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中医学源远流长,其“情志相胜,以情胜情”的心理治疗理念、相应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案例,对于分析现代人的心理疾病、并针对性地进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礼教是建立在性本哲学基础上的,强调以性统情,本质上是"存天理,灭人欲";与此相反,情教是建立在情本哲学基础上的,主张以情统性,性情一致,"以情度情"。冯梦龙的"情教"说是对晚明清初尊情思潮的继承,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批判。但他也认识到尊情思潮走入极端后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并致力于消除它。这正是冯梦龙的情教说于时代转捩处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庄子>内篇中,实际上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情".联系庄子的时代背景,追随庄子的哲思理路,可以澄清种种对庄子之"情"理解的偏见,对庄子之"情"作出全面而合理的阐释.其文中的"情"字既有"情况"义,又有"情感"义.而庄子的情感世界,包含有一般的情绪、感情("天情"),经过理解的本真之情("理情")和对世界整全、生命本体的情怀("至情")三个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4.
赖正史《汉书》、《后汉书》使汉代西域诸国的人口概况能为世人所知。本文统计了两汉西域诸国的户数、人口、胜兵情况,测算了各国的"户均人口"、"户均胜兵"、"胜兵人口比"、"户均胜兵率"状况,并据此做出一定推断。  相似文献   

5.
"三言"中有关报恩酬情的作品数量众多,报恩酬情者的身份复杂,报恩酬情的原因和方式丰富多样."三言"中之所以具有大量有关报恩酬情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中国古代的报恩酬情文化影响,另一方面与冯梦龙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由此产生的文学观和创作目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为我们研究《红楼梦》的庄子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古社会文史哲三位一体,"诗言志"起源很早,从汉代起.由于个人意识的强化和审美意识的觉醒,诗歌从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转而强调个体审美活动,产生了"诗缘情"说.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成了唐代诗歌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马延军 《科技信息》2006,(12):374-374
刘勰与韩愈所处时代不同,但对文学内容与形式的主张却异曲同工。二人皆重“情”“气”,反对词采华丽而内容空虚的形式主义文风。刘勰以文艺理论家的身份提出自己的主张,而韩愈不但提出主张,而且也是伟大的实践者,他的散文正是“情采”并茂“文气”各具的实践产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从王夫之的艳词情诗出发,来看王夫之如何从"情"的角度,不以艳词为讳,并解释这些作品的发生原由。试图说明:这些词语,在王夫之的思想世界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又该如何与王夫之的生命意义,对人生世界的体悟联结?王夫之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立场与观点,产生这些作品?目前学术界研究王夫之的文学,多以从文学反思其修身工夫,但反过来看,王夫之的心性论、情论、工夫论,本身就具有美学、诗性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值得注意的方向。不过,就整体来看,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连续而非独立的,从工夫到文学,从文学到工夫,诗教所至,工夫随之,工夫所现,诗文呈貌,一向是王夫之的立场,本文的研究,就是处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季德胜蛇药治疗黄蜂蛰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黄蜂蛰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12月门诊黄蜂蛰伤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季德胜蛇药,两组疗程1~6 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 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 41%(P<0. 05);对照组痊愈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62±1. 37)、(2. 69±0. 31)、(2. 46±0. 34)、(3. 32±1. 02)d,而治疗组分别为(2. 57±1. 21)、(1. 30±0. 25)、(1.16±0. 21)、(1. 34±0. 9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季德胜蛇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黄蜂蛰伤,能缩短病程,疗效较好,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国志 《山西科技》2014,(3):105-107
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种种表现,提出了科学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况逐年增多,探索新的治疗模式成为热点,但在过去的心脏疾病诊疗过程中,医生较多注重器质性心脏病治疗,常常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精神问题.有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不仅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精神心理疾病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双心疾病的发生、进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普及化而产生的一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新型疾患,它的形成既有心理上的因素,也有生理上的因素。但到目前为止,社会上还没有对网络成瘾进行有效诊疗的专业措施,高校也没有设立对这种现象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专业性咨询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高度重视并开展宏观层面上的预防措施,同时积极探索具备专业技能的矫治手段,这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是精神病领域的两种治疗模式。心理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精神状况正常与否主要受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影响,精神疾病由后天环境和生活经历所致;药物治疗模式则认为,精神病及各类神经症都有其生理基础,大脑机能的缺陷是导致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主张用药物进行治疗。尽管两者在精神病治疗中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但是在科学一统天下的今天,生物学模式似乎成了治疗的主流。要想最终解决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之争,科学预测精神病治疗的未来及新世纪心理治疗的命运,必须首先解决:(1)心理学的学科体系问题;(2)精神疾病的界定问题以及(3)心身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姚昕 《科技信息》2007,(16):61-61,73
本文在分析现代社会“文明病”的基础上,提出拥挤、噪音和污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以帮助人们认识和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减轻、消除“文明病”的痛苦,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的到来便利了大学生的生活和科研,但过度沉迷于网络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产生,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不适和心理依赖。本文从心理角度对网络成瘾者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及治疗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7.
Psychiatric illness, such as affective disorders, anxiety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exerts exceptional personal burden on affected individuals. Although not physically noticeable, these disorders cost enormously on ones’ family and society. Currently pharma-ceutical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are generally accepted as effective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while the exact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reatment efficacy, etiology and neurobiology of the disorders remain elusive. In the past decade, "neurogenic hy-pothesis" emerged as an attempt to explain the nature of psychiatric illness. The origination of the hypothesis is based on several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First, stress, which is a common risk factor of the disorders, was found to suppress neurogenesis; second, treatment for the illnesses like antidepressants and antipsychotics were shown to improve neurogenesis and behavioral deficits simultaneously; and thir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tidepressants was abolished in animal models when neuro-genesis was blocked. Increasing efforts were inves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neurogenesis is a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although contrasting results are also found and thus the importance of neurogenesis remains a matter of debate. The present chapter will discuss the recent findings about the involvement of neurogenesis in major depression, anxiety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and whether neurogenesis would b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人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借助社会支持力量,例如中医、巫术、术数等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心理疾病的方法;也有藉自我的力量,通过修身养性达到身心和谐,实现心理健康.还有一些兼具社会性支持和自我支持的特点的方法,如诉诸宗教的方法,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对改善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与干预前,干预3月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定两组患者的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末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的总分及各纬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对照组在干预后仅在歧视、病情掩饰的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干预3个月末的总分和歧视、病情掩饰、积极效应3个维度分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1)。在干预3个月末,WHOQOL-100评分如下:观察组独立性、社会关系心理状态及生理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治疗和康复效果,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谨防"亚健康"状态发展为躯体疾病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最新资料表明社会群体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正在急剧攀升,尤以管理干部、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律师、医师等为突出."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边缘状态.从"亚健康"状态的具体表现,影响"亚健康"状态的社会心理因素,提出了预防"亚健康"状态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