好,但在含滑冲效应脉冲波和长周期波作用下分段隔震效果不佳,基础隔震层和中间隔震层的位移较大,存在超出支座位移限值的可能,而采用混合被动控制体系能有效减小隔震层的位移,显著提高结构减隔震效果,且当中间隔震层设置在结构中部时混合被动控制体系的减隔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赵林 《河南科学》2012,30(9):1287-1291
以280 m高郑州会展宾馆为例,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布置结构体系和方案时需保证竖向刚度均匀、平面布置对称以及构件尺寸合适,结构的强度设计与延性构造措施可满足"三个水准、两个阶段"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周期、位移、扭转、地震剪力系数、倾覆弯矩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值要求.研究结论为类似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工程界比较关注的隔震建筑串联隔震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建立基于传递矩阵法的临界荷载求解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稳定性分析单个支座的场矩阵和连梁等效成抗弯弹簧的点矩阵:其次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串联隔震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特征矩阵,并根据所得特征矩阵建立其临界荷载的控制方程,该方法避免了繁琐的力学推导过程:最后通过计算两种不同型号的串联隔震系统的临界荷载和探讨参数变化对柱串联隔震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连梁对提高柱串联隔震体系临界荷载不明显,建议隔震建筑下部结构应优先选用地下室悬臂柱方案.  相似文献   

18.
扼要比较了Rayleigh阻尼和Caughey阻尼两种阻尼模型,利用ANSYS软件中的APDL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将Caughey阻尼模型应用到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中;以某实际复杂高层建筑为例,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阻尼模型对复杂高层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计算结果的影响,讨论了Rayleigh阻尼模型和Caughey阻尼模型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Rayleigh阻尼模型的曲线形状与所选取的控制频率相关,两控制频率间的计算阻尼比小于实测结果,两控制频率以外部分的计算阻尼比则大于实测阻尼比;Caughey阻尼模型能在较大频率范围内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