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文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着颇多的争议,这些争议既包含有纯文学本体上的论争,也涉及到与纯文学相关的文化、哲学、美学、语言学、历史甚至宗教、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异议。本文把纯文学具化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两部分,并试图从美学(狭义上而言)、语言学、哲学、历史(广义上而言)和社会等五个范畴入手来粗略地考察其在当今中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黎杨全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70-72,54
"老鹰抓鸡"、"蛇"是屠格涅夫爱情作品中的两个重要意象,它们成为屠格涅夫对爱情悲观主义看法的隐喻与形象化注解,而这又与他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整个悲观主义体认紧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赣方言与"达"、"伤"、"凌"的训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伤”、“凌”三字的训诂与赣方言的相互印证,表明在文献不足的情况下,活生生的方言在训诂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4.
郭店楚简中有"刃"和"纫"两字,从先秦文献和音韵训诂的理论来看,这一字皆应读为"昵"训为"亲".  相似文献   

5.
"V+P+N"是一类常用的结构,性质比较复杂.本文首先综述对"V+P+N"结构研究的几种观点;然后根据原型理论,通过时"X于"结构的考察来预测"V+P+N"结构的发展趋势;最后用方言材料来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6.
"超越"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界普遍将其定义为基督教的"上帝"。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超越"则表现为"转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在本体论层面上,它强调的是追求事物背后所得以存在的最终依据,即"理念";在方法论层面上,它强调破除原有的思想界限,以批判性思维建构理论。柏拉图所提出的"转向"理论是西方哲学话语下的"超越"的一种特殊呈现方式,他的理念论及其对"理念世界"的建构,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使西方哲学开始从宇宙论向本体论转型。  相似文献   

7.
近代汉语助词体系的形成是近代汉语形成的重要标志,宋代是近代汉语助词体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以宋代辛弃疾词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前后历史时期相关语料,可以初步探索助词"了"和"却"产生和使用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儒学,就其内容而言,其核心是"仁"与"礼";就其渊源看,乃兴于邹鲁。儒学之"仁"乃源于邹地,是孔子取法东夷之"仁"观念而成;儒学之"礼"在一定程度上是承传了三代文明,而鲁是三代文明的汇集地。由此,儒学之所以源于邹鲁与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颇深。  相似文献   

9.
国内的语法化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历时研究,即探讨某个语法形式的历时演变过程。现以共时的视角,分别从语义、结构密度、语法结构和语用范围四个方面探讨汉语中“不要太……”结构的“准语法化”现象(即语法化倾向),并且对产生此现象的认知动因作出解释。通过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语义变化导致语法结构变化;2)语用范围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宏观化和微观化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三代领导人科学分析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战略思想,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1.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人的觉醒"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个重要收获.这一思想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便是"人的文学"的诞生.但是,时代、个人与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觉醒"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文学"的复杂面貌.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从传统学派的直译、意译之争到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多元系统论诸论,百花齐放的局面已经走了几千年,各派别站在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翻译的认识,或众说纷纭,或人云亦云,规范性理论也好,描述性理论也好,各派之间似乎很难完全说服对方,这一方面体现了理论的可发展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理论还有待完善、提高。文章作者在纵深研究主要中西译学的基础之上,着重对当今中西译学领域的核心理论进行了批评比较,发掘其中的问题和共性,提炼出了文本有其“核”及翻译的“共核”观,并以案例分析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生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角度入手,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出路,以缓解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5.
马力 《甘肃科技》2008,24(3):173-176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孔子德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因而在实践中孔子特别注重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他提出、总结并践行了一系列关于"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前者包括愤启悱发、子欲无言、因其材而笃等,后者包括学如不及、乐勉结合、自省自讼、温故知新等。这些不仅是孔子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实现德育目标、建设和谐社会,使伟大中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巨大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林俊卿的"咽音"理论从科学的角度描述和揭示了许多曾不被传统声乐所知的歌唱技能应用的物质基础,包括发声器官的发音机能状态及在发音过程中神经系统策动这些器官工作的心理状态,扩大了人们对声乐的认知领域,引发了人们对歌唱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与教学观念上的革命,对世界声乐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装饰均反映出至善至美的本质,“祥”、“美”同源的审美意识始于原始时期,“纹化”在意象丰富的纹样、装饰之中。吉祥装饰背后蕴藏了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望,反映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主流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不同的"NL V 着 NM"结构,它们有着不同的变换方式.一种可以变换成"NM V 在 NL",另一种则不可.词尾"着"虚化的分期以及虚化过程中对动词要求的限制造成了共时平面两种不同的"NL V 着 NM"结构.  相似文献   

19.
"命"和"时"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客观的;其不同点是"命"是不可认识的,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而"时"却可以认识,人能够在认识"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时"的需要.认识到此,对人的活动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安义方言的“搦”字句可以区分为搦1、搦2、搦3、搦4、搦5、搦6、搦7,它们分别表示“拿”“给予”“役使”“使用”“处置”“被动”“假设”,并构成各种句式。“搦”在安义方言里仍保留了动词的用法,但“搦”虚化的意味渐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