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中铬铸铁的孕育.试验指出:用适量稀土孕育可提高中铬铸铁硬度 HRC 2以上,而用钛铁孕育对其硬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低碳Fe-W(Mo)-Co(Ni)合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介绍了一种特殊类型高速钢——低碳Fe-W(Mo)-Co(Ni)合金的设计原理、冶炼、锻造、热处理工艺及它的基本性能,并与普通高速钢作了比较。实验结果指出,高钴含量时合金有极强的硬化能力,时效后硬度达68~69HRC,与超硬高速钢(M42)相同。该文还介绍了Fe-W(Mo)-Co(Ni)-Ti-A1合金刀具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合金成分对湿式磨机衬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冶金矿山湿式磨机衬板,使用工矿条件恶劣,既受腐蚀又受冲击和磨损。目前常用衬板材质高锰钢韧性有余(ak≥147J/cm2),硬度HB179~229、耐磨、耐腐蚀性不足;低合金钢韧性与耐蚀性不够;高铬铸铁耐磨性好,但韧性不足。文章研究了合金成分对低碳高合金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可以得到单相马氏体组织,硬度达到HRC48~51,冲击韧性ak≥50J/cm2,完全满足矿山湿式磨机衬板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加入Cr3C2的药芯焊丝制备的Cr3C2增强型堆焊合金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添加Cr3C2的自保护药芯焊丝堆焊工艺性能良好,堆焊表面少飞溅,无裂纹气孔。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发现,加入Cr3C2的药芯焊丝制备的Cr3C2增强型堆焊合金组织细小,高温冲击韧性明显优于WC颗粒增强型药芯焊丝,合金组织中既有颗粒增强型药芯焊丝堆焊产生的颗粒增强相,又有高铬铸铁型药芯焊丝堆焊产生的高硬度初生碳化物,双重强化机制使堆焊层显微硬度达到含Nb高铬铸铁堆焊层的水平,平均硬度60 HRC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硼、铬、铜和磷诸元素对白口铸铁冲击韧性、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硼铬低合金铸铁,用于面粉机磨辊生产,显著地提高了磨辊的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以硼、铬取代镍、钼合金还可使磨辊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进口锯石机工作原理和工况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磨料磨损机理,提出了适于进口锯石机的新型石材锯切砂的选材依据;研制了一种显微组织均匀、硬度同(HRC≥60)和耐磨性好的新型铸铁石材锯切少;并利用电子探针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结合金相观察、宏观硬度和显微硬度的测定结果,对稀土合金白口铸铁石材锯切砂的组织形成规律和使用性能作了理论分析,石材厂实际使用表明:这种稀土合金白口铸铁石材锯切砂完全可以替代进口钢砂在进口锯石机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院机械系“提高电力系统主要磨损易耗件使用寿命的研究”课题小组,通过对高铬铸铁组织转变规律的探讨,于一九八一年九月研究出四项高铬铸铁热处理新工艺。目前,这四项新工艺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其中: 1.退火新工艺能使Cr15-Mn2-W高铬铸铁和Cr15-Mo3低碳型高铬铸铁的攻丝问题得到解决,硬度降低到HRC31以下;Cr15-Mo2-Cu高铬铸铁在退火周期为13小时的前提下硬度降低到HRC36。  相似文献   

8.
由山东省新材料研究所以及兖州县合金抗磨铸铁件厂完成的省级项目“新型抗磨铸铁及其磨球的研究”1988年12月4日通过了省级鉴定。鉴定确认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与耐磨性,是一种新型的抗磨铸铁,系国内首创。其硬发为HRC55~62,冲击韧性a_k为6~11J/cm~2,达到了电炉生产的高铬铸铁水平。国际联机检索证明国际上尚无此项研究。该材料合金元素含量很低、价廉易得,又可用冲天  相似文献   

9.
用回归分析法求得中铬铸铁的硬度与冲击值的函数关系:HRC=68.274-2.495_a(?) r=-0.948利用此回归方程可以综合评估任一工艺与成分的优劣,选定最佳值.中铬铸铁的成分范围为:C1.8~2.5%;Cr4.0~8.0%;Mn0.5~2.2%;Cu0.5~1.0%;Mo0~1.0%.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铬铸铁的韧性和耐磨性能,以15Cr Mo2Cu1为研究对象,研究纳米颗粒变质剂对高铬铸铁组织、硬度、韧性、耐磨性的影响。对变质处理前后高铬铸铁的硬度和韧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铸态未变质的组织中,M7C3型碳化物粗大,变质处理后,碳化物尺寸变小,形状由粗大板条状变为小块状;热处理后,变质高铬铸铁硬度平均值可达HRC64.15,冲击平均值可达12.7 J/cm2,提高了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