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Bi系高温超导氧化物中掺杂(Pb、Sb、Eu)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中固态反应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掺 Pb、Sb、Eu的 Bi系高温超导氧化物 .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超导性能的测量 ,X射线衍射 ( XRD)分析以及扫描电镜 ( SEM)的形貌观察 ,发现 Pb、Sb的掺杂对 Bi系材料超导相 2 2 1 2相、2 2 2 3相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 Eu的掺杂只有利于 2 2 1 2相的形成却不利于 2 2 1 2相向 2 2 2 3相的转变 .在掺 Eu的样品中发现有Ca2 Cu O3 存在 .对 Bi系材料中调制结构的形成机制给予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2.
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中空间电荷特性是制约直流电缆性能的关键因素.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空间电荷抑制特性,而被成功运用于高压直流电缆.本文研究了以半导电料为基体,以CNFs粒子,通过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使CNFs在材料中沿磁场方向取向,而后再与LDPE进行复合,制成双层样片.并且使用电声脉冲法(PEA)分析了复合材料在加电压与短路时的空间电荷的分布.研究发现,掺杂浓度与取向对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影响较大.取向CNFs/LDPE半导电层的添加改变了载流子的输运方式,抑制了空间电荷由电极向绝缘层中的注入.这对于取向CNFs/LDPE复合材料在高压直流输电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氧化铟锡玻璃(ITO)基板上制备出Bi薄膜,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56)对Bi3+的循环伏安行为、Bi膜的结构以及表面形态等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Bi膜的表面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rij56对Bi纳米颗粒的形态影响较小,以CTAB和SDS为添加剂可分别获得片状和树枝状结构的Bi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4.
Ti、Zr、Bi、Mn氧化物掺杂对PbCrO4可逆热色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以 Pb Cr O4 为基质材料,利用固相反应掺入 Ti、 Zr、 Bi、 Mn 的氧化物,通过热色性检测和可见反射光谱测定发现产物具有明显的可逆热色性、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低的变色温度,并对热色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Bi2 O3 ZnO Nb2 O5 (BZN)系复相区陶瓷介电常数的温度稳定性及其温度系数的优化 .讨论了不同的预烧工艺以及掺杂不同晶型的TiO2 对所得BZN系陶瓷的相组成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预烧工艺中合理的预烧升温速率的选择 ,对其介电常数的温度稳定性有决定性影响 ,锐钛型TiO2 的掺杂可优化温度系数 ,得到介电性能优异的BZN陶瓷 .  相似文献   

6.
将聚合物的物理老化引入到极化过程中 ,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老化对极化聚合物取向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物理老化可以减少聚合物系统的自由体积 ,使发色团分子的极性方向不易发生改变 ,从而提高了极化聚合物的取向稳定性 ;老化的温度不同 ,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老化温度与极化松弛时的环境温度越接近 ,极化衰减越慢 .  相似文献   

7.
衬底材料对Bi4Ti3O12薄膜取向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丁醇钛和硝酸铋为原料,用Sol-Gel技术分别在Pt/Ti/Si、Si、Y-ZrOTiO3(100)和石英玻璃基片上生长出c轴取向的Bi4Ti3O12薄膜,研究了衬底材料表面结构对Bi4Ti3O12薄膜取得度的影响,晶格失配能和Bi4TiO12晶体的晶面能决定了薄膜的取向程度。  相似文献   

8.
在t-J模型和Fermion-Spion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了强关联氧化物超导材料的输运性质,在最佳掺杂区,系统的电阻与温度是线性关系。在欠掺杂区域,由于在低温情况下存在赝能隙减弱了带电粒子的散射,导致了电阻由在高温时与温度的线性关系转变成为低温时偏离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Bi含量对SrBi_4Ti_4O_(15)铁电材料性能的影响@朱骏$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毛翔宇$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卢网平$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惠荣$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陆文峰$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陈小兵$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对铟锡氧化物(ITO)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基于化学组分、接触角、表面能和极性度的测试表征,研究了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对ITO表面性质的影响以及表面性能随放置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氧气等离子体处理有效去除了ITO表面的污染物,改善了ITO表面的化学组分、提高了表面能、极性度和润湿性,从而优化了ITO的表面性能.但是随着处理后放置时间的增加,ITO薄膜的表面能减小、极性度降低、润湿性退化,从而相应的表面性能也变差.  相似文献   

11.
射频仿真系统中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仿真系统在武器系统的研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射频仿真系统中目标模拟进行了讨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现了控制目标阵列在不同的位置辐射信号来模拟目标相对于攻击武器的空间移动;对低频段目标位置精度测量误差较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对新的校准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射频(RF)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在室温不同压强下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出高透光率与较好电学性质的透明氧化物半导体InGaZnO4(IGZO)薄膜,并对薄膜进行X线衍射(XRD)、生长速率、电阻率和透光率的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实验所获样品IGZO薄膜为非晶态,薄膜最小电阻率为1.3×10-3Ω·cm,根据光学性能测试结果,IGZO薄膜在200~350 nm的紫外光区有较强吸收,在400~900 nm的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为75%~97%.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射频技术的温度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nRF905射频接收和发送的工作流程,从实际应用角度介绍了nRF905与单片机ATmega8组成的无线温度检测系统,并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主要的软件设计流程.该系统适用于一般工业系统中的温度无线测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射频卡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射频IC卡水表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了射频IC卡水表中读写卡模块、射频卡等部分结构和特点,并给出了读写基站的原理图.实际应用证明,射频识别IC卡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它通过与基站以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的双向通信,达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并交换数据的目的,具有广泛用途.  相似文献   

15.
安全问题是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的重要问题,轻量级安全协议成为该技术领域研究的主流.针对轻量级相互认证协议易受克隆攻击、去同步攻击等安全隐患问题,在对原有协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改进措施,即通过对原有协议增加时间戳机制、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电路以及改进密钥的生成方式来提高协议的安全性,并利用BAN逻辑对改进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形式化证明.从安全性、计算量和存储量等方面将改进协议与其他协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协议安全性高,计算量小,也适合标签的存储量,在射频识别领域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射频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因其广泛的、安全的、敏感的应用而变得重要。基于射频识别系统的特点和信息安全需求,分析并设计了射频识别系统基于共享密钥的身份鉴别和基于流密码的数据加密传输两阶段的安全方案,有助于推动正在兴起的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真实巷道中电波传播的特性,必须考虑巷道壁电导率的影响。根据圆形巷道和矩形巷道的电波传播模型,分析了电波衰减率和电导率的关系,并且提出了电导率断点的概念。研究结果显示:当电导率小于断点时,电磁波衰减率几乎不受影响,当电导率高于断点时,电磁波传播特性会有较大的变化。电导率断点主要受传播频率的影响,而与巷道横截面尺寸和极化方式几乎无关。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边境地区无线电台站频率冲突及现状的基础上,从无线电体制、管理和技术3个方面,对边境地区无线电台站和无线电频率管理的对策进行研究,为国家进行中越边境频率协调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无线通信系统中排除三阶互调干扰频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三阶互调干扰的成因、确定三阶互调干扰频率组的方法及确定之后的检验和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3年颁布的中国数字音频广播(CDR)中LDPC码的校验矩阵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生成矩阵的编码方法.该方法将生成矩阵转化为块准循环结构,并行化处理编码算法的行与列操作;采用存储器调用的控制策略,实现CDR标准中四种码率编码,提高了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在Xilinx公司的FPGA平台上进行该编码器的设计,联合Model Sim和Matlab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具有资源占用较少、功耗低、编码准确率高等特点,其吞吐量约为400 Mbit,达到了CDR标准的LDPC编码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