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共情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共情量表对554名初中生进行测量,探讨共情在初中生羞怯和亲社会行为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羞怯与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共情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共情与羞怯显著正相关;2)共情对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可以调节羞怯对女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而在男初中生中,这种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加强对羞怯初中生尤其是男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参考群体,特别是其中的归属群体,是大学生亲社会思想的影响者及行为的引领者。文章通过情景模拟实验验证了不同群体及不同群体规范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群体、不同群体规范影响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大相径庭,且归属群体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鼓励是他们亲社会的最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汶川地震后半年四川绵阳地区某高校344名大学生,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施测。结果发现PTSD检出率为15.1%;述情障碍在神经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1.2%;述情障碍在内外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OSSA)对选取的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IABSU均分为(2.08±0.52)分,IRI-C均分为(2.13±0.47)分,OSSA均分为(3.05±0.55)分.IABSU得分与IRI-C得分、OSSA得分均呈正相关(r=0.25,0.59;均P0.05),IRI-C得分与OSSA得分也呈正相关(r=0.27,P0.01),男生在IABSU以及网络分享、网络提醒、网络指导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得分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3)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同时,网络社会支持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为60%);4)网络社会支持在共情和网络利他行为中具有正向缓冲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共情与网络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共情能够通过网络社会支持促进网络利他行为而且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五因素正念问卷、Heartland宽恕量表、认知灵活性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741名中学生进行匿名施测,探讨中学生特质正念与人际宽恕倾向的关系以及认知灵活性与共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中学生特质正念、认知灵活性、共情、人际宽恕倾向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中学生特质正念对人际宽恕倾向的直接效应显著,共情以及认知灵活性-共情在特质正念与人际宽恕倾向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中学生特质正念既可以直接影响人际宽恕倾向,又可以通过共情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认知灵活性-共情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人际宽恕倾向。  相似文献   

6.
帮助政策制定者在确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方案时考虑到更全面的因素,为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亲社会行为量表、大学生感戴问卷、父母情感温暖量表、社会公正信念问卷对陕西某高校7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社会公正信念、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呈两两显著正相关;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社会公正信念和感恩在父母情感温暖和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社会公正信念、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父母情感温暖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社会公正信念和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了大学生知识付费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33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知识付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知识付费行为主要围绕学习活动展开,使用较多的知识付费形式是付费资料、线上教育和付费订阅.知识付费意愿对知识付费行为具有显著正效应.行为态度的知识有用性、感知社交性、感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学校体育锻炼中,不同锻炼情境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预测指标在不同锻炼情境下的变化规律,来进一步验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相关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xercise-InducedFeeling Inventory)对参加实验的160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及体育锻炼感觉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感觉等心理效益有良好的作用,而在任务目标气氛下的效果更佳;2)两种不同体育锻炼情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水平,而且在任务目标气氛的锻炼情境中效果更好;3)持续不同时间的身体锻炼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12周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优于6周。结论:中等强度下"不同锻炼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学校体育锻炼中,不同的锻炼情境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对参加实验的120名大学生心理应激及体育锻炼感觉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两种不同体育锻炼情境,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心理应激水平;而且在任务目标气氛的锻炼情境中效果更好;结论:疾病流行期"不同情境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各维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不仅有行为人个体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内部因素,而且有环境等外部因素,更与群体影响和德育密不可分,当前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习惯,必须加强“两课”教育;提高价值教育的效果;努力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完整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11.
以"双创"为社会背景,以大学生"双创"行为为主线,探析大学生"双创"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双创"意愿与"双创"行为存在的"悖离"现象;"双创"氛围虽然对大学生"双创"意愿的影响有限,但对大学生"双创"实践的影响较大;不同年级群体参与"双创"的意愿与实践具有明显差距,而且有些大学生群体虽然较少参与"双创"实践,却表现出较强的"双创"意愿.并从培育"双创"文化、营造"双创"氛围和创新"双创"工作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采用文字阅读材料情绪启动范式,探究不同性质的道德情绪水平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积极和消极道德情绪启动操作均有效,相比较于中性实验组,积极道德情绪组和消极道德情绪组被试的亲环境行为水平更高。实验结果证明,积极道德情绪可以引发大学生亲环境行为,消极道德情绪也可以引发大学生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3.
田静 《科技资讯》2013,(34):220-221
目前大学生创业备受重视和鼓励,而大学生创业意愿是是否参与创业行为的一种主观态度。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相当丰富,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不同学者对创业及意愿都有不同侧重的定义;在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将其整合为基本情况、实践经历、创业能力、个人特质等个人因素和政策、教育、家庭等环境因素。最后总结出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在校大学生,未来可向毕业工作大学生群体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学生感戴特质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助人倾向问卷对广东省3所高校775名学生心理骨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感戴水平、共情能力、助人倾向均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共情能力高于独生子女;感戴、共情、助人倾向显著正相关;共情在感戴与助人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增强感戴水平,提高共情能力,可激发大学生心理骨干...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一个6因素模型,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大学生创业意愿基于性别、学科性质、家人经营企业与否和有无创业经历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个人特质、支持因素、学习经历这3个因素能够很好地预测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手机依赖行为会有哪些特点与差异?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与EPQ问卷中的E(内外向)量表,定额选取宁夏大学的13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行为;2.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不存在年级差异;3.内外向因素不是决定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决定性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因素实验,用PB实验对影响火棘果黄酮得率的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二个因素—粒径和提取次数;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最后得出火棘果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50%丙酮,料液比1∶60,温度为70℃,1h,粒径为100目,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火棘果总黄酮得率为65.45mg/g.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火棘果黄酮抗氧化效果不同,其中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远强于PG,但对.OH的清除效果弱于PG.  相似文献   

18.
灾难与危机爆发后,旅游地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游客的消费意愿是灾后旅游业复苏的关键因素.该文以武汉市为典型案例地,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基于新冠肺炎知识和目的地信任构建基于风险感知对旅游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共采集358份有效问卷,通过信效度验证,进行了验证性因子SEM、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旅游风险感知并不直接负向影响旅游消费意愿.旅游风险感知对目的地信任有负向作用,目的地信任对旅游消费意愿有正向影响.2) 目的地信任在旅游风险感知与旅游消费意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3) 新冠肺炎知识了解程度的高低对旅游风险感知与旅游消费意愿影响机制存在显著调节效应.对此提出旅游地旅游修复对策: 1) 完善疫情防控措施,降低游客的感知风险.2) 正向多渠道宣传,重塑目的地信任.3) 加强新冠肺炎知识普及,提升游客的疫情知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刍思维量表(RRS)、孤独感量表(UCLA)、社交焦虑量表(IA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50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反刍思维与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述情障碍均呈正相关;述情障碍与孤独感、社交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的直接路径效应显著,孤独感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之间中介效应显著;社交焦虑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之间中介效应显著,其Bootstrap 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34, 0.89)、(0.14, 0.46)、(0.04, 0.22);多重中介模型存在性别间的跨组等值性(Δeffect=0.17,Z=1.05,P0.05)。结论:大学生反刍思维既可以直接预测述情障碍,也可以通过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述情障碍,且多重中介模型在性别间具有测量等值性。  相似文献   

20.
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不仅有行为人个体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内部因素,而且有环境等外部因素,更与群体影响和德育密不可分。当前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习惯,必须加强“两课”教育;提高价值教育的效果;努力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完整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