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传统锁相方法的锁相精度在电网电压含有负序分量、谐波分量、直流分量等情况下有所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二阶广义积分器(SOGI)的三相锁相环设计方案.首先简要介绍了SOGI可进行信号正交处理的原理;然后通过频域分析法,直观地指出传统SOGI抗直流偏移干扰能力弱的原因,并量化分析了直流分量对基于传统SOGI的不平衡锁相环的影响;为增强SOGI对电压检测信号中直流分量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新增一条低通滤波通道对其进行结构上的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SOGI的不平衡锁相环设计方案.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理论研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带有低通滤波器的同步参考坐标变换三相锁相环系统,利用鲁棒控制理论将其转化为具有输入和输出干扰形式的简化线性系统结构.在简化的系统模型基础上,根据低通滤波器一般传递函数形式,按照极点配置原理推导了由比例和积分参数构成的超定方程组通用表达形式,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给出了比例和积分参数计算公式.利用仿真测试了带有一阶和二阶滤波器的锁相环系统动静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比例和积分参数优化方法能够获得满足设计者要求的PI参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际中锁相环设计复杂性,提出了采用MATLAB仿真工具箱SIMULINK对锁相环进行建模和仿真的方法,优化设计方案.为验证、分析与锁相环跟踪锁定速率相关的因素,借助了SIMULINK软件的灵活性、直观性等优点,对模型进行了多次参数修改和仿真,并测出多组实验数据.得出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董业宗 《科技资讯》2011,(20):63-63,65
介绍了模拟锁相环的基本原理,基于目前普遍的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模仿三相系统锁相环的实现方法,推导出单相锁相环的数字实现方法,并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该实现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深刻理解锁相环的工作原理,设计了FM信号调制解调实验系统的应用。该实验利用Proteus中函数发生器及锁相环器件CD74HC4046A内部模块和外围电路实现FM调制解调仿真设计,又利用MATLAB仿真验证系统的稳定,使学生在实验中对FM信号调制解调及锁相环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三相锁相环的设计方法占用资源多,开发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特点,该文在DSP Builder环境下实现了三相锁相环的设计。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建模仿真后,利用Signal Compiler模块将MDL文件直接转化为可综合的硬件描述语言,整个过程无须人工编程。最后,将HDL代码下载到FPGA芯片上进行实物验证。结果表明,此三相锁相环可以快速实现精确锁相,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控制硅微陀螺仪的驱动模态,采用基于数字锁相环的相位控制方案对驱动信号振动频率进行跟踪控制.首先,分析了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数字锁相环控制驱动信号频率的方法;其次,阐述了基于锁相环的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闭环控制原理,并分析了锁相环频率控制的稳定性;然后,对锁相环控制的驱动模态频率变化和跟踪情况进行了仿真,验证了驱动频率动态跟踪特性;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锁相环的FPGA数字电路控制方案,并制作成实际电路,同时,对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的开环谐振频率驱动和闭环频率驱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40~60℃内变化时,该控制方案能够保证驱动频率时刻跟踪驱动模态谐振频率的变化,且跟踪相对误差为2.5×10-5.  相似文献   

8.
康丽生  王克甫 《河南科学》2006,24(4):536-538
现代通信系统中,为确保通信的稳定与可靠,对通信设备的频率准确率和稳定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文论述了数字锁相环频率合成的原理,利用SystemView实现通信系统中锁相环电路的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付玮  王艳  杨坡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67-68,83
介绍了锁相环的基本原理。为加深学生理解,利用电路仿真软件PSPICE实现了锁相与频率合成课程实验的仿真,并以一阶和二阶无源滤波器仿真实验为例介绍了其实现方法。给出了一种主流的电荷泵锁相环的三阶环路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对该环路滤波器进行了仿真及实验验证。通过利用PSPICE进行锁相环的仿真和对电荷泵锁相环的环路滤波器进行实际设计,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实现电路的自主开发和设计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射频法测量糖液浓度的原理,设计了糖液浓度测量电路,并利用锁相环原理对糖液浓度传感器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实验表明,应用锁相环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处理,测试效果较好,具有使用外围元器件少、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免疫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可信计算和系统论的方法,构建了免疫计算的测不准有限计算模型,将该模型划分为三层,即固有免疫计算层、适应免疫计算层和并行/分布计算层.这种免疫计算方法在数据库查询的基础上匹配了已知异体的特征,识别了已知异体的类型.此外,该方法在抗体规则匹配的基础上学习了未知异体,记忆了新异体的特征,在数据库中添加了新异体的特征.该模型通过毁灭器消除了异体,抑制了异体的复制和扩散,控制了免疫计算的毁灭机制的双刃性,监控了免疫计算的负载平衡,维护了系统的鲁棒性和安全性,克服了免疫学理论的不完备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免疫计算机制检测了病毒和故障等异体,识别出该异体是"爱虫"病毒及其感染的文件,并消除了异体,抑制了异体的复制和扩散,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移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相互融合产生的电商直播模式为产品及服务的推广和宣传、营销模式的创新、销量的增加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商直播具有渠道多元、行业门槛低、实时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但是这些优势和特点在推动直播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违法风险增加,为虚假宣传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给电商直播的监管和执法带来了巨大困难。食品质量与安全关乎国民营养与生命健康,食品尤其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危害极大。研究阐述了电商直播中食品虚假宣传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使用极限词、夸张宣传、宣传疗效、做缺少科学依据的宣传定论、冒用品牌商标、使用虚假认证等。整理了我国《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中对食品虚假宣传的监管要求。最后,对电商直播中食品虚假宣传问题提出需健全直播平台的准入规则和建立平台自治与自我审查机制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元方式治理的格局,实现对电商直播中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科学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银杏叶片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4个银杏品系1年生实生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正常土壤水分条件下,银杏各品系叶肉细胞及细胞核正常,核膜清晰,少数叶绿体中含淀粉粒和嗜锇颗粒,细胞质中含较多电子密度强的黑色物质;(2)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60%的水分条件下,银杏各品系叶肉细胞及细胞核基本正常,核膜基本清晰,叶绿体片层较清晰,叶绿体含少量嗜锇颗粒和淀粉粒,叶绿体外膜、细胞核膜和细胞壁上附着电子密度强的黑色物质;(3)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40%的条件下,银杏各品系叶肉细胞核膜大部分消失,多数叶绿体模糊,片层开始紊乱,所含嗜锇颗粒有增大、增多趋势;(4)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20%的条件下,银杏各品系细胞核膜基本消失或消失,多数叶绿体外膜变得模糊,片层基本消失,叶绿体中嗜锇颗粒明显增多,少数叶绿体中虽含有片层却出现膨胀现象;(5)从各品系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综合情况分析,44号和11号品系耐旱能力强于32号和55号品系。  相似文献   

14.
二维锑烯具有石墨烯、BP、MoS2等典型二维材料相似的优越物理化学性质,在纳米光电子、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吸引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少层锑烯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层数增加,二维锑烯由半导体向导体过渡,材料的极化能力越来越强,静介电常数也越来越大,介电函数的虚部曲线随能量的变化,发生红移,峰值越来越大,锑烯的反射系数也越来越大.吸收曲线与介电函数虚部曲线相对应,随着层数的增加,也出现红移现象,对于长波段的光,层数越少,吸收越差,但对于紫外区域,均具有较好的吸收.这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二维锑烯纳米片的物理性能,为其在光电材料和器件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声学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成本低、易于携带、无辐射、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在木材领域内广泛应用。阐述了基于声学的常见6种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冲击应力波法、超声波速法、共振法、声发射、声-超声和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介绍了这些方法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对木材的物理力学特性的评估、木材内部缺陷的检测。综述了提高检测精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声学的木材无损检测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展望了木材无损检测设备在信号源、信号传输机理、信号分析与处理、便携性与实时性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展马尾松容器苗添加不同水平磷(P)及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明确添加不同水平P与接种菌根菌的互作效应。【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与不接种2个处理,接种处理为播种时在播种穴下方置入由蛭石与松乳菇菌丝体悬浮液制作成的固体菌剂0.3 g;副区为添加P处理,设置以P为主的水溶肥添加梯度共7个水平,样地P添加量介于50~600 g/m3。于7—10月分15次等时间间隔将不同梯度水溶肥溶于水后均匀喷洒在苗木上,分析苗木生长性状和氮(N)、P吸收利用与添加P量及菌根菌的关系。【结果】 接种菌根菌后,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指标比不接种分别增加了9.87%、3.35%、41.50%和12.41%,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等养分指标分别增加了5.05%、25.03%、100.36%和70.53%;高径比、总根长、N和P含量分别降低了5.98%、22.47%、24.97%和11.26%,除苗高和N吸收量外各生长和养分性状指标接种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P添加量增加,接种前后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整株P吸收量均呈增加趋势,高径比呈下降趋势,整株N和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添加P水平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总生物量、根系直径、整株P吸收量、N和P利用指数均为接种大于不接种;而高径比、总根长和整株P含量均为不接种大于接种。接种菌根菌和添加P对马尾松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性状无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后马尾松容器苗生长性状对整株N含量的变化更敏感,对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的响应进一步增强。【结论】 接种菌根菌(松乳菇菌)可与马尾松容器苗建立较好的协同共生关系,不仅促进了马尾松容器苗的生长,而且提高了N、P养分利用效率。接种后苗木的高径比降低,N、P利用指数增加,能以较低的养分浓度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有助于培育优质马尾松苗木和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河流地貌学研究的深入,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成为了国內外重要研究领域。首先对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回顾与前瞻。金沙江可谓是山区河谷-水系演化的典型代表,以金沙江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为例,认为:河谷-水系变迁及环境效应实质上是区域性陆地地表环境演变的过程,也是深切河谷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演变形式,是中外地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立足于基于区域自然地理背景的河流地貌学研究,以河流地貌学为主进行自然和人文的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拓展性研究,系统全面地从地质历史和发生学角度分析研究山区河谷-水系及环境效应得到机理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将构造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层状地貌、河谷沉积等综合系统研究,将长时间尺度河谷-水系演化与现代地理过程、格局、特征、效应相结合,既揭示山区河谷-水系发育史,又构建现代河谷地域系统高梯度效应框架体系,突显流域系统演化和系统论的理论与应用,可促进河流地貌学的进一步创新,以及大江流域水系与河谷地貌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述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积极意义及其对美国高校董事会建立、成员构成、管理体制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指出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董事会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对校董会进行科学定位,通过董事会广泛吸收社会因素参与办学,积极筹措资金为学校改革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提高办学效益,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顺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沿黄8市1县林地、草地、湿地、裸露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及2015—2019年的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发现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林地、草地、湿地及裸露地表的覆盖率分别为36.12%、2.61%、2.01%和0.56%。林地主要以阔叶林和阔叶灌木林为主,研究期间,针叶林、乔灌混交林、绿化林地和人工幼林面积有所增加,阔叶林与针阔混交灌木林面积有所减少;草地主要以高覆盖度草地为主,占草地面积的81.47%,研究期间,高覆盖度草地、绿化草地和护坡灌草面积有所增加,中覆盖度草地与牧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湿地中河流占整个湿地面积的97.63%,河流和水渠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裸露地以砾石地表为主,占整个裸露地的60%以上,研究期间,不同类型裸露地均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河南省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林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草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湿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下游河南段整体上高于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裸露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整体高于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林地和裸露地覆盖率整体有所降低,草地和湿地覆盖率整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高效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制剂并研究其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载体,保护剂及稳定剂进行了筛选。通过检测制剂悬浮性、润湿性、分散性、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抗紫外性特点、水分含量、细度等初步获得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制剂。同时分析了高温,含水量及日光照射对菌剂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及其与链霉菌复配制剂、市售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作为载体与发酵液混合,样品的悬浮率为91.8%,润湿时间在27 s以内,同时活菌率最高。筛选得到SDS作为保护剂和CMC-Na作为稳定剂在紫外照射和高温下活菌数最高。温室小区试验显示246-1可湿性粉剂,固体小白链霉菌制剂,二者复配菌剂及市售多粘类芽孢杆菌制剂对黄瓜的生长都有促生作用。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小白链霉菌的复配菌剂处理的黄瓜植株在株高、单果重及小区产量都高于其它处理,长势茂盛,叶色浓绿,促生效果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处理株高增加34%,单果重较对照增加4.5%,小区产量增加了36.7%。同时,几种处理在对黄瓜土传病害防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复配菌剂的防效达7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