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非晶态合金中的"双层单元结构模型",对于由液态淬火制备的非晶态Fe-Si-B系合金的临界厚度在类金属总成分约为25at%左右、B含量在14at%左右时出现极大值这一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结果,作出了相当合理的解释,并对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层次和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在液态淬火形成的非晶态合金中,其微观结构是由短程有序的双层四面体和八面体以及它们的组合单元无序堆积而成.并由这种双层单元结构模型导出非晶态合金中类金属成分范围及其上限约为30.47at%.就目前所收集的80种上述合金的实验数据来看,其成分范围的上限近于100%都在计算结果以内.这可为今后制备液态淬火非晶态合金的类金属成分范围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判据.同时,双层单元结构模型也为今后深人研究非晶态合金的结构与物理性能的关系提供一个较好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示差热分析(DTA)和穆斯堡尔谱学(MS)研究了冷却条件对Fe-Si-B非晶态合金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形成非晶的临界冷却条件下,冷速增大,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有所改变,但并不能显著改变非晶态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微晶模型相比,硬球无规混乱密堆积(DRPH8)模型较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
非晶态(Fe_(80)Ni_(20))_(78)Si_(22-x)B_x合金的磁各向异性和磁致伸缩随B元素含量的增加和Si元素含量的相对减少而缓慢降低。居里温度和磁矩却呈现出缓慢增高的变化趋势。非晶态合金带的表面状态条纹效应是引起宏观磁各向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上述实验现象本文应用退磁效应、分子场近似和电子转移模型等理论予以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近从统计热力学的观点出发所提出的由液态淬火制备的非晶态金属—类金属合金的结构缺陷形成机制,并用"双层单元结构模型"具体描述了其中类金属原子的分布及其扩散机制.讨论了提高晶化温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立宗  江婷 《山东科学》2005,18(1):47-48,53
对高硬度钢焊缝合金系进行了合理、科学的选择,确定了焊缝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并研制了复合变质剂,设计出了强韧匹配良好的熔敷金属合金层,使高硬度构件在冷焊条件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8.
祝庆  唐明奇  李福山  李蒙  李刚 《河南科学》2006,24(2):189-191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管状非晶态合金Fe36Co36B20Si4Nb4.X-射线衍射分析与差示扫描量热曲线DSC分析表明,Fe36Co36B20Si4Nb4完全是非晶态,具有很强的玻璃形成能力,并确定了它的热力学参数.采用互感的方法,交流电作为励磁电源,测量了非晶态合金Fe36Co36B20Si4Nb4的有效磁导率,分析了影响有效磁导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Lorentzian法和非晶计算理论,分析少量稀土Y取代Fe对Fe78Si9B13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从微观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变化做出相应解释.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第一近邻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排布有序度降低,非晶漫散射峰的半高宽增大;非晶合金的配位数和堆垛密度均随着Y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从短程序和中程序的角度反映出原子密排程度随Y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这与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稳定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金属单晶体杨氏模量的微观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原子物理晶体模型, 采用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势函数分析方法, 得到了由微观物理量表示的金属单晶体杨氏模量的解析计算式. 计算了7种金属晶体的杨氏模量, 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段卓琦 《科技信息》2009,(29):57-58
本文研究了动态法测金属杨氏模量实验中吊扎点位置、试样的尺寸及悬线的材料和规格与共振频率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用内插法和外延法确定节点处共振频率的方法和几种快速、准确鉴别真假共振信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Quantum Sutton-Chen势对Cu-Ni合金在不同配料成分,不同冷却速率和不同系统压力下的微结构相变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u-Ni之间共价作用强烈,配位数一定时,冷却速率对非晶形成影响不大;5×102 K/ps的冷却速率下,合金中Ni含量低于50%时,压力范围在(0~6 GPa)和(10~11 GPa)时形成非晶,Ni含量高于66.66%时压力范围在(7~11 GPa)时形成非晶,Ni含量在50%-66.66%时,压力除了在9 GPa附近时均可形成非晶,为过渡情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Fe_(80)B_(20-x)Si_x(x=6,8,10,12)非晶态合金的退火脆性规律,给出了合金成分原料纯度,薄带厚度以及薄带表面状态对非晶态合金退火脆性的影响。铁基非晶态合金在低温退火过程中已明显变脆。这种退火脆性是由非晶态合金亚稳特性决定的结构弛豫所致。  相似文献   

15.
用单辊急冷法在大气及真空状态下制备了非晶态合金钎料条带,X射线分析表明其为完全非晶态.从条带的面分析,表明其元素分布均匀.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冷辊转速、喷嘴口尺寸、喷带的间隙和喷射压力等喷制非晶态条带的关键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Ni-P合金阳极在Watt型镀液中电镀,获得了高光洁度、高硬度和耐蚀的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建立了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温度、电流密度及镀液中H_3PO_4含量等对沉积速度,合金中磷含量,合金硬度等的影响;对Ni-P合金镀层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i-P合金阳极,可使合金镀层具有更高的含磷量,且变化范围较小,在研究范围内获得的Ni-P合金均为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从材料的成份、热处理过程及热稳定性等三个重要方面来阐述对非晶态材料的软磁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有关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还指出在什么样条件下所得到的非晶态材料性能才具有最佳效果。文章还对影响材料热稳定性的机理和提高材料热稳定性方面也作了适当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尹志娟  赵爱彬  席慧智  阮霞 《应用科技》2006,33(9):18-20,24
研究了从三价铬镀液中电沉积Cr—Fe—C镀层的工艺以及镀层的形貌、结构与性能,利用这种工艺获得了厚度30μm以上、ω(Fe)为27%左右的非晶态Cr—Fe—C合金镀层.结果表明,该镀层耐蚀性较好,且具有可热处理性,在600℃热处理1h后硬度最高可达1800HV,所以该镀层可以用于对高温耐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19.
非晶态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沉积Ni-W-P非晶合金中W含量可高达55.2%,硬度为700~1100Hv,经550℃热处理,可达1300~1400Hv,镀层硬度和耐蚀性优于Ni-P非晶镀层,非晶镀层中的类金属元素P可使腐蚀电位正移,高熔点元素W可使合金镀层在酸溶液中发生钝化,有W含量越高维钝化电流密度越低;金属Cr元素除降低维钝电流密度外,还使钝化区范围加宽,孔蚀电位显著变正,浸泡实验结果表明,在30℃,1mol/L的HC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直流输出的新型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用非品态合金丝制成敏感器件,以多谐振荡电桥作为测量电路.探测一永久磁铁的位移量。该传感器除可测位移量外,尚可应用于振动、厚度、磁场强度等测量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