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智囊》2004,(2):40-40
对大众,通用这些较早进人中国市场并尝到甜头的企业来说,丰田算是一个迟到者,但是丰田采取的有效发展战略却使它在中国市场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百分比(%)丰田在中国成功的主要体现百分比(%)丰田在中国不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尚不成熟时暂不进入,从而避免了市场风险56.7丰田品牌已经在中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影响力52.9丰田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35.6丰田一直坚持日本的技术保护主义政策,只想卖车而不愿输出技术75.0丰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40.4未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11.5读者眼中的丰田成功及不成功表现来丰田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调查显示,与5年前相比,现在的丰田品牌留给中国消费者的印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品牌亲和力与身份感两大指标的得分大幅…  相似文献   

3.
丰田召回事件发展到今天,并不是政客一夜之间炒作起来的,而是丰田任由事情发展的必然后果。以中国汽车企业目前的实力在欧美市场打拼,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刘帅 《世界博览》2013,(3):52-53
丰田章男认为中国市场非常重要,但他似乎无法说服整个管理层。时隔一年,丰田重夺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2012年,丰田在全球卖出了970万辆车,销量增加22%,其中北美市场增速最快。目前,全球有三个不相上下汽车消费市场,分别是中国、北美和欧洲,销量都在每年1500万辆左右,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同时占领三块市场。  相似文献   

5.
外资对中国汽车的勃勃野心导致一些实力较弱的中方合作伙伴可能会被大集团所替代,就像天津丰田被一汽丰田所代替一样  相似文献   

6.
丰田在中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1978年,丰田就抢先在中国树起了充满野心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这一户外广告牌,但直到2000年6月,才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轿车生产厂。  相似文献   

7.
南识 《创新科技》2003,(9):59-59
<正>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思科在本土起诉深圳华为,日本丰田则以汽车商标侵权为由将浙江吉利告上了法庭。新的一年才开头,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遭遇的跨国纠纷不断,一波未伏,一波又起。“外国企业告我们,早告比晚告好!”显然,无论思科还是丰田,都是有备而来。而在国内,不少业内人士起初得知消息时,都觉得不可思议。思科与华为,丰田与吉利,这是一个重量级的较量吗?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激情洋溢的演讲顿时令记者释然: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07,(7):7-7
我认为对中国经理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而非简单拷贝美国经理人的做事方法。如果美国经理人照搬中国的做法,这仅仅有些危险,但是如果中国经理人照搬美国的做法有更大的危险。日本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就没有单纯效仿美国,丰田就是丰田,它历史悠久,却始终保持着开放的视野和心态.  相似文献   

9.
在挑战面前,创新的含义很广泛,时机的把握也是其中一种。哈佛人在案例剖析中发现,在一些时候,“迟钝”,也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对于这种观点,其实我们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一个案例来进行分析。这就是丰田公司,汽车制造业内都有一种程序化的看法,普遍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内,定点轿车企业先向丰田伸出合作的“橄榄枝”,却没有被丰田“笑纳”,丰田这样做是十分短视的行为,致使其在以后的20年里失去了中国轿车市场这块大好领地。其实,这种定势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是采用联想的反向倒推法,即用大众汽车目前在华所达到的结果来评判丰田的初始行为。如…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丰田”起诉中国唯一的大型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侵犯其知识产权,吉利在不同的场合断然否认“侵权”之说,双方各执一词,只有等待法院的最后判决。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起中国入世以来汽车领域第一场涉外知识产权官司的背后,疑点重重:为什么日本丰田要等到六年后的今天才起诉?为什么丰田首选吉利作为打击知识侵权的对象?为什么事件的主角之一、日本丰田的控股子公司天津丰田一直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中国汽车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目前,丰田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占有大约10%的份额,丰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拓是持续长期的战略。今后,在日益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和汽  相似文献   

12.
郭剑峰 《科技潮》2007,(11):25-25
在第14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上,丰田(中国)宣布将正式开始探讨在2009年初,向中国导入在日本开发并投入实际使用的车载智能通信Telematics服务,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国构建"车、人、社会"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技智囊》2003,(9):29-29
张富士夫在很多场合中强调,丰田想在中国占有10%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显然是丰田的底线。而丰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做的连贯动作都是为后来合资做着精心的准备——丰田同天汽的合作为自己建造了生产基地; 假手一汽将天汽重组,以使自己抽身而出,此后又“大方”地将四  相似文献   

14.
丁萌 《世界博览》2011,(22):24-26
许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洋”玩意儿,实际上走入我们生活的历史并不长。麦当劳1990年才在深圳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第一台中国产丰田轿车2002年才在天津下线,谷歌2005年才正式进军中国。  相似文献   

15.
外资对中国汽车的勃勃野心导致一些实力较弱的中方合作伙伴可能会被大集团所替代,就像天津丰田被一汽丰田所代替一样  相似文献   

16.
1964年4月,丰田首次向中国出口了皇冠轿车。但大多数中国人真正认识丰田汽车这个品牌,还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几年,当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商纷纷在华投资建厂,努力在高、中、低三档汽车领域高歌猛进的时候,丰田公司的脚步,似乎有些迟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丰田公司忽视中国市场。丰田的负责人说:“如果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就意味着丰田公司向全球化走完了最关键的一大步。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市场第一。”目前丰田集团在中国共有37个合资、合作项目,总投资超…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欧洲、中国到日本本土,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的全球性危机正在蔓延。由于油门踏板和脚垫存在缺陷,丰田汽车相继在美国、欧洲和其国内召回总数量达850万辆汽车,丰田遭遇二十年来的最大一次信任危机。由此联想到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还很不完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科技智囊》2003,(9):26-27
随着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入,丰田完全可以借助一汽,将触角伸到全国通用、大众、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成功对丰田刺激很大。谈到通用、大众、本田成功的原因。贾新光先生说:“最重要是选择了较好的合作对象,而所谓好的合作对象就是在政府公关方面能力非常强,能够从中央政府手中拿到整  相似文献   

19.
董祺 《世界博览》2009,(7):85-85
2008年是中日友好年,为了培养中日友好事业的接班人,丰田公司日本总部决定资助数10位中国学生到日本进行名为“丰田之旅”的交流访问。当时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中日访问团,到日本爱知县丰田市一睹丰田公司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刘海波 《科技促进发展》2010,(8):224-224,232
SPS(Set Parts Supply)是丰田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是丰田本世纪以来面对总装生产线的课题进行解决和改善的成果。由于丰田在海外的快速扩张和新车型的逐渐增加,其在品质管理、生产性和成本控制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丰田面临对海外工厂进行支援的巨大压力。因此,丰田急需革新,实现装配线的集约化、简约化,在这种背景下,SPS系统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