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行政行为必须走向程序化是“行政法治”的法制建设价值取向的要求 ,本文在理论结合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的几方面内容及其处理办法 ,对于实现依法行政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对于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原则上人民法院不能代替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但是,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但明显不适当的,即行政处罚决定显失公正但又不宜撤销的,人民法院有权予以变更,以判决变更行政机关的原行政处罚决定。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诉讼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不作为诉讼是与行政权的发展,给付行政、授益行政行为的日益增多有关的。我国对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大体分为"形式说"与"实质说"两种观点,笔者赞同"实质说"的看法。对于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判决形式,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适用驳回判决、确认判决与履行判决。而在履行判决中,可以借鉴德国法的相关经验,具体界定司法审查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15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行政判决,驳回上诉人湖南省南县个体工商户丁氏刀行丁龙、丁友权关于撤销一审法院行政判决书和撤销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被告)颁发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诉讼请求。这起历时十一个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15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行政判决,驳回上诉人湖南省南县个体工商户丁氏刀行丁龙、丁友权关于撤销一审法院行政判决书和撤销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被告)颁发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诉讼请求。这起历时十一个多月的丁氏刀行行政许可诉讼案终于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抛开法解释论的框架,无论是从审查强度、审判范围还是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对重作判决与撤销判决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都可以对重作判决的“附属”地位提出有力的质疑;另一方面,其又与变更判决、履行判决的功能重叠、分野不清,重作判决的“独立”地位岌岌可危.重作判决的性质归属难题辅之以实践中其被不同程度解构的事实,导致其必要性进一步弱化.而站在优化行政诉讼判决结构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完善重作判决乃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的增强,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在遵从实体法上已大为进步,但对程序合法的认识仍凸显不足,程序操作上的不规范引起了行政相对人的不满,并由此滋生了大量行政纠纷。在分析实务中程序违法行政诉讼案件的基础上,探讨和归纳该类案件的基本审判理念和思路,针对适用不同的判决结果,确定无效、可撤销、确认违法、责令履行法定职责四种责任形式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情形。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依法惩戒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个人、组织的一种行政行为,属行政制裁范畴。行政处罚作为一种法律制裁,是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政相对人的一种惩戒,教育手段。目的是使相对人以后不再重犯同一违法行为。本文想予以探讨的就是行政处罚适用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摘教育主管部门签章同意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该签章行为在行为模式上区别于行政合同,应界定为行政审批。就业协议中的行政行为在行为性质上属于人事管理的行为,具有司法审查的可能性,但存在许多法律适用上的空白和判决生效后执行上的困难,目前亟待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理论的核心,也是行政法律基本制度付诸实施的现实前提 。现在具体行政行为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行政法律基本制度的操作 ,通过分析现有分类理论 ,以具体行政行为的本质特征为基础,以实务操作为侧重点而得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 。  相似文献   

11.
教示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教示制度对《档案法》的意义表现在强化档案馆的行政责任;提升档案馆的法律地位;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促进依法行政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针对教示制度本身,《档案法》应明确违反该职责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论规范行政与行政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作为整个国家权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其形式来源应该是宪法和法律,其实质来源是民众.行政权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必须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即规范行政,使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公共目的、公共利益以及国家社会的发展.然而,现实的结果却是另一种情形,那就是不是规范行政而是行政的规范,使行政主体成为一定的合法标准的制造者,从而导致将不法利益合法化,阻碍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情况判决是行政诉讼判决中一种特殊的判决方式,具有特定的内涵、适用条件以及理论依据。但由于判决的适用条件中"公共利益"、"重大损失"的概念难以判断,在此前提下情况判决的适用可能导致公民权利遭受严重的侵害。同时由于利益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事前的行政程序、诉讼中停止执行制度以及利益衡量等多种手段来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4.
若民事主体在从事民商事交易时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其合同效力并不当然无效。对合同的效力评价,需考虑当事人之间和当事人与国家、社会、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可就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区分,同时还需从构成合同要素来区分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款应修改为“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且侵害国家、社会利益的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15.
行政规定不仅包括具有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制定权的主体所制定的除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之外的规范性文件,也包括不具有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制定权的主体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和行政诉讼领域中,正确把握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规定之间的区别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在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两方面都无法对三者进行有效的区分。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均要求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法律体系和执法过程监督体系、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实现行政执法过程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是解决当今社会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行政的特殊地位及行政伦理失范的现状、个体道德意志的有限性及伦理道德的非全能性使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成为必要.而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的内在联系及历史与现实的实践经验又使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成为可能.但行政伦理法制化的限度问题是需要我们审慎把握的.  相似文献   

18.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促使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迈进法制化轨道的一条重要路径。是一项规范和促进行政执法行为的全新制度。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对维护法律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关于行政取缔的规定主要有六种形式,显示出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着诸多问题.正确界定行政取缔的法律属性,行政取缔既非行政处罚形式,亦非行政强制措施,而属多种行政措施的总称.同时探讨了正确适用取缔的实体要件、程序要件、形式要件和方式要件.  相似文献   

20.
专利侵权与假冒专利是专利违法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情况。为了矫正违反分配正义的专利违法行为,专利行政管理机关对专利侵权与假冒专利行为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规范和制约。由于所涉及的社会利益不同,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对专利侵权与假冒专利的执法权范围要有所区别。运用行政执法手段追求矫正正义、维护专利法治环境的基本理念并贯彻于专利行政执法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