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慧  张杨 《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87-188
通识教育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今在一些高校通识教育已逐步开展起来,然而却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从课程角度探讨通识教育的实施进行分析,并对课程整合、综合课程的实施、人才培养综合化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近年来加强了对通识教育的宣传力度,教育界逐渐提高了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广大的研究学者也对通识教育作了深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讲解了我国通识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再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博 《世界知识》2010,(1):17-21
<正>中国制造的荣与痛不说不知道。全世界每四双袜子就有至少一双是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七成的玩具都是中国制造的,全世界70%的牙刷也来自中国,几乎全世界绝大部分微波炉还是中国生产的……中国制造依靠"物美价廉"行销全球,中国人在相对简单的  相似文献   

4.
刘雪平 《科技信息》2010,(5):127-128
中美两国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对各自的大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上两国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通过对两国通识教育课程的比较,总结出中美两国在通识教育课程上的差异并提出了中国通识教育课程有待改革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敏 《科技信息》2012,(22):174-175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理想,也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体系。但是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内涵等尚存在误区。本文初步探讨了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并浅析了我国大学现行通识教育课的现状,对大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提出简单设想。  相似文献   

6.
运用课程思政推动通识教育改革,是探索通识教育发展的新思维和新路径。面对通识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诸多困境,应着力将课程思政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全过程,以此明晰课程思政在通识教育改革中的逻辑解释与实现路径,从而更有效地发挥通识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期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故事讲授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结合《生理学》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切入点,通过一个个思政故事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切实做到教书育人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大学实现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即认清通识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的自由发展;优化学校组织架构,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制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外活动的总体设计,提升通识教育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9.
武钧 《科技信息》2013,(1):239-240
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通识教育的来源与其深刻的内涵,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在认识上和课程教学上的不足,提出了加强通识教育的认识、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壮大通识教育师资力量、完善通识教育评估机制与设置通识教育专项基金等意见。为完善通识教育体系的建设、让通识教育理念登上大学生发展的高速列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写作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既具有基本技能特征,又具有职业技能特性。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章节安排、具体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应兼具写作技能教学和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内涵之一)功能。特别强调教学内容打破文种语体训练模式,教学方法打破单纯文字写作训练模式,综合借鉴尝试多媒体资料与新媒体传播手段,提升教学活力与能力适应度;课程整体的序化原则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导向,提升接受程度和互动深度。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111-116
传统教育模式下,课程仍然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教育的基础性要素。对于通识教育而言,通识教育课程则直接关乎通识教育的基本质量,影响着通识教育目标的达成。本文梳理了通识教育课程理念和分类,总结了高校通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的通识教育称之为“新”通识教育,并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变革和创新。该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构想期(1993-1996)、实施与评估期(1996-1998)、新生聚合( cluster)项目(1998-2002)、辐射期(2002至今),并确立了新的课程方案。UCLA 为本科生开设了通识教育研讨课( Fiat Lux)、新生聚合课程,以及单学季课程。UCLA“新”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把握了其核心价值和理念,又体现了通识课程研究的校本特色。这可为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源自欧洲,成型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范畴,但研究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立足于吉林动画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的实际,探讨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架构起核心课程体系,以期能够为艺术生的科学培养和人文素质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其在课程设置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美国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进行了广泛持久的通识教育课程变革。通过将通识教育目标与学校办学使命相连,围绕公民培养目的,开设专题性跨学科课程群,构建通识教育新模式等变革措施,明显提高通识教育在高校的地位,改善了学生的学业状况。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传统,是关注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负责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大学语文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及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洲 《科技信息》2011,(12):I0055-I0055
当前,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全面具体地把握通识教育的特征。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目标中存在缺乏教育的本然性和创造性等问题,方略上存在着缺乏对课程的总体把握等问题,必须从课程设置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现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以《世界科学技术史》课程为例,探讨了通识教育课课程架构的设计及课程内容的精选;实践证明,如此打造的通识教育课具有很高的素质教育"性价比"。  相似文献   

19.
在两课教学界,有一种未加反思的观点认为,“两课教学”是意识形态教育,而通识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两者是不相’干的。然而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通识教育贯穿着意识形态性,而“两课教学”也具有通识教育性,“两课教学”与通识教育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由此,我们就可以在“两课教学”中引入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实现两课教学的目的和意图。基于这样的认识,不仅“两课教学”的教材编写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有了思路,“两课教学”运行的外部生态,也可以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20.
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日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其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我国农业创新人才的打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应该准确定位我国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