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渗透砂岩铀矿床的地浸开采是目前的一个技术难题.以新疆某铀矿为对象,利用搅拌浸出和柱浸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铀矿地浸开采中的应用.实验中采用10 g/LH2SO4溶液作溶浸剂,并加入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P.搅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溶浸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均可提高铀浸出率,在表面活性剂P的浓度为10 mg/L时其铀浸出率最高,达到92.6%.柱浸实验表明,加入10 mg/L表面活性剂P时矿石渗透系数可提高28.8%,铀的浸出率可提高32%而达到85.79%.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浸液的表面张力,促进了铀的溶解和提高铀浸出率.低渗透砂岩铀矿床可以在溶浸液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地浸开采.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对铝酸钠溶液种子搅拌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向铝酸钠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强化其晶种分解过程,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铝酸钠溶液种子搅拌分解过程分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强化分解过程的进行,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分解率提高2%左右;而分子量较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溶液分解率提高6%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高含泥矿石渗透性差和浸出率低的问题,根据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和多孔介质中渗流力学对表面活性剂强化渗流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在浸出液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柱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改变矿石润湿性、降低浸出液黏度、吸附在矿石表面和增强渗透作用4个方面改善矿堆渗透性能;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善浸柱渗透性效果明显,在浸出后期渗透系数达到了对照组的2倍;添加表面活性剂使矿石的浸出率提高8.4%。此外,添加表面活性剂使溶浸液的表面张力降低50%。  相似文献   

4.
漆酶/介体系统对马尾松TMP打浆性能及纤维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漆酶处理对未漂马尾松热磨机械浆打浆性能及纤维形态的影响,发现:漆酶处理能够使未漂马尾松热磨机械浆纤维的胞间层甚至初生壁产生剥蚀,纤维表面木素减少,暴露出更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层结构,纤维更容易吸水润胀,结构更加疏松,更容易分丝帚化,同时在打浆过程中纤维的切断现象也减少;漆酶处理能较大幅度提高浆料的成纸强度,其裂断长、撕裂指数分别提高37.30%和47.33%,松厚度下降20.33%,并使动态接触角下降.结果表明,马尾松热磨机械浆纤维的漆酶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改性方式,能够降低打浆能耗,改善打浆效果,提高纸页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5.
将麦草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于氢氧化钠-硫脲溶液中处理以求提高其成纸强度,并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T-IR、XRD和SEM检测处理前后纤维微观形态及官能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用碱量6%、纤维质量分数15%、冷冻时间50min的条件下,该溶液体系对麦草APMP的成纸强度增加效果显著,和未处理APMP相比,处理后APMP成纸强度提高近60%。同时处理前后纤维的红外光谱图、X射线衍射谱图和扫描电镜图片均变化不显著,但处理后APMP纤维表面出现轻微破损及细小纤维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铜矿石浸出速度慢、浸出率低的问题,在浸出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摇瓶试验.通过测量浸出前后溶液表面张力以及铜浸出率,考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铜矿石浸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溶液表面张力对矿石浸出影响较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强化浸出作用最为明显,铜浸出率达62.5%.在柱浸试验中,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铜浸出率提高了近10%.利用物理化学和渗流力学对表面活性剂强化浸出机理的分析表明,溶液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在矿石表面的吸附对矿石表面润湿作用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在浸出液的持久性也是影响浸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强化铜矿石浸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铜矿石浸出速度慢、浸出率低的问题,在浸出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摇瓶试验.通过测量浸出前后溶液表面张力以及铜浸出率,考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铜矿石浸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溶液表面张力对矿石浸出影响较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强化浸出作用最为明显,铜浸出率达62.5%.在柱浸试验中,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铜浸出率提高了近10%.利用物理化学和渗流力学对表面活性剂强化浸出机理的分析表明,溶液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在矿石表面的吸附对矿石表面润湿作用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在浸出液的持久性也是影响浸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纤蛇纹石石棉纤维的界面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性或偏酸性水介质中,纤蛇纹石石绵纤维表层的Mg ̄(2+)和(OH) ̄-解离后进入水溶液带走,难溶的SiO_2质组分残留在纤维表面和纤维之间,从而形成纤维的界面相。界面相的存在赋予纤维以硬直性和刚性特征,并难于分散。由于失去了吸引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原纤维表面,故不能进行湿法加工。界面相的形成取决于石棉纤维的形成条件,界面相的发育程度是影响纤蛇纹石石棉柔软性和其他性质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石棉纤维成浆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了纤维的表面电荷及纤维特性,研究了新的表面活性剂及其相应的处理技术,从而成功地获得了成浆——湿纺产品.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Span80-油酸复合表面活性剂制取乳状液膜分离醋酸水溶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表面活性剂配比为1:1,表面活性剂用量为5%,乳水比为1:2时,其分离率可达90%以上.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复合表面活性剂配比、表面活性剂用量以及乳水比对分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最佳改性剂、改性条件及处理的效果.通过实验方法确定HC l∶H2SO4(2∶1)的混酸为改性剂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效果最佳;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与粉煤灰的用量为20 mL∶10 g,室温下搅拌60 m in;改性粉煤灰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灰水比为10∶200(g∶mL)、pH值为7、室温条件下搅拌时间为40 m in;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去除率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别达到了95.50%、87.74%、94.20%.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增强基材料,碳纳米纤维的优良性能被广泛关注.采用表面活性剂分散碳纳米纤维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纤维纸.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碳纳米纤维纸进行电镀镍.通过伏安循环曲线和电镀曲线对碳纳米纤维电镀镍的过程进行分析.在碳纳米纤维电镀镍之后进行微观形貌、表面成分和电阻变化分析,发现碳纳米纤维能被镍很好地包覆且电阻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出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如糖脂、多糖脂、脂肽或中性类脂衍生物等。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受到原材料、价格、产品性能等因素影响,同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活性高、具有特效的表面活性剂,将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常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有纤维二糖脂、鼠李糖脂、槐糖脂、海藻糖二脂、海藻糖四脂、单、二、三糖脂、表面活性蛋白等。这些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主要有培养发酵、分离提取、产品纯…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对Achromobacter sp.CH-1解毒铬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细菌Achromobacter sp.CH-1(简称为A.sp.CH-1)解毒铬渣过程中酸溶性Cr(Ⅵ)的浸出率,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A.sp.CH-1的生长及其解毒铬渣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细菌生长、Cr(Ⅵ)还原、铬渣中Cr(Ⅵ)浸出率以及浸出体系pH值的影响,评价不同表面活性剂促进A.sp.CH-1解毒铬渣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A.sp.CH-1菌的生长及其还原Cr(Ⅵ)没有显著影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60、吐温80都能提高A.sp.CH-1解毒铬渣的效果,其最佳用量分别为75,200和250 mg/L:在此最佳用量下,铬渣中Cr(Ⅵ)的浸出率比原来分别提高约8%,9%和1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对铬渣的解毒效果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生物氧化提金废液进行砷、铁分离,得到铁沉淀物用于制备透明铁黄.考察了pH值、搅拌速度、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对铁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5℃,pH值为3.5,搅拌速度为600 r/min,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3%时,制得的铁黄形貌规则,540 nm处透光率达87%,符合国际标准ISO1248—1974合格产品的要求.利用冶金废液选择性沉淀得到的铁沉淀渣制备出透明铁黄,实现了铁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对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失重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在三种无机酸介质 (HCl、H2 SO4 、H3PO4 )中对钢的缓蚀作用 .实验表明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在三种无机酸介质中对钢有较好的缓蚀作用 ,应用Langmuir吸附方程讨论了产生缓腐蚀作用的原因 ,分析比较了Tween 80在不同酸介质中缓蚀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耐高矿化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采用富集培养,排油圈复筛,从高矿化油田的油水混合物中得到了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K1。通过对K1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物质。对菌株K1所产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水中的乳化活性以及温度、酸碱度(pH)对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矿化条件下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保持较好的乳化活性,对柴油的乳化率为59.5%;具备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并可耐受90℃的高温;pH值在6.011.0之间时其活性较强。菌株K1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高矿化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和原油污染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80与RB-1181对钴矿石生物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表面活性剂使溶液与矿物的接触角显著减小,溶液对矿物表面的润湿作用增强;当质量浓度小于0.25 g/L时,表面活性剂对细菌的生长没有不利影响,添加表面活性剂试样与空白试样的亚铁离子均在72 h内被氧化完全;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变中间产物S的表面性质,促进细菌对S的氧化,加速矿物表面钝化层的溶解.进而矿物溶解加速,金属浸出率提高.在矿浆质量分数为10%,浸出温度为45℃,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加入表面活性剂后,钴浸出率可提高34%以上,铜浸出率提高15%以上,强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漆酶处理国产旧瓦楞纸箱(LOCC)原料增加纸浆强度,对漆酶处理国产OCC纸浆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漆酶处理前后成纸纤维表面的形态差异,并利用纤维形态分析仪(Fiber-Tester)分析了漆酶处理前后浆料中纤维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国产OCC纸浆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4 U/g(相对于绝干浆),pH 6.0,温度45,℃,浆浓3%,通空气条件下反应2,h.漆酶在最优条件下处理国产OCC纸浆时,干抗张指数提高11.5%,湿抗张指数提高12.2%,干环压指数提高7.5%,湿环压指数提高幅度最大为20.6%;漆酶/白水体系在最优条件下处理国产OCC纸浆时,干抗张指数提高10.0%,湿抗张指数提高27.0%,干环压指数提高10.5%,湿环压指数提高幅度最大为24.9%.经过漆酶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纤维形态学参数无明显变化;而经过漆酶/白水体系处理后的纤维间产生更多的连接膜,纤维的粗度由空白试样的136.7 mg/m提高至140.6 mg/m.  相似文献   

20.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为介质的氧化法氧化浆料和纸张回收一次的浆料,研究浆料氧化后对纸张性能、回收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法可提高纸浆的羧基含量,降低回收纤维的角质化,当氧化时间为20m in时,回收纸的性能最佳,与未氧化浆料的回收纸相比,紧度提高23.0%,抗张指数提高96.4%,耐破指数提高93.1%,耐折度提高333.3%,撕裂指数降低7%。电镜分析表明氧化浆料抄成的纸经一次回收后,纸张表面纤维的结合比未氧化浆料的回收纸张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