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以及理论探索的方法,探讨了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和家庭代际支持转变的内在机制以及对老年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两代人居住形式上的分离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子女对老年父母所提供的支持,不能简单地将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等同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在中国,家庭成员仍是养老支持的主要提供者,但是家庭养老及其代际关系已经展现出了全新的样式。  相似文献   

2.
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适合中国国情。家庭养老是以和谐的代际关系为基础,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离不开所有的家庭成员。尊重关心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营造一个代际和谐、社会共享的生活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员,要自尊、自强、自立、有能力的老年人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活动,为社会发展继续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试论代际知识传承的新变化及其对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传播学的新角度,论述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不同代际知识传承模式及其对社会代际关系的不同作用与影响。在社会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必须根据社会代际知识传承的新变化,对社会代际关系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及时地做出应对反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相关对策有:正确认识当代代际知识传播的新变化;老年人主动提高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实现家庭关系民主化和代际关系平等化;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弘扬与提倡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功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从发展居家养老的意义、现状及发展远景阐述了研究我国居家养老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并从政府认识、科学规划、转变职能等方面对未来的养老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鞍山市、本溪市等七所城市的社区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社区为低收入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方面主要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和家政服务等,在医疗保健、经济困难与精神文化三大方面还存在不足,建议政府加大购买服务,充分利用社区的公共资源,建立连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立适合低收入老年人的规范化服务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对无子女的老人养老要重点关注、营造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以此满足以城市低收入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主体建模的社会化养老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了社会化养老的形成.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利用多主体建模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养老机构、家庭三大类主体的社会化养老仿真模型,模拟了社会化养老行为这一宏观社会经济现象的形成.仿真结果表明: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对社会化养老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政府补贴对社会化养老有效需求的产生影响不显著,而对服务供给产生较大影响;而老年人的财富水平、对父母的关爱水平、对下一代资金投入和对下一代关爱水平对社会化养老的形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马惠霞 《甘肃科技》2012,28(5):93-94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社会问题,了解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方面的特点,做好社区老年人保健,探讨养老模式,营造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是为健康老龄化提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在分析农村老年人的有关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随着农村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在农村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日益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进而阐明:在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妥善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给农村老人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老龄化现状——老年化速度快,老龄化人口持续增多及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政府确定的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所以老年住宅的设计对实现居家养老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提出老年住宅在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安全性、功能性、健康性等要求,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使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能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比较常见的养老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经济的迅速增长,中介、民办、外资养老机构成为新兴的养老模式。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确立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各地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均衡,每种养老模式也各有利弊,需要各级政府认真调研,以人为本,发挥其引导、支持、组织、协调和监督等作用,与全社会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探讨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较大的慢性病种类.方法 典型抽样抽取6个养老机构共225名老年人,采用SF-36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抽取的225名老年人中,未患慢性病者59人(26.2%),患1种慢性病者61(27.1%),患...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养老归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探索了老有所养发展趋势及养老归宿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了我国老年人目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不同形式。针对不养老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下世纪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空间可达性是判定各类设施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指标.科学评价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则是判断区域服务差异性以及优化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基础.在基本潜能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需求方阈值,按照养老机构规模设计了3级服务半径,加入地区优先匹配原则,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基于供需点之间的实际驾车时间、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区域内部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考虑优先原则的奉贤区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分布不均程度加剧,其中南桥镇、庄行镇、金汇镇部分区域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显著较高;可达性呈现较为明显地从中心城区到外围逐渐降低的趋势;中部区域一些乡镇存在养老机构密集,养老资源相对集中的现象.改进的潜能模型进一步考虑了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强弱、老年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能更合理地评价机构的空间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为养老机构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养老机构室外环境作为一种康复性景观,能够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进而提升机构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研究以延安市八一敬老院为例,从养老机构室外环境的功能意义出发,通过对老年人身心需求的探讨,并结合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和园艺疗法等相关理论知识,从规划设计层面提出养老机构室外环境适老化设计的方法,以期对未来此类项目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机构养老设施作为典型的公共服务资源,其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基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精细化人口格网,有助于在空间上有针对性地发现养老设施与老年人口之间的供需矛盾.文章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研究区,基于160m的精细化老年人口格网,考虑机构养老设施的地理位置、床位数、入住老年人情况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浦东新区机构养老设施与老年人口的供需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精细化老年人口格网能充分反映老年人口的各类空间属性特征,明确人口需求的区域特点,较好地匹配设施床位属性,充分展示设施供需现状;②研究区的机构养老设施在床位数上基本满足上海市政府提出的3%机构养老需求;③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城区严重供不应求,设施规模小、老年人口密集,具有更迫切的养老需求;④近远郊地区供大于求,近郊地区存在多个养老设施服务范围重叠的现象,远郊地区部分养老设施地理位置偏僻,仍然存在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16.
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料、护理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在我国严重老龄化及家庭社区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新型养老模式推行的最大问题在于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的利益协调.利用两阶段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对社区"医养结合"下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行为展开研究,分析两者在博弈中的最佳成本和收益策略,结合模拟仿真实验探讨两者在进行"医养结合"中的行为机理以及阻碍"医养结合"的关键因素.应该完善医保与养老费用的衔接体系,助力"医养结合"模式建设;形成"居委会-医疗-养老"三方的协商机制,促进"医养结合"有效开展;加强"医"和"养"双方的服务渗透,建立"医养"双向服务通道,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扶持力度,保证"医养结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12,(8):8-14
养老社区推进我国养老模式的根本转变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三种屡本的养老模式。然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421”型家庭、“空巢”家庭的增多.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主要验证养老保险这一重要的经济地位因素对老年人获得家庭照料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领取养老金对老年全体获得家庭照料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城镇老年人获得家庭照料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不同的养老保险类型是影响老年人能够获得家庭照料的真正原因。正是养老待遇城乡的不均等性,使得领取养老金变量在老年人获得家庭照料上呈现城乡差异。因此,促进家庭照料的供给,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水平,逐步实现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多元养老模式背景下主要有居家养老、子女同居与养老机构居住三种模式,以CSS2011数据为基础,考察我国老年人与失能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与子女同居的养老居住模式更受老年人青睐,老年人的居住意愿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有老伴不去机构养老,二是郊区城市老人更认可机构养老,三是"三高"(教育高、收入高、保障高)老人喜欢与子女同居;对于生活不便的老人来说,相对于居家养老,"三高"失能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相对于机构养老,"两高"(教育高、保障高)失能老人倾向于选择子女同居。  相似文献   

20.
孙淑芬 《科技信息》2013,(18):505-506
城市老龄化是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我国上海为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健服务、养老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尊重老年人的观念和需求,鼓励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