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建福州市为例,在梳理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相关应用的实证研究、交通设施空间格局、集聚和扩散机理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高德地图采用Python自主获取的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POI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揭示其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共交通设施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格局,“东进南下”的城市发展轴;(2)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并呈现出“核心-外围”从高到低的圈层式结构,其中核密度最大集中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台江区,并以其为核心向外逐渐扩散呈点状分布;(3)公共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福州市中心,冷点区域则集聚于新城区滨海城市—长乐区;(4)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地形条件、规划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空间分析法,分析北京市城六区所有银行网点布局在整个空间层面和街道层面上的集中程度差异,并剖析原因.结果表明:1)各城区的银行网点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朝阳区最多,石景山区最少;2)北城银行网点的集中程度高于南城,东部和西部呈现对称分布;3)银行网点布局具有向心性特点,中高等级集聚区主要集聚在四环内;4)在街道层面上,西部高等街道数量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城市六个行政辖区内的街道等级分布是以甘家口、月坛、展览路几个街道为中心呈现由内向外的圈层递减模式;5)1990 ~ 2010年银行网点空间布局经历集聚——离散——集聚的过程,由“东北-西南”走向发展为正东正西.最后给出改善北京城区银行网点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研究福州市鼓楼区111幢不同等级楼宇6 979家企业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甲级楼宇集中分布在五四路两侧,形成核心区,乙级、丙级楼宇沿主干道分布,形成呈"丰"型的外围区;从行业上看,楼宇企业类型以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科学技术信息类企业少,表明鼓楼区楼宇经济行业结构不合理,科技行业发展不足;仅占企业总数1.1%的金融业企业的税收收入占研究区税收总收入的33.5%,表明研究区已营造出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经济圈;鼓楼区已初步形成以金融业为主的核心区,以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为主的外围区的行业空间分布格局;金融业、房地产业企业集聚在楼宇内产生了经济规模效应,其他行业无明显特征。为促进鼓楼区楼宇经济健康发展,从规划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2年10月份福州市主城四个区的盗窃犯罪案事件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最近邻层次聚类、核密度估算等方法,分别研究了福州市犯罪的总体集聚与发展方向、犯罪相对集聚和重点区域、以及犯罪的空间连续变化和集聚中心,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适合性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福州市盗窃犯罪案的平均中心位于台江区的茶亭街道附近;犯罪的总体集聚区域位于鼓楼区、台江区西部和仓山区北部;犯罪集聚中心为台江区的中亭街、祥坂村和晋安区的福州火车站.  相似文献   

5.
以福州市城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和仓山区)为例,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下的服务区分析功能,分别以基于欧氏距离和实际道路网的角度对福州小学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小学可达性最好是鼓楼区,其次为台江区,较差的是晋安区,最差的是仓山区。研究结果可为福州市小学空间布局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吃是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分布会直接影响居民和游客的行为决策。选取北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沙县小吃和成都小吃网点为研究对象,以小吃网点POI数据和GIS空间数据作为数据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核密度估算等方法,对北京中心城区的沙县小吃和成都小吃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吃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各区的分布差异较大;两类小吃网点在各圈层分布差异较小;道路环线小吃网点分布由中心向外围呈"金字塔型";小吃网点分布的道路邻近性强于地铁邻近性。小吃网点的集聚特征为:小吃网点空间集聚呈现弱向心性分布;小吃网点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内部结构差异较大。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市政规划,按城区分类,对北京中心城区小吃网点的分布提出建议:重组旧城区小吃网点;按城区功能定位重新规划分布新城区小吃网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5年大连市初中教育资源与中考成绩数据,划分了学校的基本类型,并运用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市域范围内不同类型学校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呈现高低交错的特点.高值区分布在中心城市核心区、城市新区边缘的农村地区和外围县市的农村地区,低值区分布在中心城市边缘区、新区的城区部分和外围县市的城区部分;教育成效总体上呈现出以中心城市核心区为最高点,向外逐步降低的圈层结构.但在新区的城区和外围县市的城区孤立分布着各自圈层内的高值岛屿;教育资源与教育成效之间存在多种关系类型,在空间上分异明显.数量方面,资源成效协调型、教育资源领先型和教育成效领先型等3大类十分接近,但9个小类之间差别很大;空间方面,以中心城市为代表的城市地区,以资源成效中度和高度协调型及教育成效领先型为主.而以外围县市为代表的农村地区,则以资源成效低度协调型和教育资源领先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部地区不同等级城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襄阳和宜都3个不同规模的城市为例, 通过提取零售业空间分布的大数据, 并采用空间统计方法, 分析不同等级城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特大城市武汉的零售业布局呈多中心、多圈层状分布; 中等城市襄阳的零售业布局呈现单中心的分布特征; 小城市宜都呈现分散布局的特征, 尚未形成零售主中心; 城市等级越高, 其零售圈层愈明确; 2) 不同零售业类型在城市的集聚程度呈现综合零售>专业专卖店>超级市场>单一零售的特点; 3) 人口规模、交通可达性、零售业类型和绿地可达性是影响零售业在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不同等级城市零售业的布局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可为城市零售业布局规划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银行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其空间形态是现代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揭示银行区位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1218个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空间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银行网点空间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网点空间演变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圈层式扩散,城市主干道是银行网点空间演变的主要路径;2银行网点分布中心变化缓慢,主要位于离钟楼1km的范围内。分布方向变化较大,东北—西南方向成为银行网点分布的主要方向;3西安市形成了多层次银行集聚区,未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西安市新的银行网点集聚中心。研究结果对于金融机构合理布局及金融中心构建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郑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和2015年的写字楼POI数据研究对象,运用GIS中的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法及核密度分析法,研究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郑州市中心城区写字楼以郑州市火车站为中心,以西北—东南方向为长轴,东北—西南方向为短轴,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的态势。2)郑州市写字楼沿西北—东南方向的京广铁路两侧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东侧,表现为明显的方向性差异。3)办公空间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高等级办公集聚区主要布局在重要交通节点附近和交通干道的两侧。4)与2010年相比,2015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且随着城市的扩展及经济的发展,办公空间逐渐从中心向外围扩散。5)办公集聚区趋向于布局在商业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且与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基于福州市中心城区公路网数据,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CWD)对福州市中心城区内4A级以上旅游景点进行可达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交通通达性和红绿灯的情况下,44%的区域景点可达性在60 min内,集中于中心的鼓楼区和晋安区;景点内部差异较明显,中心城区内各点到最近景点的可达性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各景点为核心向外圈...  相似文献   

12.
以石家庄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断裂点理论识别城市吸引范围,划定石家庄都市圈空间范围并进行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计算石家庄市与周围城市的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划定石家庄都市圈,即以石家庄市区为中心,共包含26个县(区、市);石家庄都市圈可划分为核心区、紧密区、外围区3个圈层,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强,紧密区对核心区的依附性较高,外围区应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提升都市圈内部联系的密切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设施是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以2018年高德地图文化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北京各行政区空间分布的数量差异,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北京文化设施的总体空间分布形态,最后结合热点分析(Getis-Ord G~*_i)统计指数法进一步探究北京中心城区文化设施及各类型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以下结论:中心城区文化设施数量分布较多,周边城区分布较少;北京文化设施的核密度值随着与中心城区距离的增加呈现圈层式衰减;不同类型文化设施在中心城区的集聚特征不同。在城市化发展的作用下,当前北京城市文化设施集聚范围随着城市交通干线进一步向外围扩张,而不同类型文化设施集聚特征的偏向性更加明显,但是中心城区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的南北城差异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市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银行空间分布、集聚特性、集聚区布局及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银行空间呈同心圆环状向心分布,并沿城市主干道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延伸.城市层面,银行空间呈现倒"U"型集聚特征,距离为4.1km处显著集聚且趋势最强;中小尺度层面,形成了多层次的银行集聚区,一阶热点区数量多,集聚程度差异大,二阶热点区数量少,集聚程度相似,集聚方向与交通干线方向大体一致;空间尺度不同,银行集聚区形成机制差异较大,小尺度集聚区形成主要受到交通便利性的影响,较大尺度银行集聚区则更加关注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北京城区老字号小吃店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字号小吃店不仅是北京重要的城市名片,更是北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从老字号小吃店的风味及消费水平两个方面入手,通过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北京城区老字号小吃店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为老字号餐饮业空间格局优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老字号小吃店以京味汉民小吃和低档小吃为主;95%的网点位于主干道路1 000 m缓冲区范围内,交通便利;空间分布中心位于西城区,呈"东—西"分布格局,具有在中心城区明显集聚、外围城区分散分布的非均衡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运用人口重心模型、核密度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从行政区与街道两个尺度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探索了城市内部老年人口分布与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结果表明:(1)长春市不同区域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处于向心集聚阶段,由中心城区向外呈现出"U"型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中心区内存在着连续的老年人口集中分布区,且其空间范围仍在扩展;(2)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整体呈现出"中心多、外围少",城市中心区内部"东西方向多、南北方向少"的空间布局特征,不同类型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亦存在显著差异;(3)长春市各行政区养老服务设施与老年人口分布空间协调性关系复杂,可划分为协调型、基本协调型、不协调型三类,整体来看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和2019年重庆两江新区零售商业类POI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 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 探讨国家级新区零售商业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1) 2010—2019年两江新区零售网点呈“多点式”增长和“圈层式”扩散, 总体上表现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空间分布模式; 2) 综合零售、食品类等零售网点的分布受空间区位的影响较小, 呈现“大分散、大集聚”的演变特征; 商场类、纺织服装类、文体类、医药类和家电类等零售网点偏好成熟商圈布局, 呈现“小分散、大集聚”的演变特征; 汽车类、家具类等零售网点在外围组团扩张显著, 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演变特征; 3) 国家战略下的机会窗口开启、外部需求与规模效应的驱动、业态演进的路径依赖性与历史偶然性、行业内在的区位选择偏好以及“企业型政府”建构的制度厚实等因素交互作用, 影响着零售商业的空间演变。  相似文献   

18.
酒店业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的重要产业之一,酒店空间布局影响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借助ArcGIS,SPSS等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福州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酒店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福州中心城区酒店主城区显著集聚,其余区域分片集聚,总体呈现一主、一副、六组团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酒店空间分布集聚程度不均衡,五星级酒店呈点状分布,其他等级酒店呈集聚性分布,分布方向性上,各类型酒店均为西北—东南走向,呈现向东南扩张发展的态势;酒店空间布局受地形、经济、商圈、旅游、交通不同程度影响,长乐区、马尾滨江、阊侯、荆溪未来酒店布局潜力较大,地铁陆续开通将促进福州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9.
借助GIS软件,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平均最近邻分析法与标准差椭圆法对贵阳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贵阳市商业网点空间分布呈现出一个核心聚集区居中,多个次级集聚区环绕的空间分布格局,且表现出沿道路网逐渐向外辐射的态势;(2)贵阳市商业网点空间偏向性差异显著,以甲秀南路、西二环为东西分界线,东部地区的商业网点核密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其发展方向明显偏向于西北—东南方向;(3)不同业态的商业网点在贵阳市的空间聚集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支持下,以福州市地铁1号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福州市三环快速路以内的城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基于道路密度、公交站点密度等计算模型分析福州市交通网络密度分布特征.通过时间距离、通达性系数和服务区域面积三个指标度量地铁开通前后交通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核心城区道路资源和交通资源的分布存在极化现象;地铁1号线开通后,重要交通节点之间的平均通行时间距离缩短13.7 min;交通枢纽中心30 min服务区域面积增加了6.1%;交通网络通达性格局从以鼓楼区为中心的单核扩散格局转变为沿地铁走势的一核一轴向外扩散分布格局,城区基本形成40min交通圈,实现了福州市通达性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