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高水长润泽后世 在中国做医生的,没有人不知道裘法祖,因为五年医科大学读的就是他的书。他被称为外科全才,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的新手术方法。一直就很敬佩裘法祖教授,我的行医、研究以及教学,也都深受裘老的影响。作为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安徽济民肿瘤医院院长,虽与裘老接触不多,却从裘老的得意门生、“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和我的导师李同度教授处了解了不少关于裘老的故事,因为吴孟超教授是我所在的安徽济民肿瘤医院的顾问,更是我医路上的带路人。  相似文献   

2.
裘法祖院士比我大十几岁,虽然不是我的直接导师,却是老师辈的外科大家。作为外科出身的我,曾在早年担任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外科秘书,那时上海第二医学院外科秘书是林言箴教授。由于工作关系,使我有机会熟悉上海的外科大家,如傅培彬、张涤生教授,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国内的外科大家,如吴阶平、曾宪九教授,裘法祖教授便是其中之一。加上曾长期担任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长的吴在德教授,曾与我同在原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外科进修,后来我又同期担任过上海医科大学校长,这样又增加了与裘老联系的机会。今天纪念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又使我回忆起这位长辈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3.
裘法祖院士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今年12月6日是他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裘院士的学生,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撰写短文以怀念“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也让更多的年青医生更好地向裘法祖院士学习,向裘法祖院士致敬。  相似文献   

4.
裘法祖教授比我大十几岁,虽然我没有直接受教于他,但对于喜欢外科的我来说,也的的确确深受裘教授的影响,尤其他的睿智、仁德深深地折服了我。  相似文献   

5.
裘法祖,中国科学院院士。裘老年长我8岁,他1932年入同济大学医科,读完前期,1936年底赴德国慕尼黑留学,二战中曾勇敢智慧成功救助被困犹太人(30余人)逃离法西斯虎口,1946年回国时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外科主任。我1938年入中正医学院学习,读书时遭遇日军轰炸,学校不断搬迁,整日不得安宁。我们虽不在同一层面读书学习,我习惯上仍称裘法祖是我的学长,友好诚挚的医学同道,我国外科学界的开拓者,著名大外科学家,在大外科诊疗、教学、科研中独树一帜,是我国外科学创业和发展的奠基人,对我帮助很大,我对裘老一直感恩在心,心存敬意。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6日,是我的老师,我国外科学界的泰斗,我国医学科学界的一代巨人裘法祖院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深深地缅怀着这位我国学术界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今年12月6日是我尊敬的老师、中国外科学泰斗著名医学大师裘法祖院士诞生100周年,我们缅怀这位我国现代外科学的开拓者,我国器官移植创始人和奠基人。我们追忆2008年6月10日,他在武汉与世长辞,驾鹤仙去。江城万名百姓挥泪送别人民的好医生,中外医界及他的学生结队送别自己的好老师。裘老以他那大视野、大智慧、大胸怀、大家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医生职业、工作和道德的典范,他的名言做医生不难、做个好医生很难、永远做个好医生更难。他用一生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成为举世闻名的好医生,为我们留下了闪亮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现代外科创始人之一和器官移植科学奠基人、人民医学家恩师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先生乘鹤仙去,已有六个春秋了,但先生那熟悉的“杭州话”和慈祥可亲的笑容犹如就在眼前。我有幸跟随裘先生三十多年,在恩师的谆谆教诲下,学习先生“大医、大师、大爱”的崇高品德和“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的革命情操,点点滴滴永远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铭记在我心中。  相似文献   

9.
裘法祖教授是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毕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坚实的医学基础、高超的医学技术、勤奋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站在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引领中国现代外科事业的发展。作为94岁的高龄老人,他曾在去世前几天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一息尚存,从医不止,这位被德国媒体誉为“永不疲倦的神奇中国医生”,从医69年,却用一生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当代“医圣”风范。  相似文献   

10.
我老早就看过A片了,但要说到玩HGAME,还只是三四年前的事. 那天,去隔壁强仔家玩,他神秘兮兮地从抽屉底拿出一张光盘,说是好东西要跟我分享一下.我以为是什么新游戏,可没想到等安装好开始玩时,才发现这是跟我以前玩的CS反恐战不一样的游戏.画面上的MM个个肉体横陈,形体夸张,胸部大得像篮球一样,我当时就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是HGAME,不过,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开始踏上了HGAME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1.
骆国骏  丁静  乌梦达 《科学大观园》2021,(17):前插9-前插10,14-17
2019年6月12日上午,京张高铁最后一根钢轨在中铁三局WZ-500型无砟轨道铺轨机牵引下准确落在清华园隧道的枕木上,精调之后,轨距误差在正负1毫米之内.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百年"筑梦".100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断言,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是一条自力更生的"争气路".100年后,京张高铁开启了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成为中国铁路从"落后"走向"引领"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一] 1901年4月20日,梁思成出生在日本.他的父亲是梁启超.那一年是梁启超因为"戊戌政变"流亡日本的第三年. 虽然身在日本,梁启超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讲中国的历史故事,给他们读古典书籍.梁思成从小聪明敏感,非常听话,他很喜欢读书.那时候,他家里经常来一位客人,在客厅和梁启超大声争辩,他就是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梁启超和康有为争论的时候,七八岁的梁思成以为他们在吵架,就认定康有为是个"坏人".  相似文献   

13.
胡道静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必然会提到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因为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而研究沈括和<梦溪笔谈>必然要提到胡道静.  相似文献   

14.
深夜,一位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那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这是规定.中国人委婉地提出建议,说反正现在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更恭敬了,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走到售票窗前,要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那一站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您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那么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不惑之年的丹尼尔·王出生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两岁时随父母去了美国,并在那里成长、学习,同时也就有了他现在这个"中西结合"的名字.按中国人的老理儿,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外".198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来中国,与水处理这个行当结了缘,并且一"结"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16.
他开创了中国数千年来以科学方法研究古建筑的先河,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作出了不朽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至今保存着当年自己作为梁思成助手,在参与北京近代建筑研究时给先生拍的照片."在东交民巷圣米歇尔教堂考察时,正巧梁先生一回头,嘿!我就按下快门给他照了一张相.当时先生立刻就指着我说,'以后再不准许你用公家的胶卷...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医学。医学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曾说过“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生——这个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职业,虽没有红毯鲜花,亦没有掌声相伴,但他们却用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缔造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生命传奇。  相似文献   

18.
    
如果要评选2008年度热词,我想含泪推荐"捐". 不说那长串的捐款数字,不提那如山的捐赠物资.我想引领你看的,是最平凡不过的"捐"--邻居的女儿在石家庄读大学,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她哭着打电话对妈妈说:"我把手里的整钱、零钱都捐了,又献了400毫升的血.可是妈妈,作为一个唐山人,我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你们可要再替我捐一些啊!"  相似文献   

19.
苏秉琦是中国考古学上的一座丰碑,他是中国考古学"永远的导师",是"当代考古学思想家". 为爱国考古 1928年苏秉琦中学毕业,为了家族的纺织企业,他来北平报考了北平工业学院并被录取,但在北平的所见所闻,令他"深深感到国家的形势严峻,青年的责任重大,国不保家也难保",于是"决心改学中华民族的历史以唤醒民众——教育救国,兴史救国".1934年8月,苏秉琦从北师大毕业.  相似文献   

20.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将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的一个地方。他赶到时,已经有20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21位。怎样才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佛瑞迪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