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参照现场桩端后注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自主研发的模型桩钻机以及注浆装置研究黏土中不同桩端注浆量下5根模型钻孔灌注桩竖向抗压承载特性,并通过后续土体开挖,分析桩端后注浆浆液上返高度和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注浆试桩相比,黏土中不同桩端注浆量下试桩极限承载力提高率为37.5%~112.5%,承载力提高幅度与注浆量呈正相关;注浆试桩桩端以上浆液上返段深度范围内轴力明显小于未注浆试桩,且轴力随着注浆量的增大而减小;桩顶荷载较小时,在浆液上返段深度范围内,4根不同注浆量试桩平均侧摩阻力略大于未注浆试桩且增长幅度受注浆量影响很小;随着桩顶荷载增大,该深度范围内注浆试桩桩侧平均摩阻力远大于未注浆试桩且其值随着注浆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注浆压力条件下,不同桩端注浆量主要影响桩端浆液上返深度范围内桩身侧摩阻力值大小,对上返高度影响较小,桩端后注浆浆液上返高度约为桩端以上14倍桩径;未注浆试桩表现出摩擦端承桩的特性,注浆试桩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在同一桩顶荷载下不同注浆量试桩桩端阻力发挥比例随着注浆量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开挖分析得出黏土中桩端后注浆主要通过浆液压密和劈裂作用于桩端和桩侧土体进而改善基桩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2.
后压浆技术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桩基现场原位试验,分析研究了后压浆技术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浆液的作用消除了桩端沉渣和桩侧泥皮的影响,使土体固结,强度增大,改善了柱的传递性能,使桩侧摩阻力增加,轴力衰减速度加快;桩侧极限摩阻力提高50%以上,达到桩侧极限摩阻力时的沉降增大6倍以上,为桩端阻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大沉降距离;相同沉降量下后压浆桩桩端阻力提高幅度较大;浆液对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综合影响提高了桩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桩端后压浆灌注桩进行静载试验以及开挖观察,探讨了加固体的性状以及压浆参数对单桩承载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灌注桩荷载传递特点和桩端阻、侧阻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趋势。经试验发现:压浆量、压浆压力以及岩土的可灌性是影响加固体性状的主要因素;浆液上返与桩周土作用形成的复合桩身形式对桩侧摩阻力影响较大,桩侧扩径效果明显处其侧摩阻力提高幅度大;桩端后压浆改变灌注桩承载力特性,常规桩表现出摩擦型端承桩性质,桩端压浆后表现出端承桩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底桩侧联合后注浆的承载力特性研究很少,制约了该新技术的推广。文章通过对室内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对管桩不同注浆方式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普通砂土中桩底注浆、桩侧注浆、联合注浆以及不注浆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机理,观测了浆体在土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注浆方式对承载力和沉降量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为管桩联合后注浆技术提供了借鉴意义,对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常规桩和注浆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对比常规桩和注浆桩在不同桩顶位移下承载力的提高幅度,提出了设计大直径超长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建议方法,并验证其适用性.方法通过广东某大桥大直径超长旋挖灌注桩桩端注浆现场试验得出荷载-沉降曲线,根据预埋的应力计测出桩身侧摩阻力值,通过计算得到桩身轴力、桩土相对位移以及桩端位移.结果注浆桩S2的桩端阻力比常规桩S1发挥较早,浆液技术更有利于侧阻和端阻的同步发挥;注浆桩总承载力、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提高系数随桩顶位移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总承载力和侧摩阻力的提高系数变化平稳,增加速率远远小于端阻力.结论桩端注浆不仅有利于端阻的发挥,还有效减小了桩顶沉降,从而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常规桩下部土层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未达到极限,建议计算时乘以折减系数;桩端注浆桩桩端附近土层的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均乘一定的增大系数.  相似文献   

6.
后注浆微型钢管桩具备施工速度快、布置形式灵活、承载力高等优点,在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注浆后桩-土界面力学行为与强度特性尚未得到定量认识,因此,需要开展后注浆钢管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依托国网沧州东光北变220 kV线路工程,对原状土和不注浆钢管桩、后注浆钢管桩桩侧不同水平距离处土体及桩-土界面进行现场取样,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注浆作用对土样变形及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借助微米CT扫描仪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手段,从微观层面对比分析注浆作用下桩-土界面结构的变化及浆液进入原状土体的程度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注浆后浆液的渗入使得土体结构更加密实且黏聚力明显增大,但浆液影响范围有限.研究成果可为该桩型加固机理的揭示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后压浆灌注桩是在普通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桩.它是在钻孔、挖孔或冲孔等各种形式的灌注桩成桩之后,通过埋设在桩身中的注浆管,将能够固化的浆液(如纯水泥浆、水泥砂浆、掺加外加剂的水泥浆、化学浆液等)均匀地注入桩身侧面或桩端底层,改变了桩端、桩侧附近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使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桩的沉降得以减小,桩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桩身位于粉质粘土中而桩端支撑在圆砾层上的预制管桩,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桩端圆砾层的厚度变化对预制管桩承载力的影响及模型桩荷载作用下的侧摩阻力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圆砾层厚度越大,桩的承载力越大;圆砾层厚度越大,桩侧摩阻力的增幅越大;圆砾层的厚度越大,预制管桩破坏时的总沉降量越小,破坏反应较厚度小者更强烈,桩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增大出现极限值.  相似文献   

9.
吴鸿毅 《广东科技》2011,20(14):176-177
桩端后注浆技术是在通过预埋的压浆管对桩底压注水泥浆液,从而减少桩周泥皮和桩底沉渣的负面影响,在工程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泥皮对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的影响,结合在深厚软土层地基中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并通过注浆效果和桩基试桩静荷载试验分析,表明桩端后注浆技术能有效改善桩土界面条件,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少桩基沉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桩侧不同的注浆位置、间距和半径对旋挖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秦皇岛汤河国际住宅项目2号楼桩基工程,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验证了用FLAC3D模拟注浆桩的可行性。运用该软件建立不同的模型,分析不同的后注浆情况对灌注桩承载性能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后注浆能够较显著地提高单桩承载能力,降低桩顶沉降。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注浆半径越大,注浆位置越接近桩端,桩身承载力越能得到有效地提高。而注浆间距的改变对注浆桩受力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对桩身承载力的提高效果最好的是桩端桩侧联合注浆,其次是桩端和桩侧注浆。  相似文献   

11.
高承台支桩群桩效应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缩尺模型试验,通过改变桩间距、支部位置、支部数量的模型桩试验与等截面桩试验的对比分析,研究砂土中高承台支桩的群桩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支部结构的模型桩,其Q-s曲线多呈缓和形态,其具有优异的承载性能及抗沉降表现;桩间距对支群桩的影响不明显,支群桩的承载力随着支数、支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其沉降呈现减小的趋势,支层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弹性阶段,支群桩的桩端阻力、支端阻力与支群桩的沉降位移呈线性正相关;支群桩的各桩桩侧的支部结构有效的分担部分荷载份额,其边桩优先比中桩发挥作用;支桩的群桩效应系数η基本接近于1,其各桩的承载力基本等同于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减沉桩单桩刚度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单桩刚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减沉桩单桩刚度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程地质分析,比较了常规桩基方案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方案。  相似文献   

14.
郝一菲 《山西科技》2010,25(2):90-91
文章介绍了古交市滩上桥工程概况,并就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及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提高施喷桩单桩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旋喷桩、旋喷放置钢筋笼桩和旋喷植桩3种桩型的工程静载荷试验结果分析研究,探讨了提高旋喷桩单桩承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论述保证灌注桩桩头质量重要性入手,分析得出影响灌注桩桩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桩位偏移量,桩头标高,桩头砼的强度,笼径、笼位和笼顶标高,桩头粗度,提出了保证和提高灌注桩桩头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芳 《山西科技》2009,(1):111-112
桩基础通常在地下或水下,无法直观其质量,属隐蔽工程,其施工程序繁、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桩基础工程的试验和质量检验尤为重要。文章对桩基测试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对桩基测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钻孔压浆桩在高层建筑桩基工程的应用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钻孔压浆桩在该工程桩基工程的应用,通过单桩抗压静栽试验和单桩抗拔静载试验、高应变动力试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和声波透射法多种方法检测表明,钻孔压浆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桩身结构完整性好等优点,可以在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路堤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帽效应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室内模型试验以及现场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桩帽以及桩帽尺寸的大小,对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分担比、加筋垫层的应力以及整体沉降特性等的影响.研究表明:桩帽的存在增加了桩顶与垫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起到均化桩顶集中力、减小桩顶向垫层刺入量的作用,使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控制沉降的能力远好于不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帽尺寸逐渐增大,桩间土的应力明显减小,Q-S曲线由"陡降型"向"缓变形"转变,有助于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整体承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生石灰桩+CFG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布桩方案、设计计算、施工要求、质量检验及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