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通过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回归效应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1995—2019年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效应、影响因素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9年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耦合协调度发展态势经历了“不协调发展(1995—2009年)→转型发展(2010-2014年)→协调发展(2015—2019年)”的演化阶段,耦合协调等级由“极度失调”演化为“中度协调”,形成旅游经济滞后和生态环境滞后两种发展类型;(2)1995—2019年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受旅游经济系统影响较大;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3)1995—2019年旅游系统影响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前五位的障碍因子变动不大,主要以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为主;生态环境系统前五位的障碍因子因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耦合协调度、障碍度等评价模型对贵阳市2004—2014年城市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以及制约二者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贵阳市城市化、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整体趋势都在提高;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度α一直大于0°,小于90°,二者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几年二者演化速度的差值增大,耦合度α逐渐趋近于90°,说明二者的关系正在向不和谐方向发展;耦合协调度先上升后下降,经历了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中度协调的演变过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环保投资占GDP比重3个因子是当前阻碍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以及障碍度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韧性、旅游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识别。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均波动上升,空间上呈现“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的分布格局;(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系统与旅游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0.311增加至2019年的0.404(最高峰)后回落为0.367,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跃升为初级协调后回退为濒临失调阶段,空间上城际差异显著;(3)2010—2020年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各准则层障碍度结构相对稳定,城市韧性系统中社会韧性为主导障碍,旅游发展系统中旅游效益为主导障碍。最后,在厘清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识别两个系统障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实现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5座中心城市为例,构建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案例区域各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4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区域中心5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耦合度C∈[0.8,0.9],整体位于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D∈[0.5,0.7],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各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程度各异,耦合协调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5座城市中,十堰的耦合协调度较高,3系统的耦合度较好,属于良好协调型;安康、汉中属于初级协调型;商洛和邓州目前正步入勉强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自然与人文要素的耦合关系,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10—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特征。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2020—202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 2010—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评价得分始终低于生态环境发展综合评价得分,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由伊始的处于不协调类别中的中度失调阶段,逐步转变为协调发展类别中的高度协调阶段; 2) 2020—202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数逐年上升,二者耦合协调关系逐渐达到同步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04-110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基于中原经济区3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关数据及生态环境指标,运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函数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处于磨合和高水平耦合阶段;空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低度协调耦合占21.88%,中度协调耦合占65.62%,高度协调耦合占12.5%.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强度和空间耦合协调度情况为:高强度中协调性的城市占31.25%,中强度中协调性城市占34.38%.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而耦合协调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城市综合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影响的反馈。目前对于此类型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较成熟,但是缺乏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长沙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法对2010—2020年期间长沙生态系统健康和整体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芙蓉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隶属等级最高,为0.55。望城区耦合协调度水平最高,为0.721。2)2020年芙蓉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隶属等级最高,达到0.564且协调水平最高,为“良好协调”。3)2010—2020年期间,长沙市各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均得到改善提高,但是耦合协调度等级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广西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广西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引入ESDA方法及灰色预测模型进行空间相关性研究与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全局空间自相关为负自相关关系,空间单元为离散状态并逐步向随机状态转化;Moran散点图与LISA聚集图显示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中,空间关联特征主要表现为"高低(HL)"和"低高(LH)"两种模式,南宁、来宾通过显著性检验.近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趋势稳定,但整体水平不高,导致整体空间关联格局不会产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呼包鄂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度及耦合协调模型,对呼包鄂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变化趋势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包鄂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态环境水平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阶段发展为中度协调阶段,但协调发展程度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0.
福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福州市城市化指数整体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指数波动性上涨;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耦合协调度却维持在低水平增长;结合城市化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可推出本分析时段内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处于勉强调和与调和之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由低水平磨合阶段向磨合阶段演变.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维度对2007—2017年11年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旅游-经济-生态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市旅游-经济-生态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差异显著,16个地级市中,仅有合肥市、芜湖市、黄山市、安庆市达到耦合基本协调水平,其他各市耦合协调度仍有...  相似文献   

12.
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20年共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 2000—2019年间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逐年好转,并呈现地区差异;但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日益突出,新疆经济相对滞后且生态环境较脆弱,研究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可为其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新疆2010—2019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以探索该区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程度的现状.结果表明:2010—2019年,新疆城镇化综合发展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岳阳林纸环境会计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测算了岳阳林纸披露出的2016年至2018年环境会计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岳阳林纸虽然2016年环境会计耦合协调度较低,但企业通过加大环保投入、严抓排污排废,三年间取得了巨大成效.其中,环境效率子系统与环境治理子系统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环境会计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89-2008年宝鸡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宝鸡市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阶段性上升,而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变化相对平缓,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2)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2002年以前,基本处于轻度失调、濒临失调状态,且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2002年之后,处于勉强协调状态,且过渡到环境滞后型.(3)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协调度进行预测,发现未来10年宝鸡市的经济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继续上升,协调水平将进一步提高.(4)分析指出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经济活力不高,环境污染等问题是限制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带动地区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机制。本研究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围绕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选取相关指标数据,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对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系统耦合度、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存在一定的协调发展关系,但区域内差异较显著;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市州数量偏少,处于失调阶段的市州数量过多,整体协调度水平较低,耦合互动关系不够完善优化,协调作用不明显。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情况,促进旅游业升级创新,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甘肃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相协调、健康趋势发展,将是甘肃省一项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随着区域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不确定性.该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2006年~2015年区域内的28个地级市在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者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升不明显,部分地区濒临失调;2)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地市之间差异较大,明显存在区域不协调的状况;3)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襄阳、宜昌、黄石、株洲、衡阳市近年来发展较好,耦合协调度增高,这表明在城镇化以及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各地市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但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区域来说,还需要重视整体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开展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与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的耦合性研究,对于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进行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钢铁工业—生态环境—区域经济(SER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选取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耦合协调研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SER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处于整体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程度各省市分布不均.东部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江苏耦合协调发展度最高,贵州耦合协调度最低,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保持平稳,上海、重庆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协调是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6—2021年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福州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测算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指数、福州经济发展水平指数、2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2系统间的耦合协调能力。研究表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保持着较好的上升趋势,且轨道交通运营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耦合度;虽然2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但是保持着持续上升趋势,2019年开始福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与经济发展进入初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20.
杜柏锋  王建民 《河南科学》2022,(9):1502-1509
选取黄河流域9省(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对其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2011—2020年9省(区)经济增长质量与环境优化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9省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经济质量指数增长速度快于生态环境优化指数增长速度,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中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较多,经济生态水平较为滞后,而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优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3)黄河流域9省(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自2014年起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截至2020年,除青海省外,其余省(区)全部进入中级耦合协调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