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探究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肉中生物胺产生菌的产胺特性,有效控制生物胺含量,采用改良的Niven's生物胺筛选培养基,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VITEK 2 Compact System,对秋刀鱼肉中产胺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不同温度(4、25℃)条件下产胺菌的产胺能力及生物胺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从秋刀鱼肉中分离鉴定的14株产胺菌分别为摩氏摩根菌、产酸克雷伯菌、阿氏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植生拉乌尔菌、抗坏血酸克吕沃尔菌、粘质沙雷菌、日沟维肠杆菌、肠杆菌属、变性杆菌属、中间克吕沃尔菌、彭氏变形杆菌、拉氏普罗威登斯菌、蜂窝哈夫尼亚菌;在4℃条件下,所有产胺菌产胺能力均较弱(11.55~244.75 mg/L);在25℃条件下,产酸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的产组胺能力较强,分别为9 889.75,2 891.15 mg/L。结果提示,可通过抑制产酸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生长控制秋刀鱼肉中组胺等生物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可降低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菌株,研究对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多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胺降解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从黄酒麦曲和发酵醪中共分离鉴定得37株糖多孢菌,以菌株产生物胺和降生物胺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获得2株低产生物胺且具有较强降生物胺能力的糖多孢菌(F1902和F2014)。经对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2株菌分别为披发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hirsuta)和玫瑰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rosea)。将分离得到的2株糖多孢菌在含有生物胺的培养基中于37℃发酵5 d,发现,两株糖多孢菌对总生物胺降解率分别高达76.41%±0.82%和74.62%±0.84%。进一步对2株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生物胺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均会影响糖多孢菌的生长及降生物胺能力。其中,S.hirsuta F1902和S.rosea F2014降解生物胺的较适温度为30℃,较适pH值为7,在添加体积分数7%乙醇的环境下仍能发挥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希望研究为利用糖多孢菌控制黄酒酿造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和以黄酒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海南红树林/海草床沉积物中产蛋白酶细菌的多样性及产胞外酶的特性,以海南文昌红树林-海草床复合生态系统表层沉积物中的可培养产蛋白酶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RNA测序和蛋白酶抑制剂实验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10个采样点共分离出111株产蛋白酶细菌,分别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共9属,其中弧菌属菌株占总数的75.7%,为优势属.选择61株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抑制剂实验结果显示,蛋白酶类型主要有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占比分别为91.8%和86.9%.本研究初步探明了文昌红树林/海草床沉积物中产蛋白酶细菌的丰度及蛋白酶种类的多样性,初步探索了养殖尾水的排放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这为后续开展应用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纯培养分离方式获得纯化延胡索内生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 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利用6种培养基筛选出代谢产功能酶菌株。分离获得312株内生真菌,可归类于9个属,其中镰刀菌属是优势类群。对已测序的30株内生真菌产酶活性研究表明20株试验菌株产纤溶酶,18株产复合酶,16株产碱性蛋白酶,10株产接触酶,1株产纤维素酶;其中4株内生真菌可代谢产生4种不同功能酶,为代谢产多酶系菌株。延胡索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功能酶菌株的筛选不仅丰富了内生真菌资源,而且也为获得新颖结构化合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6株活性黑脱色菌,从中筛选出脱色能力最强的菌株Y1,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通过两两复配、三三复配实验探究复合菌群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培养后复合菌群对活性黑染料的脱色率较单一菌株培养时均有较明显的提高.部分复合菌群的脱色率在72 h后稳定在90%以上,其中复合菌株Y1+Y5的脱色率最高为95. 68%,并且其对印染工业废水也具有较强的脱色能力(脱色率为92. 69%).  相似文献   

6.
采集崇左市江门林场10年桉树林地土壤并从中分离自生固氮菌,通过常规细菌鉴定、16SrRNA基因可变区(V1~V3区)序列测序及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确定其种属,并利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测定其耐药性,结果表明:从所采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自生固氮菌KO108,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陆号为KM460926.1,与GenBank中产酸克雷伯氏菌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相似值分别为0.509和0.610,大于0.5,因此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属于肠杆菌科Enterbateriaceae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呋喃妥因、链霉素、头孢曲松、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多粘菌素、青霉素G、四环素、红霉素耐药。本实验所获得菌株可作为基因改造的工程菌,为林业生产中的固氮微生物的改造和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市政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经过培养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1A-2.经形态学与16SrDNA鉴定,X1A-2菌株属于戈登氏菌属.菌株X1A-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发酵培养14h后达到稳定状态,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至33.0mN/m;在较大的培养条件范围内,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均可显著降低;石油烃类碳源的存在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甚微.在模拟石油污染的最优培养条件下,菌株能够长期保持活性,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以石油为碳源的发酵液表面张力保持在35mN/m以下.研究结果表明,X1A-2是一株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实际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南海海域几丁质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海海域水样和沉积物中分离并筛选到两株几丁质降解菌,分别为SCSS04和SCSWE13.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CSS04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SCSWE13属于弧菌属.两株菌几丁质酶的产生均需要几丁质的诱导,并在富营养培养基中产酶量较高.菌株SCSS04在培养第9天产酶量达到最高,所产生的几丁质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50℃.菌株SCSWE13属于低温酶,在培养第7天产酶量达到最高,所产生的几丁质酶最适反应温度为20~28℃.  相似文献   

9.
从长白山天池水中分离得到一株产海藻糖的菌株 C B39, 并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该菌株为胶样菌属( Colloides)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10.
从武汉市郊蓖麻地土壤中分离到1株产脂肪酶菌株,结合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扩增16S rDNA并测序,运用Blast比对构建了进化树,发现该菌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同源性高达99%,初步鉴定该菌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命名为Serratia sp.HS-L5.克隆了脂肪酶...  相似文献   

11.
对日照海域野生牡蛎共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对牡蛎共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改良Ellman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共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日照海域野生牡蛎中共分离得到62株共生细菌,其中,4株属于孤菌属,6株属于芽孢杆菌属,4株为鲁杰式菌属,3株为黄杆菌属,3株为交替单胞菌属,1株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属,其余均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共生细菌中对AChE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有13株,尤其是菌株HYML-1-11和HYML-1-62,抑制AChE的IC_(50)值分别为5.01和4.53μg·mL~(-1);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有22株,其中HYML-1-6、HYML-1-11、HYML-1-18、HYML-1-24、HYML-1-39、HYML-1-47和HYML-1-62号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5μg·mL~(-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运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某酸性底泥中分离到一株耐酸且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的菌株WF83,采用形态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手段对其鉴定,并对WF83的主要生长因素(pH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F83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产H2S,兼性厌氧;与Enterobacter sp.的同源相似水平达99%,初步鉴定该菌株可能为Enterobacter属.生长条件试验显示,该菌株属中温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35℃,且具有较宽的pH生长范围(5.0~9.0),在pH5.0时的细胞生长水平与pH9.0时基本相同,相对于已经报道的硫酸盐还原菌,其表现出较强的耐酸性.  相似文献   

13.
产灵菌红素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糖化车间中采集的样品为试验材料,分离得到一种菌株,该菌株可产一种红色素,红色素经过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为灵菌红素.对菌株形态和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并通过测定其16SrRNA基因序列的方法来鉴定此菌株.结果表明:16SrRNA基因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种的亲缘关系最接近,16SrRNA基因测序BLAST结果表明此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湘西地区土家腊肉中分离的41株细菌为出发菌,采用平板显色法和邻苯二胺比色法筛选高产丁二酮的微生物菌种.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7株细菌能产生较高含量的丁二酮,其中菌株BCL-8产丁二酮量最高,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发酵20 h,丁二酮质量浓度达68.9 mg/L,该菌经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BCL-8是一株优良的产丁二酮的微生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16S rRNA测序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分离获得的一株细菌P29,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测定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由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可知,菌株P29与肠杆菌属和泛菌属亲缘关系最为接近,16S rRNA基因相似性达到99%.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后,将其鉴定为泛菌属的成团泛菌.  相似文献   

16.
青海茶卡盐湖嗜盐碱芽胞杆菌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通过可培养法,从青海茶卡盐湖样品中共分离获得110株嗜盐碱芽胞杆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得出这些菌株为芽胞杆菌10个属的41个种,它们与最近匹配模式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6%~100%之间,以芽胞杆菌属为优势菌,共计25种83株;存在6个潜在新种.3种酶筛实验结果表明,87%的嗜盐碱芽胞杆菌菌株具有产酶能力,产蛋白酶70株,产纤维素酶81株,产木聚糖酶50株.青海茶卡盐湖中的芽胞杆菌种类丰富多样且能产多种酶,并且潜藏着新的微生物物种,研究结果可为嗜盐碱芽胞杆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株富含类胡萝卜素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不同生物环境中分离紫色非硫菌,测定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筛选出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碳氮源利用情况、最适生长pH值及盐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测序后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分离自暨南大学明湖底泥的菌株R2,在所分离的8株紫色非硫菌中,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最高,为4.83 mg/g(干菌体),该菌株符合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的生物学特性,其最适生长pH为7.0,盐度为0.2%;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菌株与红游动菌属的Rhodoplanessp.HA17相似性为99.4%.可确定筛选出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该菌株属于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  相似文献   

18.
用组织研磨涂布法对中国红豆杉中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得到45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一株产紫杉醇的菌株Tax-4进行鉴定,其结果为黑团壳属(Massaria)。表明从中国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产紫杉醇的黑团壳属内生真菌,丰富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北极深海沉积物中嗜冷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极白令海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9株嗜冷细菌,通过测定16S rDNA序列对它们进行了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并且与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沉积物中分离的嗜冷细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北极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细菌主要属于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此外还有少量的α-变形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在γ-变形菌中主要的菌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与西太平洋“暖池”区沉积物中的嗜冷细菌的比较分析表明,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在两个海域中普遍存在,而希瓦氏菌属的分布则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相同菌属但来自北极和西太平洋海域两个不同环境的嗜冷细菌在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都相对独立,有的还形成了独立的分支,说明其分子进化过程可能受到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认识烤烟(Flue-cured tobaccos)叶面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挖掘叶面可培养细菌资源.本研究以四川省各传统烟区旺长期烤烟叶片为材料,通过纯培养法及测定菌株的产吲哚乙酸(IAA)能力、溶磷溶钾特性、纤维素降解活性、拮抗病原菌等,并通过反转录重复因子扩增(BOXA1R-PCR)技术、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叶面可培养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6株叶面细菌中有12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3.95%)具有产IAA的能力,4株产量较高(57μg/mL);有9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0.47%)表现溶磷活性,8株(占总分离菌株的9.30%)表现溶钾活性.基于BOXA1R-PCR图谱选取12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分析显示,86株菌株分别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小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其中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表明四川传统烟区烤烟叶面存在着丰富的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