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吃出美丽     
《巴州科技》2010,(2):3-3
女人的美丽是吃出来的,大家不需要质疑。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是最重要的。女人最佳肉:食鹅、鸭脂肪虽不少于畜肉类,但其化学结构因接近橄榄油,不仅无害且有益于心脏。鸡肉为“蛋白质的最佳来源”。此外,兔肉具有美容减肥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在大自然的陶冶下一位艺术界的朋友问我,对印度尼西亚的现代艺术成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当时毫不迟疑地回答说:“画,你们的绘画艺术。”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期间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曾说:“印度尼西亚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句话在我访问印度尼西亚后,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是的,这个被称为“千岛之国”的美丽富饶的国家,几乎每一块地方,每一个岛屿都是秀丽明媚的天然花园。这个被诗人称为“诗之岛”、“花之谷”、“赤道线上的宝石”的国家的秀丽风光,薰陶着人们的心灵,培育了人们对音乐、舞蹈、美术的热爱。我访问过苏门答腊,那儿的青年男女在月光下椰林中所唱的民  相似文献   

3.
论宋祁的诗     
一、宋祁(998——1061)兄弟与《西昆酬唱集》作家杨亿、刘筠的关系宋初的《西昆酬唱集》,深为后世所诟病。当时论家,除了谩骂式的《怪说》作者石介以外,触及这本诗集的特点的说法,有“多用故事,语僻难晓”“务积故实,语意轻浅”“声韵偶丽,鲜及理之文”,还有“丰富藻丽,不作枯瘠语”等等。关于“西昆体”的影响问题,后世又有一种奇怪的说法,清初的冯武,以怜悯的口气哀叹“西昆”诗风“不隔一朝,遽尔湮没。”意思是宋真宗以后,西昆体诗即销声匿迹,无人过问了。近年有一部文学史教本,芟弃当时所有带分析性的意见,肯定了冯武的话,并加以推衍,说西昆体诗出现以后即遭到历史的冷落,是理该如此云云。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山村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会想起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我外婆的家乡,一个家家有树、户户有花的村庄。春姑娘降临到这个村庄了。你瞧!阳光明媚,白雪融化了,流向了村前弯弯的小河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群欢快的小鸭子正在水里嬉戏着呢!猛一抬头,天空中飞舞着蜈蚣、蜻蜓等。咦!蜈蚣怎么会飞上天呢?哦,原来是几个小同学正在  相似文献   

5.
普陀鹅耳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著名的佛教圣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有一种形态独特的树种,其二歧分权的树干形似形影不离的夫妻,人们都叫它为“夫妻树”。这夫妻树就是中国特有种、全国仅存一株的国家重点一级保护植物——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按照IUCN评估标准,普陀鹅耳枥可列为“严重濒危灭绝”(CR)等级。  相似文献   

6.
关于诗歌的表现内容,有“言志”说、“缘情”说以及“情志合一”说。“诗言志”本有丰富的内涵,但作为儒家政本主义文学论纲,被人为地抽象化,于是有“缘情”说的矫枉过正。“情志合一”说则是双重否定之后,“缘情”与“言志”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天鹅湖,并不像传说的那么惬意在遥远的新疆天山中部,传说中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天鹅湖”。“天鹅湖”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模样,它其实就是开都河(《西游记》中传说的通天河)宽阔的水面和两岸无数个深不可测的“水泡子”组成的大片湿地。因为湿地  相似文献   

8.
清代评论家黄周星认为,“一切语言文字,未有无趣而可以感人者。”这话说得极是。就诗而论,中国古代就有不少人谈及诗趣的问题。例如唐代王昌龄便倡“诗有三格之说”,即:一曰“得趣”,二曰“得理”,三曰“得势”。他把“得趣”看作三格之首。宋人严羽更力主“兴趣”说,以为“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的确,诗趣已成了许多诗人或评论家们所关注的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诗趣,其审美特征是什么,以及怎样获得诗趣等等,这些问题,专题研究的著述很少。本文试图联系当今诗歌创作的实际,对它作些探讨。由于诗  相似文献   

9.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其中写雨的诗有50多首。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以“雨”命题的诗(38首);(二)写“雨”却不以“雨”命题的有《白帝》等;(三)诗中带有“雨”的句子的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纵观杜甫写“雨”诗,有三个特点”(一...  相似文献   

10.
何平 《科技信息》2009,(13):98-98
乡愁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在当代众多的“乡愁”作品中,席慕容的乡愁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席慕容的乡愁是“模糊的惆怅”,这主要表现在其抒情对象的独特与专一、强烈的民族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谎言的美丽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清晨,悦耳的手机铃声忽然响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好容易休息一天,是谁这么早打电话?”我边想边拿起手机,一条短信映入眼帘:“老师,节日快乐!我要告诉您,做您的学生真幸福!——您的学生陈玉玲。”看着短信,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2.
杜甫旅居成都期间,作有《漫兴》、《漫成》等诗,诗中颇见作者的散漫之态。这些挥笔立就的“漫作”,与杜甫前期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他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些看似闲散的诗歌,在内容上是有寄寓的,并非前人所述的“慵懒”之作。就表达手法而言,这些“散漫”而成之作,恰是杜诗艺术上日臻成熟,老成浑厚,运笔挥洒自由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诗所受佛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检所有有关材料的基础上揭示陶渊明诗受佛经影响的五条表现:陶诗中8个“化”字之具有本体的意义来自佛经;《止酒》诗每句都有一“止”字的奇特体制有取于佛经一长段行文中每句包含一相同词语的行文特色;“心远地自偏”与佛经的净土思想有关;陶诗“比较接近说话的语言”特色的形成、较多议论的存在与佛偈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关于诗的意境类型的论述中,有“含蓄”、“空灵”、“混沌”的提法,在近代才有“朦胧”的提法,都是讲的文学作品要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想象的余地。这是说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含蓄和朦胧是相通的。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分,如含蓄讲究“言不尽意”、“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朦胧主要是借某种自然物象的模糊性表达诗人的迷离情感。由此看来,模糊和朦胧更相通些。在古典诗中意境的朦胧美,更能感染读者,调动起读者对文学作品再创造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感谢     
“阿——嚏! 阿——嚏!”一大清早嘻嘻哈就打了两个大大的喷嚏。“哎呦,我的小宝贝感冒了,快让奶奶看看,要不要吃。点药。要不今天不要去上学了,奶奶给你请假去!”嘻嘻哈一个喷嚏引出奶奶一大段活,嘻嘻哈有点不耐烦了, “没事的,没有感冒,我上学去了。”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真感冒了,给奶奶打电话啊!奶奶今天不出去,就在家里等你电话!”奶奶还气喘吁吁地追了一段。  相似文献   

16.
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这首《剑客》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形象, 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还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8.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时所吟咏的咏鹅诗,把鹅的形象描述得雄姿英发,风流俊逸,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堪称《鹅》诗中之珍品,至今脍炙人口,传诵不衰。鹅的祖先是雁,故又名家雁,舒雁。舒雁者,似雁而舒迟也。古人谓  相似文献   

19.
何之为诗?常有读者来信向我发问。以我之见,诗是抒情言志的纯金。诗之灵魂在于一个“清”字,诗之内涵在于一个“志”字。诗之所以为诗,其语言应该是筛过、滤过、淘边、铸过的闪闪发光的金子。诗中有我,我中有情,情中有志,这才算得上一首好诗。  相似文献   

20.
徐玉诺“月亮女神”型的诗歌散发着“爱”和“美”的梦幻、浪漫气息,游离于文学研究会倡导的写实风格之外。诗人称自已有一颗“遇见悲哀便美化了的心”,但与王统照、谢冰心对“爱”和“美”的玄想相比,他笔下的“爱”与“美”浸透着更多的苦涩意味。诗文中的“她”意象则是诗人将悲哀愁苦之情美化、浪漫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