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庆科技》2009,(1):F0002-F0002
日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召开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07-2008年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工作经验,部署了2009年度“种三产四”、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示范和超级杂交晚稻攻关示范等工作。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大会总结报告。在袁隆平院士直接支持下,我市被列为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任务的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科学观察》2009,(4):25-25
虽然杂交优势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遗传基础和分子机理仍不甚明晰,是一个经典的科学难题。根据已知和预测的籼稻基因,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立煌研究组和未祯研究组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学研究所于军研究组以及湖南杂交水稻中心袁隆平研究组合作,设计了全基因组寡聚核苷酸芯片,并利用这种芯片研究了超级杂交稻LYP9及其亲本株93—11和PA64s发育过程中叶与花序的转录组情况。研究发现,AL7种组织(育秧和耕种期的叶,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剑叶,灌浆期的花序)分离的共计36926个基因中有22266个在上述样本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3.
孙波  陶梅 《大自然》2012,(6):6-7
水稻源于亚洲,现已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稻米成为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为了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从1964年起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历经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通过"三系法"于1973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近年来,科研人员又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已育成一批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大面积产量潜力达12~15吨/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杂交水稻发展展望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略介绍我国杂交水稻对粮食增产的巨大作用,分析目前杂交水稻面临的形势,预测本世纪末杂交水稻的发展前景,提出90年代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的水稻高产品种将越来越赶不上人类对粮食需求的增长。国际水稻研究所已培育出一种水稻新株型,即“超级水稻”。新型超级水稻的增产潜力比现有的高产品种高25%,达到每公顷13t。这超级水稻育种计划始于1988年,将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可得到适当的推广。这项计划被认为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特别是亚洲消费稻米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株型——超级水稻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的水稻高产品种将越来越赶不上人类对粮食需求的增长。国际水稻研究所已培育出一种水稻新株型,即“超级水稻”。新型超级水稻的增产潜力比现有的高产品种高25%,达到每公顷13t。这超级水稻育种计划始于1988年,将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可得到适当的推广。这项计划被认为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特别是亚洲消费稻米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的水稻高产品种将越来越赶不上人类对粮食需求的增长。国际水稻研究所已培育出一种水稻新株型,即“超级水稻”。新型超级水稻的增产潜力比现有的高产品种高25%,达到每公顷13t。这超级水稻育种计划始于1988年,将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可得到适当的推广。这项计划被认为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特别是亚洲消费稻米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多么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这是袁隆平多年以前的一个期待。从湖南偏僻的山村农校教师,到令世人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历经艰难,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的就是要让所有的人远离饥  相似文献   

9.
郭嘉诚 《宜宾科技》1995,(1):14-17,5
我国近年来水稻育种研究进展较快,杂交水稻(三系法、两系法、一系法)育种研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常规稻育种研究已形成与杂交水稻相互赶超的新格局,基因工程稻育种研究,组织细胞培养(花培)育种研究,物理、化学诱变育种研究,特种稻(紫米、黑米、香米、软米、红米、特优米)育种研究与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均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或领先水平,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又上一个新台阶,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和世界水稻科学必将作出新贡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总产7000万k左右。为了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实施了优质杂交水稻不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川香优2号产量为668.0kg/667m^2,比菲优多系1号(对照)高11.9%,抗性强,适合我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汪超  程辉 《安徽科技》2004,(11):54-56
2004年9月8日,中国杂交水稻研究40年纪念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应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邀请,安徽省农业科技专家,曾为杂交水稻育种作出重大贡献的芜湖市福祥农业高科技研究所所长吴让祥出席了大会.当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得知吴让祥就是当年培育出性能优良的保持系V20和V41和矮败型协青早不育系的农技专家时,钦佩的目光一起投向了这位一身农民装束的年长者.  相似文献   

12.
《太原科技》2009,(11):94-94
10月17日.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目前,我国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信、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3.
“优质超级杂交稻综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是辽宁省重点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承担技术支撑的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在省内各水稻主产区建立了7700亩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的核心示范区,示范区的高产起到了明显示范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水稻生产迅猛发展。2006年全省杂交粳稻由原来的10万亩激增到50万亩,单产增加100公斤,总增产7000万公斤,帮助农民增收1.35亿元。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民的福音。20世纪60年代,中国还处在粮食极度缺乏的时期,解决粮食问题则成了极为重要的任务。由袁隆平带领的团队终于在1970年使得水稻的杂种利用优势成为可能。随后,短短几年间就将其推广至全国,同时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让杂交水稻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回顾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历程,主要离不开中国各级领导的支持及其他各国政要的垂青;其次也离不开中国政府、科研人员的积极推广,如举办会议、提供技术指导;最后也离不开各类公司将其规模化、市场化。总结回顾杂交水稻登向世界舞台的历程,可为大众了解杂交水稻的发展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杂交水稻威优 35、威优 49的抽穗期 ,从始穗起每隔 4天对其叶片SOD活性测定 1次 ,并测定其用氯仿 -乙醇抑制后的活性 ;用Cu2 +、Zn2 +混合液对大田进行喷施 ,从始穗第 16天开始 ,分析其Cu2 +、Zn2 +离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水稻叶片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氯仿 -乙醇能够抑制杂交水稻抽穗期SOD的部分活性 ,有可能在杂交水稻叶片中存在MnSOD ;抽穗期叶片喷施Cu2 +、Zn2 +混合液可提高SOD活性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14,(21):63-63
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Y两优900"现场测产百亩片亩产达1 026.7公斤,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袁隆平院士出席了测产现场的新闻发布会,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测产专家、湖南省科技厅、省农委、省农科院、怀化市、溆浦县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测产和新闻发布会。红星村的"Y两优900"攻关示范片共102.6亩。专家组全面考察了攻关示范现场后认为,该攻关示范片生长平衡,长势长相整齐一致,后期落色好,栽培管理水平高。  相似文献   

17.
水稻广陆矮4号与杂交水稻杂优1号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广陆矮4号和杂交水稻杂优1号2个不同品种水稻前中期和正中期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的臂长、臂比和形态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广陆矮4号水稻的核型公式:2n=2x=24=16m+8sm,杂交水稻杂优1号的核型公式:2n=2z=24=18m+6sm.同时结合G-显带技术,对2种水稻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G-显带区别较大。说明水稻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8.
《安庆科技》2009,(4):27-27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李学勇说,目前我国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4位。  相似文献   

19.
郑风田 《科技潮》2011,(10):6-6
虚拟经济当然重要,但是只有有实体经济作支撑才会发挥作用。袁隆平们所进行的这些关系老百姓口粮安全的技术创新,应该得到更多经费、更多支持。中国农业部验收组9月19日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这项创新,可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从科技部等举办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获悉,中国水稻创新育种技术在“十五”期间获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0-30%,超级稻亩产量迭800公斤以上,其中辽优系列在新疆获得亩产1077公斤的超吨产记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共审定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13个,一批亩产超过800公斤的新组合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